關閉→
當前位置:全書匯>工作>工作報告>調研報告>食品調研報告4篇大綱

食品調研報告4篇大綱

全書匯 人氣:3.67K
本文目錄食品調研報告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藥品分類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作爲行政執法的政府職能部門,肩負着黨和政府賦予的歷史使命,承擔着確保人民羣衆飲食用藥安全的重大責任。要實現這個工作目標,關鍵在人。因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強化自身建設,建設和諧藥監,成爲當前基層藥監部門的重要工作。

食品調研報告4篇大綱

存在的問題作爲一個新組建的部門,縣局自組建以來,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有了長足進步,但是仍有許多問題阻礙着食品藥品監管事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五重五輕:

重檢查輕管理。主要表現爲,熱衷於開展各種專項檢查活動,忽視加強單位管理制度建設,以建立長效機制,難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顧此失彼。

重監督輕服務。主要表現爲,注重對違反行爲的查處,忽視幫助企業查找原因,制定改進措施,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積極,工作不主動。

重任務輕創新。主要表現爲,機械地完成上級安排的工作和下達的任務,或因循守舊,或照抄照搬,忽視技術機構建設,快檢水平原地踏步,監管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形勢需要。

重改善輕發展。主要表現爲,將可用資金用於辦公條件改善和職工生活條件改善,忽視技術機構建設,快檢水平原地踏步,監管能力和水平難以適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形勢需要。

重業務工作,輕作風建設。主要表現爲,對於各項業務工作,抓得較緊,忽視幹部的作風建設,工作不負責任,“懶、散、拖、浮”現象時有發生,幹部的工作激情明顯衰退。

採取的措施及對策找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難,難的是採取適當的措施和對策解決問題,結合縣局實際,我們將採取“五抓”等措施,不斷強化自身建設,打造和諧有爲的基層藥監形象。

抓管理,促政務規範。強化科學管理,實現管理制度化、政務程序化、責任明細化。促進政務規範,責任明確,是解決存在問題的重要前提。一是管理制度化,不論是對企業還是對藥監部門,都要堅持制度公開,承諾執行,考覈評定的原則,靠制度來規範企業和監管部門的行爲,實行雙向監督,促使企業和藥監部門的管理制度化。例如,藥監部門對企業的檢查,力爭透過一次性檢查達到全面規範企業的目的,企業對藥監部門的檢查填寫滿意度調查表,提出意見和建議。二是政務程序化。藥監部門要把企業現代的、先進的質量體系管理理念應用到政務規範化中,形成藥監文化。三是建立“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絡,形成監管合力,消除監管盲區。

抓服務,促環境創優。強化服務措施,提高服務水平,是解決存在問題的主要內涵。一是加大幫扶力度,爲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創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二是創新服務模式。在服務標準上堅持“三個原則”,即當地政府關注什麼,藥監就介入什麼;企業期盼什麼,藥監就提供什麼;羣衆需要什麼,藥監就幫什麼。尤其是加大對農村食品藥品質量知識、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老百姓識假辨假能力,營造食品藥品安全的消費環境。在服務制度上,堅持“首辦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進一步完善投訴舉報制度,公開投訴舉報電話,暢通資訊渠道,以專項整治成果取信於民。在服務形式上,劃分服務區域,各把一關,責任明確,嚴防服務流於形式。在服務要求上,原則做到服務有內容,建議有憑證,回訪有認定,查漏補缺,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最終目的是力求透過抓好服務,有效提升食品藥品質量,確保人民羣衆的飲食用藥安全。

抓創新,促事業發展。創新是解決存在問題的根本源泉。思路決定出路,只有創新監管思路,才能增強監管決策的科學性。我們的工作思路應該是圍繞一箇中心(保障公衆飲食用藥安全)、營造兩個環境(監管工作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抓好三項建設(“兩網”建設、誠信體系建設、政風行風建設)、突破四大難點(快檢、規範化藥房、認證成果鞏固、隊伍建設),提高五個水平(食品安全水平、藥品安全水平、依法行政水平、政風行風建設水平、食品醫藥經濟水平)、處理好六個關係(正確處理城鄉關係、正確處理行政監督與技術監督的關係、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的關係、責任體系與應急體系建設的關係,監管與發展的關係、依法行政與執法隊伍建設的關係)。其次在監管效能上創新。圍繞一箇中心,抓好兩個市場(食品和藥品市場)、三個環節(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着力構建四個體系(日常監管體系、規範管理體系、“兩網”建設體系、宣傳教育體系),創出“政府搭臺、藥監唱戲、部門配合、農民參與”的“四輪驅動”辦法,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食品藥品長效監管機制。

抓發展,促能力提升。食品藥品執法工作具有較強的法制性、技術性和專業性,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工作中,一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學習培訓制度,透過定期集中培訓,以會代訓、自主學習,定期考覈考試等形式,使執法人員儘快地熟練掌握法律法規、藥品標準、藥品檢驗檢測等知識。二是要用有力的技術支撐體系作保障,提升執法人員的檢驗檢測、監測評價和應急反應能力。三是要用先進的資訊化手段作保障,充分發揮稽查資訊平臺的作用。廣泛收集、整合各地的藥檢資訊、質量公告資訊、假劣藥品資訊等稽查資訊,探索建立假劣藥械展覽櫥櫃。並收集藥事法律法規、藥品標準、行政相對人資料等資訊,充分發揮強大的資訊資源,進行快捷查假,提高執法效能。

抓隊伍,促作風轉變。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良、作風清正、紀律嚴明、行動快捷的高素質食品藥品監管隊伍,是解決存在問題的重要組織保障。我認爲,強化作風建設,必須抓住四個方面,強勢推進“有錯無爲”問責制,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一是加強學習,增強內動力。學習是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增長才幹、提升素質的重要途徑。我們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加強政治理論、黨的政策和業務知識學習,才能提升自身素質,才能不斷地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機制和制度,切實解決藥監事業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二是確保政令暢通,提高執行力。執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我們認爲,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擴大政務公開的範圍和層次是確保政令暢通的前提,明確責任是政令暢通的保證,嚴肅紀律和加強監督是推動政令暢通的保障。三是健全工作機制,提升行政力。制度化、規範化建設是提升行政效能的基礎和根本。注重機制建設、制度建設,堅持按章辦事,切實做到按流程辦事,用制度管人、靠機制執行。四是推進廉政建設,強化約束力。推進廉政建設是預防行政不作爲、亂作爲,防止公權私用、濫用的根本。認真落實“一崗雙責”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重點環節、重點崗位重點防範。在辦公樓走廊內懸掛警言警句,形成廉政文化長廊,增強幹部職工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同時,針對行政執法、行政許可項目的辦理工作等過程中,推行行風建設監督卡,制定行風建設監督卡發放回收制度,使縣局的一切行政管理、許可、執法工作都置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中

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食品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按照州政協20xx年工作安排意見,州政協組成由李永義副主席任組長,州政協辦公室、科教文衛體委員會部分委員和州食品安全委員會部分成員單位參加的調研組,於20xx年12月15日至20xx年12月16日對我州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調整後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行調研。調研組在縣市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陪同下,採取實地檢視、聽取彙報、進行座談的方式,深入到勐海彩雲之南茶廠、xx縣酒廠、景洪民族幼兒園食堂、景洪農貿市場、嘎灑曼暖龍米線米幹加工點,實地檢視瞭解情況,聽取了州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xx縣人民政府和xx市食品安全委員辦公室的彙報,並同與會者進行了座談,對全州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較爲全面的瞭解。

透過調研,調研組認爲,我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又是旅遊勝地,食品安全監管任務重、責任大。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視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機構設定、工作部署、年終考覈、經費保障等方面突出食品安全工作。各縣市和有關部門,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統一部署,真抓實幹,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使全州多年以來未發生大的食品安全責任事故,爲我州的社會和諧和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食品安全工作還存在監管力量不足、企業質量意識不高、監管有死角、配套法規不健全、經費緊張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是要提高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只有認識到位,行動纔會到位;其次就是要因病施治、對症下藥。針對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的食品安全。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20xx年全州食品安全工作情況

(一)調整監管職能,強化監管責任

一是調整職能。《食品安全法》頒佈實施後,我州按照法律規定和上級要求,對一些部門的職能進行了調整和充實。XX年1月7日,州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於調整充實西雙版納州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通知》,將州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設定在州衛生局,並對州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組成單位進行了調整充實。1月20日,州政府組織州食品安全監管職能移交會議,正式將餐飲服務監管職能從衛生部門移交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將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能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移交到衛生部門。7月至8月,xx市、xx縣按照州政府的要求先後作了相應的調整;二是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在年初召開的全州食品安全工作會議上,州政府與各縣市政府、州食品安全委員會主要成員單位簽訂了《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縣市政府又與縣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簽訂責任狀(xx市還與各鄉鎮、各鄉鎮又與各村委會簽訂了責任狀,xx縣在各鄉鎮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揮抽調各轄區的食品安全工作),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三是狠抓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年初,州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透過了《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州政府辦公室印發了《西雙版納州 XX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明確了全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環節、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品種。並圍繞這些重點開展工作、常抓不懈;四是積極開展各項保障工作。在春節、潑水節、五一節、中秋節、國慶節、中高考、兩會等重要節日和活動期間,都組織食品安全聯合執法檢查。對重要場所、重要環節、重要人員的食品安全進行報障。

(二)開展專項整治,確保食品安全

目前,全州共有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餐飲服務等企業11653戶,監管工作任務十分繁重。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除日常監管外,還要根據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今年以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專項整治行動:

1、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爲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和《雲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於印發雲南省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州認真貫徹落實“確保宣傳不留死角,確保責任不留死角,確保排查不留死角,確保監管不留死角,確保整治不留死角” 的工作方針,堅持整頓與規範並行、打擊與扶持並舉、專項整治與構建長效機制並重的原則,堅決依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犯罪行爲。爲使整治行動取得實效,一是及時成立了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全面指導、協調全州的專項整治工作;二是對專項整治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加強責任追究。州政府與三縣市政府和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監管等主要監管職能部門簽訂了《西雙版納州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工作任務書》,對各地各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三是深入調查、摸清底數。各縣市各部門按照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對轄區內食品和食品添加劑銷售和使用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四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州委宣傳部制定下發了《西雙版納州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爲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宣傳報道方案》。州內媒體根據方案要求,加大了宣傳力度。各縣市各部門充分利用簡報、宣傳單、標語、網頁等媒介,加強專項行動宣傳。向企業發放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相關公告,開展 “給監管對象一封公開信”及《生產企業食品安全承諾書》等活動;五是突出重點,嚴厲打擊。各監管部門認真落實監管責任,加強部門聯動,嚴厲打擊非法添加行爲。整治期間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0882人次,出動車輛2632輛次,檢查食品添加劑經營企業807戶次,食品生產企業11282戶次,食品流通企業 21709戶次,餐飲服務企業3688戶次,種養殖戶1182戶次,屠宰場346戶次,市場1779個次。封存、下架朱師傅綠茶粉、朱師傅麪包饅頭速發改良劑、四川xx縣紅油豆瓣醬等非法使用物質和不合格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2、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專項監督檢查

根據上級要求和我州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存在的問題,從今年3月開始,全州衛生、工商、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開展了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專項整治工作。一是重點對規模較大的景洪“潔康餐具消毒服務有限公司”進行監管和整治。針對該公司在消毒場地、人員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先後8次對該公司進行監督檢測,共抽檢套裝餐飲具80套400件,促使該公司按要求進行了整改,消除了景洪地區餐飲業一大安全隱患。二是對全州轄區內20家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其中景洪8 家、勐臘5家、勐海7家)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對7家消毒後餐飲具進行隨機採樣。針對存在問題,除現場指導整改外,下發監督意見書16份,對周圍環境不符合選址要求的2家單位提出重新選址意見,對檢驗不合格的消毒單位給予了行政處罰。

3、豬肉市場專項整治

根據我州豬肉市場存在的問題,今年6月開始,全州開展了豬肉安全專項整治。以景洪城區生豬集中屠宰整治爲重點,針對“私屠、私賣、私買”問題,嚴厲打擊私自屠宰、加工經營“瘦肉精”的生豬及不合格豬肉產品的違法行爲。商務、農業、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聯合行動,開展突擊檢查、增加市場巡查頻次,加大處罰力度。嚴格執行生豬定點屠宰制度,督促企業改善屠宰設施,完善肉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體系,加強生豬等畜禽屠宰檢疫監管,屠宰企業實行專業技術人員持證上崗,做好餐飲服務環節購進管理,嚴禁購進私屠濫宰豬肉,制定《西雙版納州打擊生豬私屠濫宰舉報獎勵制度》,動員廣大羣衆積極舉報生豬私屠濫宰的違法行爲。透過整治,使豬肉市場秩序明顯好轉,豬肉安全進一步得到保證。

4、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根據省上要求,我州衛生部門認真組織了XX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完成了省級安排的XX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任務共311個樣品的採集和檢測任務。其中:乳製品、茶葉、蛋類、肉類、鮮食用菌、糧食、水產品、蔬菜、油炸麪食品、膨化食品、醬醃菜、熟肉製品、蜜餞、炒貨、酒類等樣品共205份,監測項目爲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蛋製品、糕點及餅乾(邊貿食品)飲料(邊貿食品)等樣品106份,監測項目爲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對領導機關掌握食品安全情況,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規劃,下達食品安全工作任務提供了科學依據。

(三)廣泛開展宣傳,提高安全意識

6月13日至20日是“全國食品安全宣傳週”,圍繞“人人關注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的宣傳活動主題,全州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州食品安全委員會印製了15000份“XX年食品安全宣傳週食品安全系列宣傳小摺頁”,編制了《食品添加劑監管及相關知識》、《臺灣地區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問答》、《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等資料下發。州食品安全委員會、xx市政府聯合開展了西雙版納州 XX年食品安全宣傳週集中宣傳活動,發放宣傳冊XX餘冊,各類宣傳材料5000餘份,解答羣衆諮詢100餘人次。各新聞媒體利用自身優勢,大力宣傳食品安全。西雙版納報社利用報紙、網絡,開設嚴打私屠濫宰、健康生活、傣鄉美食、衣食住行等專欄,宣傳我州食品安全動態,傳播食品安全知識,西雙版納人民廣播電臺在《西雙版納新聞》、《傣鄉十分》、《農墾之窗》、《熱線追蹤》等欄目,經常播出食品安全動態性消息和深度報道,邀請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州衛生局、州質量技術監督局主要負責人蔘與三期《西雙版納熱線》直播,就全州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現狀和食品安全法規向全州聽衆作深入權威的宣傳。透過宣傳、提高了社會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曉率,提高了羣衆對假劣食品的防範意識。

由於機構落實、責任明確,措施得力,全州食品安全工作實現了全年的目標任務。截止9月底,我州先後透過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考覈評估和省食品安全督查組的食品安全工作專項督查。

二、存在問題和困難

今年以來,全州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人員編制緊缺,監管力量不足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衛生、農業、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分別負責食品安全監管的各個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加大,但人員編制並未相應增加或增加過少,食品安全監管任務重、難度大。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機構改革後,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和“三定方案”要求其工作任務較原先增加了約三分之二,但人員編制沒有增加,明顯感到監管力量不足。

(二)企業“第一責任人”的意識淡薄,食品安全存在隱患

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由於社會“道德滑坡、誠信缺失”,一些食品生產經營者不能自覺履行食品安全責任,守法意識、道德意識、誠信意識淡薄,爲了追逐高額利潤而製售假劣產品,食品攤販的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敷衍了事等,給食品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

(三)檢測力量分散,監控力度不倒位

我州目前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主要分佈在衛生、質監、農業、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檢驗設備重複、落後,許多項目不能檢驗。如今年工商部門在全州範圍內開展辣椒麪抽驗工作,共抽取77個樣品,其中胭脂紅、落葉黃等項目因我州不能檢驗而送普洱綜合技術檢測中心檢驗。各部門日常監管的抽樣檢驗結果只供本部門用,形成了檢測設備資源分散、落後,數據結果難以共享的局面。在技術層面上影響了食品安全監控力度。

(四)配套法規不健全,對“五小”食品加工經營的監管難度大

我州食品生產經營小型分散的“五小”(小攤販、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小屠宰點)數量較多。《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管理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目前,我省尚未制定相關法規,“五小”的生產經營活動處於“多、小、散、亂、差”和無證無照難監管狀態,安全隱患較大。

(五)邊民互市頻繁,食品非法出入境難管控

我州邊境線長、通道多,邊民互市頻繁、食品非法出入境現象時有發生,給防堵和監管工作帶來較大困難。

(六)職能調整不到位,依法行政有困難

《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能、餐飲服務監管職能分別由衛生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這就意味着對不符合這一法律規定的部門職能要進行調整。州政府、xx市政府和xx縣政府先後於今年的1月、7月和8月對相關部門的職能進行了調整和工作交接。目前尚有xx縣因故未調整到位,使一些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執法資格不符合規定,給依法行政和監管造成不必要的困難。

(七)經費保障不足,安全監管乏力

食品生產加工經營點多而廣、遍佈城鄉,安全監管要求到現場檢查,監管任務十分繁重。但監管部門普遍存在裝備落後,經費困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客觀上造成了執法不力和管理鬆懈等弊端,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難以真正落到實處。

三、意見和建議

(一)增加和調整編制人員,充實監管力量

面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點多面廣,監管工作量大監管力量不足的實際。一是要加強監管部門和綜合協調機構的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監管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二是整合監管力量,完善協調機制。強化部門配合,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整合功能,整合監管力量的另一個方面是在條件成熟後整合目前分散在各監管部門的檢驗室,避免設備重複、落後、使用效率低和重複投資的弊端;三是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制定和實施我州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工作方案,提高我州食品安全風險預警能力和防範能力,及時發現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苗頭;四是堅持因事設編,因崗設人的原則。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各級政府應適當增加和調整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編制、人員。充實監管力量,切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二)加強行政監管和行業自律,加大失信懲戒和違法追究力度

深入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信用檔案,不斷充實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基礎數據。並透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對嚴重失信的企業和個人,要依法給予重罰,並實行市場退出機制,從而加強企業“第一責任人”的安全意識,從源頭上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目前,我省尚未制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五小”)的管理辦法,而監管工作又亟需出臺這一管理法規,可用政協提案在XX年雲南省“兩會”上提交的方式向省上反映,以求儘快解決當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存在的“多、小、散、亂、差”問題。

(三)建立聯動機制,管控食品走私

爲了防止和打擊不法分子利用邊民互市和出入境通道進行食品走私治動,海關、邊防駐軍、邊防武警、出入境檢驗檢疫、農業、工商等打私成員單位要建立聯動機制,密切配合、協調行動,加強在主要通道上的查輯管控工作,有效防止和打擊食品非法入境。

(四)依法調整職能,明確執法主體

依法行政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一靠企業自律,二靠政府監管。監管需要法律法規的授權。《食品安全法》對食品生產、流通和餐飲服務的監管部門都作了明確規定,沒有按此法規定調整部門職能的這些部門便沒有執法的主體資格,也就不能依法監管。因此,尚未進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調整的地方,要依法儘快調整,及早明確相關部門的執法主體地位。依法行政、依法監管,避免食品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

(五)保障工作經費,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監管涉及到日常監管、專項整治、聯合檢查、安全保障、綜合協調、風險監測評估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執法裝備的購置和更新,都需要相應的經費保障才能使監管工作正常運轉。目前,州、縣、市政府在財力較困難的情況下對食品安全工作作了一定的安排,有的列入財政預算,有的未列入。“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食品安全是一項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是一項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需要各級政府更加高度重視。應將食品安全工作經費列入各級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使食品安全工作經費安排常態化。經費有了保障,監管工作無後顧之憂,食品安全監管就有保障,人民羣衆的食品安全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食品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隨着地球環境的逐步惡化,綠色農產品和加工食品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食品安全面臨危機的今天,發展綠色食品意義更加重大。結合我市發展實際,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綠色食品的發展途徑。

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

我市具備了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生態優勢、環境優勢、基礎優勢,經過十多年的不斷髮展,基地建設日新月異,綠色產業不斷壯大,綠色產業收入不斷攀升,爲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一是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市綠色食品種植基地監測面積達到**萬畝,產量達到**萬噸,產值實現**億元;獲認證面積**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萬畝,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二是生產標準不斷完善。實行全作物、全面積、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方式;制定了綠色水稻、大豆、玉米等標準化規程;建立田間管理檔案;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萬畝;實施場縣共建,提高標準化管理經驗;保證綠色生產基地高標準、高水平。三是產業水平不斷提高。綠色(有機)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到**家,加工量**萬噸,銷售收入**億元。四是綠色產品不斷增加。綠色、有機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個,其中綠色(有機)食品產品**個、無公害農產品**個;大黑魚、椴樹蜜獲得了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五是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達理山”、“雲珠”、“吉之島”、“玉琳”、“馨悅”等農產品品牌叫響國內外;各大龍頭企業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大中城市建有銷售網點,而且在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建有銷售機構,綠色食品知名度和國內外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

因此說,我市綠色食品產業開發具有雄厚的發展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市委、市政府把打造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作爲“六大產業基地”之一列入了我市“xx”重點工作,這對於我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有着深遠的意義。爲此,我們要逐步解決目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展中的精深加工產品少、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監管薄弱等影響綠色產品質量效益等制約着今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問題,從質量標準、發展格局、精深加工、品牌建設、監督管理等方面更加註重綠色食品的質量效益,不斷推進我市綠色食品產業大發展、快發展,爲始終保持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位置而不懈努力。

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建議

隨着社會上食品污染事件的頻繁發生,人們對綠色、健康、環保食品的強烈追求,綠色食品的質量越來越成爲人們追捧的熱點。因此,提高綠色食品的質量效益已經到了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關鍵和重要時期。綠色食品發展必須與時俱進,必須符合我市創建“六大產業基地”的總體思路。因此,我建議,我市綠色食品產業產業發展要更加註重質量效益。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全省,乃至全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潮流,讓我市綠色食品產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一)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嚴格質量標準。注重質量標準是綠色食品開發的前提。一要加強環境保護,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二要建立良好的產業基地,爲綠色食品發展提供優質原料保證。三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在種植環節、加工環節、銷售環節都要制定一系列標準,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操作,以此提高綠色產品的質量標準。四要嚴格控制化學投入品的應用。以有機、生物肥料替代化學肥料,以生物防治技術替代化學農藥防治病蟲草害。

(二)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確定“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所謂“三位一體”,就是在適合綠色食品開發的地區建立起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三位一體”發展格局,伴隨環境和生產條件的改善,不斷提高綠色食品開發的檔次和水平。在我市的近郊區,要以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爲重點,不僅適應各級政府菜欄子工程,而且滿足了城市居民對蔬菜質量的要求;在三縣(市),要以綠色水稻、玉米、大豆爲重點,面向南方大中城市,定位於各大超市,提供高質量的綠色食品;在環境質量好,沒有污染的地區,要以有機食品開發爲重點,面向國際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綠色食品消費市場,促進有機食品出口創匯。因此,綠色食品開發要因地制宜,建立起特色鮮明、佈局合理、優勢突出的產業區、產業帶,形成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

(三)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發展精深加工。發展精深加工是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的必要手段。從我市來看,綠色食品大多還是原號產品,要進一步提高效益,就必須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大米要由原糧向蒸熟米、方便米、米糠油延伸;大豆要由色拉油向大豆蛋白、卵磷脂、異黃酮延伸;玉米由原糧向木糖醇、玉米粉、玉米糝延伸;蜂產品由蜂蜜向凍乾粉、蜂膠延伸等等。同時,要特別注重改進產品包裝,做到精美、環保、方便,使綠色食品內在品質與外在形象達到完美統一,使我市的綠色食品真正體現出我省的優勢和特色,成爲推得開、叫得響的拳頭產品。

(四)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加強品牌建設。品牌是綠色產品質量檔次的象徵。因此,要進一步搞好綠色產品品牌建設,在精心打造品牌、整合品牌和宣傳品牌上狠下功夫。首先要冠之以一個具有優美健康、過目不忘、豐富內涵的品牌名稱。例如,玉山市的綠色品牌均可以冠之以“綠惟美”品牌,在良好的質量的前提下,打造品牌。統一品牌,就是要把我市大米行業的衆多品牌,透過企業整合重組的形式,成爲一個或兩個品牌,集中闖市場,實現利益最大化。宣傳品牌就是要像宣傳我市形象宣傳片那樣,在央視的黃金時段進行重點宣傳,宣傳我市綠色產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儘快形成馳名品牌或馳名商標。

(五)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建立健全監督管理。良好的監督管理機制是綠色食品質量效益的保證。在我市應建立綠色產品可追溯制度,加強四個方面監管。一要加強質量監管。建立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嚴格備案農產品名稱、種植基地、收購日期、收購責任人、加工企業、生產日期、加工負責人、產地等資訊,增強農戶和農業產業化企業綠色食品生產安全意識。建立綠色食品檢測中心,完善質量檢測體系,形成自檢、抽檢、年檢互相銜接、互爲補充的產品監測體系。二要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推行農資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上切斷影響綠色食品發展的農資投入到生產中。三要加強企業監管。積極配合國家、省的企業年檢、產品抽檢,監督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確保企業按照標準生產、經營。四要加強信用監管。要引導企業樹立誠信理念,構建以企業信譽、產品品牌、信用記錄等爲重點的信用機制;要保證綠色產品的質量,從而提高我市綠色產品的誠信。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藥品分類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食品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藥品分類管理是國際上普遍認可與採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個創建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國家是美國,這是由於當時(20世紀30-40年代)發生了幾起嚴重的“藥害”事件,使其必須加強對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透過立法,嚴格劃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至50年代建立起分類管理制度。50年代以後主要發達國家都相繼建立了這一制度。目前,多數發展中國家與地區,包括我國,東南亞國家以及香港、臺灣地區都建立了這一制度,東歐國家也在近幾年逐步推行這一制度。

我國在1999年啓動藥品分類管理工作,之後全面展開。爲促進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國家局於XX-XX年連續發佈了《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XX-XX年工作計劃》和《關於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的通知》,同時,於近期先後召開了兩次藥品分類工作會議,國家實施藥品分類管理的決心可見一斑。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有利於保障人民用藥安全,處方藥的嚴格使用,可以減少濫用帶來的許多不良反應和機體耐受性及耐受性帶來的治療困難,非處方藥的合理使用,能夠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意識,促進我國“人人享受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實現;有利於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推動醫藥衛生制度改革;有利於逐步與國際上通行的藥品管理模式接軌,有利於國際間合理用藥的學術交流,提高用藥水平。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勢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現狀和問題

**市局一直把藥品分類作爲全局工作的重點,透過幾年來的規範管理,全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逐漸完成階段性目標,實現了三個轉變。

1、藥品陳列轉變

100%的藥品經營企業的藥品陳列由原來的混放轉變爲如今的把藥品與非藥品、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內服與外用、功效或劑型相同進行分開擺放的方式,各擺放區都配有相應的標識。

2、藥品的銷售轉變

現在的藥品經營者把藥品的銷售分爲兩大部分:非處方藥銷售和處方藥銷售。處方藥的銷售經歷了直售式、詢售式、憑售式三個階段的轉變,同時非處方藥銷售也隨着由利潤驅動到信譽驅動的觀念變化向療效合理性轉變。

3、藥品的諮用轉變

藥品經營企業的用藥諮詢的變化較快,由原來的50%藥店只配有一名兼職藥士到現在100%的藥店都配備了專職的藥師、從業藥師、執業藥師作爲駐店藥師,藥品零售企業的審覈處方、指導合理用藥的工作有的長足進展。

透過對市區百餘家的藥品零售企業的現場調查,我們發現藥品分類工作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概括爲三個不能。

1、駐店藥師不能保證始終在崗

調查的120家藥店,12%駐店藥師長期不在崗;40%的駐店藥師由於各種原因離崗;36家藥店未掛停售處方藥的標誌;29家藥店藥師不在崗繼續銷售處方藥。

2、處方藥不能完全憑醫師處方銷售

在40%的駐店藥師在崗的藥品經營企業中,有近三成未能盡到審覈處方的職責,形同虛設,有的不看處方,只蓋章;有的只指導,不審覈;甚者不聞不問。

3、分類擺放不能做到完全分開

60%的被調查的藥店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未能完全分開,個別藥品混放,具體表現在沒有標識的非處方藥混放在處方藥區;處方藥存放不集中,與非處方藥交叉存放;個別非藥品混放於藥品中。

二、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問題分析

對於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分別從處方來源、人員素質、顧客心態、監管措施等幾個方面做以調查和分析。

(一)處方來源缺乏

從處方方式的調查情況看,許多醫院運用計算機網絡管理,患者掛號時先買卡,醫生在計算機上開處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藥,根本看不到處方。有的醫院沒有條件上電腦,居然給藥品編號,醫生開處方不寫藥名寫編號。小規模的診所普遍採取“先扎針、後開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針也不開方。

醫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藥品收入是醫院的主營收入,所以醫院不願意讓處方流向社會藥店。據衛生部不完全統計,XX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總收入達4000多億元,其中42%是藥品收入,利潤至少達500億元,而商業流通領域利潤率只有0.5%~0.7%。雖然藥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現逐年遞減的狀況,但醫療機構和藥店之間藥品價格差距還很大,因此,醫療機構控制處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費人羣意識淡薄

廣大消費者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不理解、不習慣。在調查時遇到一位正在藥店購藥的老者,他說,注射一個療程的精製刺五加,在藥店買,到社區診所注射,300元錢就夠了;如果到醫院注射一個療程,800元也下不來,藥價低而且質量也不差。但當藥店向他索要醫生處方時,他不但不給,還拄着棍子大發脾氣。消費者對藥品分類管理的意義不懂,產生牴觸情緒,客觀上也促使藥店順水推舟違法銷售處方藥。

儘管目前中國醫藥行業發展很快,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現有的發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就醫和用藥需求。在不少醫院尤其是醫療水平很高的醫院,人滿爲患、醫生服務不到位、病人折騰半天依然看不上病,買不上藥的現象並不少見。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願去醫院就醫,而卻願意選擇就近的藥店購藥。

消費者已經習慣到藥店買藥不憑處方的方式,如果憑藉處方意味着還得走醫院程序。此外,廣大消費人羣對處方藥濫用的危害性還沒有深刻的認識,頭痛腦熱,就吃抗菌素、打點滴的情況已成自然,殊不知藥品的不良反應、習慣性的耐藥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醫療機構責任差

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抗菌藥物的消費85%發生在醫療機構,住院患者中抗菌藥物使用率已高達80%,其中使用廣譜抗菌藥和聯合使用兩種以上抗菌藥就佔58%,遠遠高於30%的國際水平。目前,濫用抗菌藥物現象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聯合應用抗菌藥不當引起或加重不良反應;二是有不少醫生給患者看病不做藥敏試驗,光憑經驗就使用抗菌藥;三是少數醫生受利益驅動,不顧病情需要,大量使用價貴、先進的抗菌藥;四是有的醫生缺乏專業知識,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藥。在醫生開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處方就佔四至五成左右。濫用抗菌藥物,不僅給病人增添了額外的經濟負擔,浪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更嚴重的是加快了人體內耐藥菌的產生,給臨牀治療帶來了困難;醫生習慣性應用則會因勢利導,患者則把應用抗菌素當成必要。

(四)藥品諮用人員素質差

許多藥店在人員責質、管理制度、設備設施等軟硬件建設上還不能適應藥品分類管理的要求。特別是在人員素質方面,差距更大。實施藥品分類管理要求藥店配備駐店執業藥師。我國的執業藥師數量本來嚴重不足,還多數在管理崗位上,不可能擔任駐店執業藥師。即使配備駐店藥師,人數也不能滿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當一部分藥師對藥品知識的熟悉程度和審方能力尚未達到駐店藥師的要求。

(五)規範措施不盡完善

現行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擺放原則是偏重把非處方要單獨存放,即“otc”標識的藥品標誌清晰、分櫃擺放。這樣擺放給消費者的印象好象是非處方藥作爲一種需要特別管理的藥品,而不是處方藥,相反,無標識的處方藥和暫無標識的非處方較難分開。

因此,可以想到我們規範管理過程的許多亟待完善各項工作。例如:如何鑑別處方的真僞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解決措施

1、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審覈人員駐店註冊、培訓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藥學技術人員用藥指導作用

加強藥師的隊伍建設。爲解決執業藥師數量不足的矛盾,藥監部門要採取有效方式,在保證人員素質的前提下,促進擴大了執業藥師的數量,同時爲彌補執業藥師數量不足,加強對從業藥師的再教育工作。要積極促進本地區從業人員的素質建設,從政策上鼓勵從藥人員進行再教育,從措施上完善從藥人員的再培訓。提高人員數量和質量,確保指導用藥水平得到提高,滿足本地區需求。

加強藥師的在崗情況的檢查。一是嚴把審查關。對新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進行現場檢查驗收時,對藥師的資格、實際水平、是否兼職、外地人員能否保證在藥店行使職責等進行嚴格把關。二是實行值班藥師簽到制。要求企業提前做好值班藥師的工作安排,藥師上班必須簽到,保證藥師在職在崗,充分履行對顧客購藥諮詢、用藥指導、處方審覈、質量把關等工作職責。三是要求掛牌明示。藥師在營業時間上崗時,應佩帶標明其姓名、技術職稱、崗位等內容的胸卡,便於羣衆監督。如藥師臨時不在崗,應在憑處方銷售藥品專櫃明顯處,擺放“藥師不在崗暫停處方藥銷售”的告示牌。四是開展藥師在崗專項檢查。加強對藥師在職在崗監督檢查,對連續多次檢查發現藥師不在職在崗的,將依照《藥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條進行處罰。

2、積極開展藥品分類的宣傳工作,引導廣大羣衆改變用藥習慣和正確使用藥品

首先,要透過科學的宣傳教育,逐步增加公衆合理用藥知識,改變公衆傳統的用藥習慣。要透過對加快推進藥品分類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傳,讓公衆瞭解有關藥品分類管理的相關政策性規定以及藥品分類管理階段性目標的主要內容,從思想上意識到藥物濫用的危害。同時,還要加大對一些常見病的基本判斷常識和推薦用藥範圍、常用非處方藥的適應證等知識的宣傳,採用媒體宣傳與印發資料等多種宣傳方式,着力解決公衆在使用非處方藥進行自我診療時所面臨的合理用藥知識缺陷,增加公衆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養成合理用藥的習慣。

其次,要透過積極有效的宣傳,引導藥品零售企業積極開展藥學服務。零售藥店及其從業人員是執行藥品分類管理的最終端環節,只有把握住終端出口,藥品分類管理的階段性目標纔有可能實現。因而藥品監管部門要透過廣泛宣傳,讓藥品零售企業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透過高質量的藥學服務,促進企業的發展,認真執行分類管理的相關要求與規定。

第三,在宣傳手段上應注重貼近性和多樣性。透過手機短信向社會廣作宣傳;與媒體聯動,將爲羣衆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公之於衆,都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單一的"灌輸式"教育。公衆合理用藥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類管理的宣傳也不能停留在"一陣風"的階段,而應探索長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傳方式和手段,並充分發揮相關協會、學會在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方面的宣傳、培訓和正面推動作用。

3、大力加強藥品分類管理的監管和規範工作,積極穩妥促進藥品分類

對藥店的監管。一是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櫃擺放情況和專有標識規範情況的檢查,積極促進藥品零售企業達到藥品分類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強駐店執業藥師配備及在崗情況,以及處方審覈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結合gsp認證工作,進一步完善駐店執業藥師配備制度和處方審覈制度。三是對已明確藥品零售企業不得經營的藥品,要加強監督檢查。對違規經營的,按《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理。四是對已明確必須憑處方銷售的藥品,要加強對藥品零售企業執行憑處方銷售規定情況的檢查。對藥品零售企業違規銷售處方藥的行爲,要及時予以糾正,並根據《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給予警告處罰;情節嚴重或經警告後仍違規銷售的,除給予警告外,還應並處罰款。五是各級藥品監管部門要結合醫療和藥品廣告整頓工作,加強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廣告的監督和檢查,特別要加大處方藥在大衆媒體違規發佈廣告和非處方藥在大衆媒體擴大宣傳的檢查力度。六是把藥品分類管理工作的要求與零售藥店的審批、變更、認證及監督檢查有機結合,對達不到分類管理要求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抗菌藥物監管,促進合理用藥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藥監、衛生、工商等部門的共同監管,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推進合理用藥的進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

制止濫用抗菌藥的關鍵是從源頭抓,用制度來規範。相關部門應制定一個明確的制度,規範醫生的處方行爲。首先,抓醫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其次,醫院藥劑師可以參與臨牀醫生查房,指導臨牀用藥;三是建立健全規範用藥、合理用藥制度;四是真正發揮藥品招標採購的作用,糾正從使用藥品中獲取利益的行爲。

四、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初步設想

1、推進自我藥療計劃,有步驟的引導羣衆習慣性使用非處方藥品

顧名思義,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是在沒有醫生或其他醫務工作者指導的情況下,恰當地使用非處方藥物,用以緩解輕度的、短期的症狀及不適,或者用以治療輕微的疾病。由此可見,自我藥療是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古已有之,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在與疾病作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着經濟、文化、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78年提出“到XX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宏偉目標。結合國情,我國政府提出了到XX年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與此同時,who還提出“人們有權利也有責任以個體和集體的方式參與他們的衛生保健的計劃和實施”。我國政府也提出做好衛生保健工作“應以國家、集體爲主,其他社會力量和個人爲補充”。由上可知,現代衛生保健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由過去單純依賴國家轉變爲“是個人的權利和責任”,由被動轉爲主動積極參與,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成爲社會和個人共同關注的事業。

非處方藥的出現大大促進了自我藥療的發展,並在現實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注重對自我藥療的宣傳,引導羣衆自覺使用非處方藥,遠離藥物濫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決處方來源的有效方法,促進處方的有序流動

探索醫療機構藥房商業化轉型,實行醫藥分家,把門診藥房從醫院剝離出來,建成獨立覈算的單體藥店。嚴格執行處方藥憑處方銷售的要求,建立藥品分類管理的試點,形成把醫療機構商業化藥房作爲處方藥源頭的模式,把分類管理經驗全面推開,促進規範化建設。把發給許可證的醫療機構的藥房作爲完全實行分類管理的示範點,形成處方來源網,進一步解決處方來源和按處方購買藥、憑處方售藥還不適應的問題,推進藥品經營企業的分類管理縱深發展。

TAG標籤:#調研 #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