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全書匯>其他>導遊詞>浙江導遊詞>關於浙江的導遊詞1000字(精選4篇)

關於浙江的導遊詞1000字(精選4篇)

全書匯 人氣:2.26W

關於浙江的導遊詞1000字 篇1

各位遊客:

關於浙江的導遊詞1000字(精選4篇)

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導遊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歡迎各位來小孤山遊玩,很高興和大家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我相信這是我們的緣份哦,希望大家可以在小孤山玩得愉快。

現在我們的大巴是在前往小孤山的路上,我身邊這位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下面呢,我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小孤山。大家一定好奇,小孤山這個名字是怎麼得來的呢,這裏啊,可是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哦,小孤山與江南的江西省境內的彭郎山隔江相望。傳說在從前,有一對名叫小姑和彭郎的年輕人,在生活的'接觸中深深的相愛了。本是一對天設地造的姻緣,但是由於小姑長得太漂亮,被一個有錢有勢的地主看中,逼着小姑成親,小姑寧死不叢,跳井自盡。彭郎不知實情,天天站在江邊癡情的眺望,盼望心愛的姑娘早日出現,日久天長就成爲了一座彭浪山,小姑投江後由于思念彭郎,也化做了一座山,就是小孤山。小孤山號稱長江絕島,山高109米,如出水芙蓉,以秀、險、奇、孤而聞名遐邇,素有“海門第一關”之稱。小孤山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是一座佛教名山,著名的啓秀寺,供奉着聞名海內外的聖母媽祖,是內陸地區海拔最高的一座媽祖廟。小孤山就像萬里長江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觀光。

說着說着,咱們已經到了,大家請帶好隨身物品,不要將貴重物品落在車上了,我們準備下車了。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一天門了,俗話說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歷史上曾有六位皇帝來我們小孤山觀賞呢,大家看門首額題的“靈昭江嶼”四個篆字,可是乾隆題書的。大家請隨我往上走,對了溶洞大家看像什麼?對了!像一隻耳朵,這就是龍耳洞!這個洞啊600年前可是救了一位皇帝呢。說的是朱元璋在一次突圍中曾進洞避險,追兵被洞口重重蛛網所阻,不得進洞搜查,朱元璋因此逃過一劫。

我們繼續往上走,聖母殿就在前面了。就是媽祖聖殿,又叫聖母殿。媽祖林默是宋莆田林願的第六女,生下來就有祥光異香,後來羽化成仙。明代的開朝皇帝朱元璋曾經親臨小孤山祭奠媽祖。咱們大家一起進殿看看吧。參觀完聖母殿,大家一定有些累了吧,我們到前面的梳妝亭休息一會吧!這座亭子原建於宋代,現在這座是新修的。這裏有一座聖母梳妝檯,臺下有一楹聯:梳長生鶴髮,妝不老峯頭。據說啊!在這裏用手或梳子梳理一下自己的頭髮,就可以長生不老,永葆青春哦!咱們也來梳理一下吧。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遊覽就要結束了,感謝大家一路的支援和配合,途中有有什麼服務不周的地方還前大家多多包涵。同也大家也可以提出你們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希望大家有空再來小孤山遊玩,最後祝願各位一路順風。

謝謝大家!

關於浙江的導遊詞1000字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來到水鄉古鎮——烏鎮,今天就允許我作爲一個地道的小烏鎮人帶您遊一回我們美麗的烏鎮吧!

走進烏鎮,您會驚訝地發現,這裏完整地儲存着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與衆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牀中,上架橫樑,擱上木板,人稱“水閣”,這是烏鎮所特有的風貌,我想水上城市威尼斯也不及如此吧。走在那用青石板鋪成的狹窄的小街上,你會看到兩邊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鄉民,親切至極。要是您來我們烏鎮正是那多雨的春季,那晰晰瀝瀝的雨絲從藏青的瓦楞裏成串成串地往下滴,在石板路上發出叮叮咚咚的清脆響聲,亦景亦畫,讓您恍若隔世。

說到烏鎮的景點,除了修真觀、昭明太子讀書處、雙橋等,我得向您隆重的介紹一下茅盾故居了。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是我國的文學巨匠。此處房屋是他成名後用稿費自行建造的一個住所,茅盾故居是迄今中國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老屋臨街靠西的一間房是茅盾曾讀過書的家塾,故屆內部的佈置簡單,卻散發着沈家世代書香特有靜雅之氣。

對了,帶您逛了這麼一大圈,您的肚子也該餓了吧。別急,下面我就向你介紹一下我們烏鎮的美食吧。在烏鎮,您隨處可以看到烏鎮的特產,如:姑嫂餅、烏鎮羊肉、薰豆茶、三白酒等,其中尤以“姑嫂餅”最爲出名。關於“姑嫂餅”這個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典故呢。據說在一百多年前,烏鎮方家名叫“方天順”的夫妻茶食店,祖上學得一手製作酥糖的好手藝。只可惜這手藝只傳媳不傳女,日子久了,自家姑娘不免會產生嫉恨,故將一包鹽抖進了製作餅的麪粉缸內,指望着第二天看嫂嫂的尷尬。誰知第二天此餅味道鹹甜適口,更得顧客的喜愛,由此得名“姑嫂餅”,並一直流傳至今,是遊人必嘗的烏鎮美味。

朋友們,接下來我們一起去參觀遊覽吧!

謝謝大家!

關於浙江的導遊詞1000字 篇3

各位朋友,大家都知道軒轅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於不斷兼收幷蓄和發揚光大,已成爲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內在動力。縉雲仙都,相傳爲軒轅黃帝鑄鼎煉丹與馭龍昇天的地方(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已記載),縉雲黃帝文化是由歷史傳授的長期積澱和多種因素交合而形成,源於50xx年前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帶以後,與當地先民的原始信仰結合,吸收道家、儒家等學說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古老文化。其精髓滲透了當地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黃帝的蹤跡及其相關的傳說遍及縉雲的山山水水。下面我先給大家說說有關黃帝的故事。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帝鴻氏,乃少典國君之次子。他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當時炎帝神農氏族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伐,戰亂不已,生靈塗炭。黃帝毅然擔負起安定天下之重任,四周許多部落紛紛前來歸附。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游地區,被蚩尤打敗,退到河北涿鹿,向黃帝求救,黃帝欣然應允,與炎帝聯盟,在涿鹿的原野與蚩尤決戰,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從而黃帝的威望越來越高,天下君主的地位逐漸形成。炎帝雖被蚩尤打敗,但尚存實力,他不滿黃帝成爲天下霸主,起兵反抗,於是炎黃二族發生火拼,決戰於阪泉之野,最後黃帝得勝,奠定了天下。

黃帝即位之時,有云之應,因此設定了以云爲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爲春官,叫青雲;管軍事的爲夏官,叫縉雲;管治安的爲秋官,叫白雲;管營造的爲冬官,叫黑雲;官中央事務的叫中官,叫黃雲。黃帝在加強國家管理的同時,又開始抓生產、治五氣、藝五種、勸民農桑,在種植、紡織、造字、造車、作樂、作舟、作弓矢、算數、築城、測氣象等方面均有發明,開啓了中華民族50xx年之文明。黃帝爲尋求控制陰陽、養育百姓、富邦強國的長生之策,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渡黃河跨長江,得到崆峒山仙人廣成子與黃山仙人容成子的指點,找到了奇峯異石、山水神秀的洞天福地縉雲仙都,遂安營紮寨,在仙都鼎湖峯鑄鼎煉丹。待六六三十六天後,金丹煉成,萬衆歡騰,鸞鶴飛舞,仙樂響亮,在繚繞鼎湖峯周圍的五彩祥雲中,飛出一條五爪神龍,迎接黃帝上天。黃帝給自己的兒子與五官的大臣們交代完後事,遂馭龍登天。當神龍離地數尺時,附近的臣民見黃帝登龍昇天,也慌忙攀住龍鬚跟着上,這龍鬚哪裏經得住衆人的攀扯,紛紛斷了,並連人一起摔了下來,衆臣民不禁傷心大哭。龍鬚落地卻化成了草,人們就叫它爲龍鬚草,也叫縉雲草,現鼎湖峯腳下仍長着茂盛的龍鬚草,漢司馬遷《史記》、晉謝靈運《名山記》與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均有詳細的記載。

好,現在我該給大家說說仙都與黃帝文化聯繫最密切的幾個旅遊主景點:

鼎湖峯,是仙都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高70.8米,底面積2468平方米,頂部面積70平方米,面臨好溪,拔地而起,孤高屹立,直插雲霄,譽爲“天下第一峯”、“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筍”。更奇的是在這峯頂上還有一個小湖,湖裏的水一年四季不竭。相傳,這就是軒轅黃帝在此鑄鼎煉丹,然後跨龍昇天而去的地方,這湖就是被鼎所壓塌而成,故稱“鼎湖”。唐白居易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天下奇觀。大家看,鼎湖峯右側有一小石筍、高40.7米,小而尖,與鼎峯峯一大一小相映生輝,像依偎在成人身旁的童子,叫童子峯,傳說這就是黃帝的兒子小昊化成的,他辦完父親交待的事,也就是把父親煉成的`金丹埋在崑崙山下,帝位傳給黃帝之孫昌意後,毅然回到縉雲山中,永遠和當地的老百姓在一起。我們再到鼎湖峯腳下看,這一根根長得如針,顏色翠綠的草就是龍鬚草,當地人把龍鬚草織成草蓆,叫“龍鬚席”,這龍鬚席具有冬暖夏涼、安神養性、並能防治面板病等特點。其實,它的藥理作用還很多,大家不妨在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去找一找。

仙水洞,傍依鼎湖峯,洞口面溪,形如古鏡,古又稱“鏡巖”。有泉水從洞中石縫裏滲出,注於小方池中,大旱不枯竭,梅雨不溢出,水質清淳甘涼,久蓄不腐,相傳軒轅黃帝曾用此水煉丹。飲之,能健身美容,延年益壽,故名仙水,唐代著名道士周景復飲此水80餘年而仙化,唐詩人皮日休與陸龜蒙有詩爲證。我們來看投資者爲他們的詩所立的石碑。我們從仙水洞內往北50米,看步虛山下面有幾條東西走向依山而生的巖溝,如車輪壓碾痕跡,傳說這是黃帝乘龍車登步虛山的轍跡,叫“軒轅轍跡”。

黃帝祠宇:前面這座宏偉的建築,就是黃帝祠宇,它的前身叫縉雲堂,建於東晉,作爲天下百姓祭祀黃帝的場所。唐天寶年間,唐明皇李隆基聽說縉雲山是黃帝觴百神聚四海神仙的地方,就下旨改稱縉雲山爲仙都山、縉雲堂爲黃帝祠宇,並由李白的從叔李陽冰(縉雲縣令、小篆書法家)撰額

關於浙江的導遊詞1000字 篇4

尊敬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很高興能和大家一同遊覽東湖,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導。

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崇和門廣場,我們前方那個巨大的湖就是我們今天遊覽的目的地——東湖。臨海東湖之名,因緊臨台州古城牆而得名,據說由宋朝的郡守錢暄開鑿而成,有的台州小西湖之稱。

我們走進正大門,就可以看到一塊巨大的圓形玄武岩,上面刻着蒼勁有力的“東湖”二字。請大家跟着我往右走,我們可以見到清澈見底的水塘,水塘裏有自由自在地遊動的金魚。同學們,你們看金魚搖頭擺尾的,是不是在歡迎你們?

穿過彎彎曲曲的木橋,就有一座涼亭。這裏空氣清新,參天古樹遮天蔽日,掩映在紅花綠葉之中,真是“人在景中行,如在畫裏遊”!

再拐個彎,走過圓圓的大門,就來到青磚白牆的江南小院。院子裏有一個老戲臺,上面沒有戲劇上演,冷冷清清的。那古老的戲臺,如同上了年歲的老人,失去了它曾經的繁華。

穿過小院,我們馬上就來到九曲橋。因爲九曲橋四周都是水,別光顧着看景,還要注意安全哦!請注意我手指的建築,那個八角三層、飛檐翹角的亭閣,就是“湖心亭”。湖心亭是全湖覽勝的佳處,古今遊客在亭中留下了許多詩詞對聯,如“四壁雲山天上下,一亭風月水中央。”的確,倘佯在構造精巧、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之中,還有那看不盡的湖光山色,可以讓人忘卻一切疲憊!

東湖還有樵雲閣、錢園、兒童公園等。現在時間是2時30分,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活動,1小時後在這裏不見不散!

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希望下次還能給大家當導遊。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