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全書匯>其他>導遊詞>導遊詞精選>騰龍洞的導遊詞(精選10篇)

騰龍洞的導遊詞(精選10篇)

全書匯 人氣:6.46K

騰龍洞的導遊詞 篇1

女士們、先生們:

騰龍洞的導遊詞(精選10篇)

歡迎大家來騰龍洞洞穴公園旅遊。

騰龍洞洞穴公園總面積69平方公里,其西南起於騰龍洞洞口,與明巖峽峽谷景區相連;西北抵於黑洞洞口,與雪照河峽谷景區相通,總體上呈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展布,是一個沿清江河谷延伸的狹長景區。區內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現已開發的主要景區有二:一爲騰龍洞旱洞景區;一爲落水洞水洞景區。二景區距利川市城約6.8公里,集山、水、洞、林、石、峽於一體,溶雄、險、奇、幽、秀於一爐,聲譽遠播,遐邇聞名。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今天的旅遊線路是先遊騰龍洞旱洞,後覽落水洞水洞,一路雖然有驚無險,但洞內路小光弱,岔洞伏流,地勢複雜,請大家千萬不要單獨行動,一定要注意安全。

騰龍洞整個洞穴羣共有上下五層,其中大小支洞300餘個,洞中有山,山中有洞,無山不洞,無洞不奇,洞中有水,水洞相連,構成了一個龐大而雄奇的洞穴景觀。洞內空氣流暢,四季恆溫18℃,是旅遊、療養、地質考察的絕妙所在,騰龍洞洞口高74米,寬64米,已經探明的洞穴長度爲52.8公里,洞穴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洞內高山高達125米,洞穴最高處237米,最寬處174米。洞中共有150餘個洞廳,象形石140餘種。1988年經25名中外洞穴專家,歷時32天實地考察論證,騰龍洞屬中國已探明的最大溶洞,神州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長洞穴中排名第七,屬世界特級洞穴之一,爲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騰龍洞古名幹洞、硝洞。清光緒《利川縣誌》記載:"幹洞有硝。光緒十年(1884年),有采硝者十餘人,秉燭而入數十里,懼而返。"洞中情況除從洞口至圓堂關,古代硝客稍有了解外,千萬年來,騰龍洞傳說百出,一直是一個巨大而神祕的龐然大物,早在1985年,華中理工大學古建系教授張良皋那篇《利川落水洞應該奪得世界名次》的文章發表後,一石擊起千層浪,很快便在利川掀起了一個探測騰龍洞的熱潮,探險隊由縣人武部官兵六人組成,部長張國芳任隊長,政委易少玉任指導員。從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經過艱難的探測,逐步揭開了騰龍洞神祕的面紗。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就讓我們沿着探險隊員踏勘的捷徑,到騰龍洞去作一次神奇的遊覽吧!

從洞口到圓堂關是探險隊第一天的行程。先不說洞裏,就在洞外,好比一篇絕妙的文章,先聲奪人的開頭,一下就把人們驚呆了!你看,騰龍洞頂上那雄奇的白巖,像不像一艘巨大的天船遨遊在藍天之中,仰天長嘯,高大的洞口有如梯形,淡青中泛着粉綠的洞壁下長滿了灌木和野花。極目凝視,在側壁的萬丈高崖上,有一蓬墨綠的植物在微風中晃動,傳說那是一株靈芝,古時常有巨蟒纏繞守護。其實,那並不是靈芝,而是一株古老的黃蓮。利川是著名的黃蓮之鄉,也不知是那隻小鳥的功勞,竟把黃蓮的種子播撒到了這人們根本無法採摘的地方。吱喳的小鳥在洞頂飛舞,一股清泉從洞頂甩落下來,便被無形的空氣撕得粉碎。走到近前,這74米高,64米寬的洞口和人們的身軀相比形成了十分巨大的反差。這時,人都好像變得輕了、小了,又有誰不歎服這鬼斧神工的騰龍洞口呢!

一進洞門,迎面便是一個大廳。大廳面積15萬平方米,由於蝕餘和岩石垮坍,在大廳的頂板上形成了一隻巨大的孔雀,孔雀昂首揚冠,彩屏如扇石一樣展開,恰像正在向遠方的來客致意,所以這個大廳又名孔雀迎賓大廳。大廳本是古人築竈熬製硝鹽的地方,探險隊初進洞時,本有一個個直徑2-3米的硝坑,星羅棋佈的散佈在大廳的底部。現在,這些古代的化學工場,幾乎蕩然無存,只在洞壁左側留下了一二個硝坑和竈孔的遺址,使我們還能領悟古人熬製土硝的風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欣慰。

從洞口到圓堂關,距離大約20xx餘米,除開迎賓大廳外,還要爬過一座崢嶸的石山和穿過兩座洞內的大廳,"登山當登珠峯,覽勝應遊騰龍"。這是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所書,撰刻於洞壁右側。越往裏走,景緻越奇。數以千計的蝙蝠在洞中飛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閃電;一個個明白如鏡的豕潭,把洞壁、洞額以及洞外的山峯倒映出來,有的如唐僧取經,有的如萬丈深淵;一羣羣渾身透明的小魚,在清澈見底的小溪裏遊蕩,有如一對對羽衣霓裳的精靈。人們都叫它透明小魚,其實它並非魚類,而是一種叫紅點齒蟾的古生物的幼蟲。紅點齒蟾渾身釉黑如黛;腹緣長滿一圈火紅的班點,十分好看。現在,在涼風洞和牛鼻子洞裏,還可以看到它們全身透明的倩影。藉着朦朧的燈光,看,校場壩飛來石的對面,警鐘正在長鳴,一位妙齡女郎正在盼望着她心上的人兒歸來。還有地龍盤旋、千丘梯、千層塔、空中飛瀑,大象吸水,應有盡有,先生們,女士們:請不要貪戀這跟前的風光,前面的景色更好。途經一把通關鎖,前面便是圓堂關。

俗話說:闖過圓堂關,發現妖霧山。當年探險隊員來到圓堂關時,除來時走過的路外,幾乎到處都是亂石和絕壁。後來,他們蛇行匍匐,猿攀猴跳,好不容易纔闖過了這道圓堂關口,發現了前面這座高出洞底125米的妖霧大山。妖霧山,一山迷霧,遍地怪石。探險隊員爲了找到一條通路,在洞裏整整折騰了四天。如果不是採取從毛家峽進洞,前後夾擊的策略,恐怕到現在妖霧山也仍然是一個難以琢磨的謎。現在遊過了圓堂關,去到妖霧山,已經是一條"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景線了。走在這條用勇士們的智慧和膽略鋪成的風景線上,再回頭想想當年探險隊員們的迷疑和艱難,當然,就會覺得一點也不怪了。因爲那時誰也不知道過圓堂關,要過妖霧山。返回妖霧山西側,還有三洞四峽一龍宮更爲奇特。

騰龍洞的導遊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來騰龍洞洞穴公園旅遊。

騰龍洞洞穴公園總面積69平方公里,其西南起於騰龍洞洞口,與明巖峽峽谷景區相連;西北抵於黑洞洞口,與雪照河峽谷景區相通,總體上呈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展布,是一個沿清江河谷延伸的狹長景區。區內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現已開發的主要景區有二:一爲騰龍洞旱洞景區;一爲落水洞水洞景區。二景區距利川市城約6.8公里,集山、水、洞、林、石、峽於一體,溶雄、險、奇、幽、秀於一爐,聲譽遠播,遐邇聞名。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今天的旅遊線路是先遊騰龍洞旱洞,後覽落水洞水洞,一路雖然有驚無險,但洞內路小光弱,岔洞伏流,地勢複雜,請大家千萬不要單獨行動,一定要注意安全。

騰龍洞整個洞穴羣共有上下五層,其中大小支洞300餘個,洞中有山,山中有洞,無山不洞,無洞不奇,洞中有水,水洞相連,構成了一個龐大而雄奇的洞穴景觀。洞內空氣流暢,四季恆溫18℃,是旅遊、療養、地質考察的絕妙所在,騰龍洞洞口高74米,寬64米,已經探明的洞穴長度爲52.8公里,洞穴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洞內高山高達125米,洞穴最高處237米,最寬處174米。洞中共有150餘個洞廳,象形石140餘種。1988年經25名中外洞穴專家,歷時32天實地考察論證,騰龍洞屬中國已探明的最大溶洞,神州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長洞穴中排名第七,屬世界特級洞穴之一,爲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騰龍洞古名幹洞、硝洞。清光緒《利川縣誌》記載:"幹洞有硝。光緒十年(1884年),有采硝者十餘人,秉燭而入數十里,懼而返。"洞中情況除從洞口至圓堂關,古代硝客稍有了解外,千萬年來,騰龍洞傳說百出,一直是一個巨大而神祕的龐然大物,早在1985年,華中理工大學古建系教授張良皋那篇《利川落水洞應該奪得世界名次》的文章發表後,一石擊起千層浪,很快便在利川掀起了一個探測騰龍洞的熱潮,探險隊由縣人武部官兵六人組成,部長張國芳任隊長,政委易少玉任指導員。從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經過艱難的探測,逐步揭開了騰龍洞神祕的面紗。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就讓我們沿着探險隊員踏勘的捷徑,到騰龍洞去作一次神奇的遊覽吧!

從洞口到圓堂關是探險隊第一天的行程。先不說洞裏,就在洞外,好比一篇絕妙的文章,先聲奪人的開頭,一下就把人們驚呆了!你看,騰龍洞頂上那雄奇的白巖,像不像一艘巨大的天船遨遊在藍天之中,仰天長嘯,高大的洞口有如梯形,淡青中泛着粉綠的洞壁下長滿了灌木和野花。極目凝視,在側壁的萬丈高崖上,有一蓬墨綠的植物在微風中晃動,傳說那是一株靈芝,古時常有巨蟒纏繞守護。其實,那並不是靈芝,而是一株古老的黃蓮。利川是著名的黃蓮之鄉,也不知是那隻小鳥的功勞,竟把黃蓮的種子播撒到了這人們根本無法採摘的地方。吱喳的小鳥在洞頂飛舞,一股清泉從洞頂甩落下來,便被無形的空氣撕得粉碎。走到近前,這74米高,64米寬的洞口和人們的身軀相比形成了十分巨大的反差。這時,人都好像變得輕了、小了,又有誰不歎服這鬼斧神工的騰龍洞口呢!

一進洞門,迎面便是一個大廳。大廳面積15萬平方米,由於蝕餘和岩石垮坍,在大廳的頂板上形成了一隻巨大的孔雀,孔雀昂首揚冠,彩屏如扇石一樣展開,恰像正在向遠方的來客致意,所以這個大廳又名孔雀迎賓大廳。大廳本是古人築竈熬製硝鹽的地方,探險隊初進洞時,本有一個個直徑2-3米的硝坑,星羅棋佈的散佈在大廳的底部。現在,這些古代的化學工場,幾乎蕩然無存,只在洞壁左側留下了一二個硝坑和竈孔的遺址,使我們還能領悟古人熬製土硝的風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欣慰。

從洞口到圓堂關,距離大約20xx餘米,除開迎賓大廳外,還要爬過一座崢嶸的石山和穿過兩座洞內的大廳,"登山當登珠峯,覽勝應遊騰龍"。這是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所書,撰刻於洞壁右側。越往裏走,景緻越奇。數以千計的蝙蝠在洞中飛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閃電;一個個明白如鏡的豕潭,把洞壁、洞額以及洞外的山峯倒映出來,有的如唐僧取經,有的如萬丈深淵;一羣羣渾身透明的小魚,在清澈見底的小溪裏遊蕩,有如一對對羽衣霓裳的精靈。人們都叫它透明小魚,其實它並非魚類,而是一種叫紅點齒蟾的古生物的幼蟲。紅點齒蟾渾身釉黑如黛;腹緣長滿一圈火紅的班點,十分好看。現在,在涼風洞和牛鼻子洞裏,還可以看到它們全身透明的倩影。藉着朦朧的燈光,看,校場壩飛來石的對面,警鐘正在長鳴,一位妙齡女郎正在盼望着她心上的人兒歸來。還有地龍盤旋、千丘梯、千層塔、空中飛瀑,大象吸水,應有盡有,先生們,女士們:請不要貪戀這跟前的風光,前面的景色更好。途經一把通關鎖,前面便是圓堂關。

俗話說:闖過圓堂關,發現妖霧山。當年探險隊員來到圓堂關時,除來時走過的路外,幾乎到處都是亂石和絕壁。後來,他們蛇行匍匐,猿攀猴跳,好不容易纔闖過了這道圓堂關口,發現了前面這座高出洞底125米的妖霧大山。妖霧山,一山迷霧,遍地怪石。探險隊員爲了找到一條通路,在洞裏整整折騰了四天。如果不是採取從毛家峽進洞,前後夾擊的策略,恐怕到現在妖霧山也仍然是一個難以琢磨的謎。現在遊過了圓堂關,去到妖霧山,已經是一條"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景線了。走在這條用勇士們的智慧和膽略鋪成的風景線上,再回頭想想當年探險隊員們的迷疑和艱難,當然,就會覺得一點也不怪了。因爲那時誰也不知道過圓堂關,要過妖霧山。返回妖霧山西側,還有三洞四峽一龍宮更爲奇特。

所謂三洞,就是玉女洞、金童洞和神牛洞;所謂四峽,就是金魚峽、玉田峽、神燈峽和中國臺灣海峽。所謂龍宮就是面積約500平方米的地下平湖。在龍宮的洞壁上由岩溶物形成的一條巨龍活靈活現。龍頭立耳張口,張牙舞爪,龍鱗斑斑可數。那巨龍的後宮更爲壯觀,平湖清澈,龍影晃動,"小橋流水"、"雙牛鬥角"等景觀如夢如詩!龍宮在妖霧山的東麓,三洞四峽在妖霧山的右坡。名字都是根據地形地物取出來的。進了三洞,你看,玉女洞中,這石筍像不像一個含情脈脈的玉女?金童洞中,這娃娃像不像一個天真可愛的金童?神牛洞中,這怪石像不像一頭力大無窮的神牛?來到四峽,你看,這峽中是不是有金魚在遊動?是不是有玉田在開花?是不是有神燈在閃耀?特別是那座晶瑩剔透的小島,像不像我們祖國的神聖領土中國臺灣?這人、這島、這魚、這牛,件件惟妙惟肖,個個栩栩如生;三洞,四峽,洞峽相通,真是叫人迷疑!真是叫人流連忘返。

"爬上妖霧山,凡人變神仙"。女士們,先生們,在輕輕的迷霧之中,登上這六百六十六步石級,雖然,我們的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飄飄如仙的感覺,但是,我想大家也一定有些累了。所以,還是讓我們作一次短暫的休息吧。記得當年探險隊員也曾在這裏休息,他們一邊吃乾糧、喝茶水,一邊想着妖霧山腳那兩具白骨的故事。據說,那是兩個硝客的白骨。也不知是那年那月,兩個大膽的硝客,帶着火鐮、匕首、燈籠進洞棌硝,他們一邊抽着旱菸一邊走路,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座用大樹搭成的獨木橋邊。獨木橋上斑斑剝剝,長滿了青苔,含着菸袋極不了走。於是,硝客便想把菸頭磕掉,然後,用煙桿當柺棍,拄着走過獨木橋去。嘣,嘣,誰知他們剛纔在獨木橋上磕了兩下,那根巨大的獨木便猛然地擡起頭來:原來那不是一根木頭,而是一條比水桶還粗的巨蟒。巨蟒被煙燒痛,發起威來,張開血盆大口,粗大的尾巴只一擺,便把兩個硝客甩死在妖霧山下的龍宮岸邊。想到這裏,聯繫在龍宮裏看到的那條石龍,隊長張國芳站起身來,自言自語地說道:經過三天探測,看來騰龍洞裏並無妖怪,也無大蛇。巨蟒傷人,只不過是人們編造的故事罷了。然而爲了測算妖霧山洞頂的高度,當他剛朝天打出一發信號彈時,不想突然出現的情況又把他們驚得呆了!信號彈剛出槍口,一股寒風颳起,滿山遍地的迷霧便成團成團地撲了過來,濃霧中手電光、蠟燭光霎時由灰變黃,連坐在身邊的隊員也無法看清,"臥倒!"張隊長猛喊一聲,立即掏出了手槍……。一場虛驚!隊員們在地上只不過才臥倒十來分鐘,濃濃的迷霧便很快地散了,這時手電光、蠟燭光又重新亮了起來。這究竟是爲什麼呢?經過七嘴八舌的議論,隊員們終於弄清了迷霧產生的道理:原來,騰龍洞本爲古代清江河牀,是個通洞,空氣在洞中對流,這是風的來歷;特別是夏秋兩季,洞外氣溫比洞內氣溫高出許多,洞內的溼度又比洞外的溫度高出許多,所以,當洞外熱風吹至洞中山頭時,遇冷便變成了迷霧。妖霧山上本無妖,但爲了保持它的神祕,在取名時隊長說:"還是叫它妖霧山吧",這便是妖霧山的來由。

騰龍洞的導遊詞 篇3

利川市可謂物華天寶,細細數來,竟有很多世界第一、亞洲第一、中國第一。如流傳世界的《龍船調》,有“天下第一杉”之稱的“水杉王”,有“土家第一寨”之稱的“魚木寨”,“大水井”等,但是真要數出這些“名牌名品”的成名時間早遲,得首推被譽爲“亞洲第一洞”的騰龍洞。騰龍洞在80年代被發現,一下子就形成了轟動效應,繼而引起旅遊的熱潮,形成了鏈式經濟。在現今大打旅遊牌、“做大做活”的思路指引下,逐漸整合利川其他旅遊資源形成系列。

論形成時間,騰龍洞的時間是“老祖宗”,至今已有了22.9萬年的年齡。據科考的結果來看,騰龍洞就是清江的古河牀,而且,當時它是穿山而過,形成的伏流,因此,騰龍洞的開鑿者就是溫柔嫵媚、奔騰不息的清江水。恩施土家人的母親河清江自利川齊躍山涌出後,一露面馬上發表了一個“三明三暗”的開篇語,這“三明三暗”,其實也就是清江三次進入地下伏流,三次露頭奔流的情形。騰龍洞的位置,就是“第三暗”的地方。遠古的時候,清江從騰龍洞進入伏流,現在,又改道爲騰龍洞旱洞邊的水洞。這“三明三暗”也正昭示着土家人不畏艱險,勇敢、拼搏、堅韌的民族特性。經過這些跌跌撞撞的挫折後,清江從恩施市的雪照河涌出,再開始表現“百里溫柔與嫵媚”。因此,騰龍洞是清江的一個性情轉化環節,在騰龍洞長達近六十公里的幽深地府裏,清江開始新的涅槃和昇華。      除了桂林等城市,全國還少有象騰龍洞這種宏大自然而又距城區如此近距離的景點,它距城區也就幾里路遠。清江在利川城裏逶迤而行,劃了幾道漂亮的孤線以後突然悄然出城,而剛一出城,一離開城區的那塊盆地般的平壩,馬上就遇到了一圈山。四周都是山,別無他途,她徘徊、尋覓了一陣之後,忽地從騰龍洞所在位置一個猛子鑽入地下,潛行四五十里,然後再冒出來吸一口氣。這一口氣一憋,等到再出來,竟然到了鄰近的另一個縣市恩施市。我們可以現象,遠古時,江水水流到這裏,面臨四面緊逼的高山,清江在這裏憤怒、苦惱、掙扎、拼搏,不停地撞擊這阻攔自己前行的大山,功夫不負,竟然在山體中撞出這樣一條通道,就是眼前的旱洞,而在數萬年後竟然又棄了撞開的這條道,重新闖出一條新的通道,亦即今日的水洞。兩個洞都是我們眼中的風景,同時也是一條含淚帶血的道路。它們都是騰龍洞的部分,一曰旱洞,一曰水洞,兩洞洞口緊挨着,一起雄辯地證明着清江開山劈嶽的偉力。

旱洞是現在遊人進入的主要區域,從洞口前橫跨清江的鐵索橋過去,拐一個彎就可以看到旱洞洞口偉岸的身形。橋是武陵地區的“甩甩橋”,晃晃悠悠的,常常有惡作劇的人使勁搖晃,在遊人的驚慌失措中製造第一場歡樂。橋下這時的清江誕生纔不久,又遊弋在兩岸高峻的峽谷中,因此,還並不見氣勢,突然現出這麼一個空闊的洞口來,有一種措手不及的震撼。現在騰龍洞的門票上就是以洞口爲背景的圖案,不過,圖案中還有一個參照物——一架直升飛機在洞口盤旋,從洞口的比例來看,飛機顯得愈小,這是當年舉行洞中飛行活動留下的照片。當年爲了開發升溫,曾讓直升飛機去洞裏飛行過,洞中能飛直升飛機,此洞的宏大不言而喻。

“清江的地獄、比天堂還美”。這是我的朋友、曾獲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的楊秀武先生讚譽騰龍洞的詩句,我覺得寫得真妙,形象、內涵而深刻。旱洞,曾經是清江潛行的“地獄”,“水洞”,是現在潛行的地域。旱洞,現在遊人可以入內一睹真容,水洞,仍然保持着他的神祕。從“旱洞”來看,清江的在山中的穿行美不勝收。洞口處,已經平整出很大的平臺,也停降過直升機,這種寬闊,才能呼應洞口的恢弘氣勢。洞口高達七、八十米,四周都是險峻的高山,站在這裏,會對清江的創造產生一種深深的敬佩,心中不由得感嘆只有造物主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創造這樣的奇蹟!洞壁是陡峭筆直的懸崖,刀砍斧削一般,因此,洞口乾淨利落,很純粹。洞壁上,不象外地名山大川鐫滿各種題刻,少有的幾幅題詞,一爲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的一副手書對聯:登山當攀珠峯、攬勝應遊騰龍。由詞句可見馮牧已視此洞爲洞之極品,推崇備至;一爲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張良皋題詞,他也是騰龍洞的發現和推介者,題寫的是洞名“騰龍洞”三字。當然,也許是現在作爲對名勝的保護,沒有把很多名人領導的題字銘刻在巖壁上我們也不可知。這其實是一種進步,中國傳統的遊過即題刻的行爲泛化及俗化的後,大多變成“某某到此一遊”類的垃圾。

旱洞給我最深的印象、抑或最大的特點是宏大,因而也更加映襯出它的自然美。從洞口進入,便可見整個洞廳,都幾乎是七、八十米的高度平穩向前推進,而且洞頂平整光滑,洞也很寬,平均達到60多米,並行二三十輛汽車不成問題。洞內的泥地上,爲了旅遊方便,已經修成了人行步道和電瓶車道,這在很多洞中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宏大的洞口下,半截爛柯戳在泥土上,旁邊的景點名稱帶來一種沉重的歷史滄桑感:清江古河牀。誠然,走在這洞中寬闊的土地上,就是在數十萬年前清江水潛行的河牀上前行,每個遊人,似乎都是一朵微渺的浪花,在歷史及時間的長河裏漂流。洞口近旁,有細細的水流從洞頂落下,從洞內向外望,因有了光影的映射,彷彿一條條銀線垂着,共同綴成一小條珠簾。落點是石頭,水流不遠匯成一面平靜的小池,無波、清透,倒映着洞口和洞口對門高聳的山峯,虛幻交疊,引人入勝。

繼續往裏走,偶爾會看見兩側的洞壁上出現一些石鐘乳,於是,人們依據天宮、海龍王和各路神仙等編出了許多傳說,讓旅遊的人一個個引領觀看,七嘴八舌地爭論着象與不象。我對後天加工焊接的很多旅遊解說詞不感興趣,往往喜歡看風景自然的狀態,好在騰龍洞正是這樣的特點。騰龍洞因爲高大、空曠,人行其中,會產生卑怯感,那是時空的壓強。進洞行約三四里後,便可見洞裏借天然的一個彎角搭建了一座舞臺。舞臺對門的洞壁上,像恆山懸空寺似的建一座五六層樓的燈光調控塔,都是土家吊腳樓風味,洞中有了這樣一些建築,那種陰森感一下子就減了許多,忽然有了一種溫暖和安全。這個劇場,每天都會在上下午各演出一場極具民族特色的大戲,名叫《夷水麗川》。清江古稱夷水,而騰龍洞地處利川市,這名稱便飽含了文化味。這臺歌舞把土家族的起源傳說、發展脈絡,民族文化都揀亮點進行了一次展現,加上燈光音箱等設備先進,頗受觀衆歡迎,一般都是在遊客返程的時候正好開演。

從劇場再往前走,不多遠會看見洞中有一座山,也有百多米的高度,這也是騰龍洞的特色:洞中有山,山中有洞,主洞支洞,大洞小洞,形成一張網似的結構,故而容積量世界第一。這座山名叫“妖霧山”,因山經常雲霧繚繞而得名。說是山,其實是洞頂垮踏積石所成。這座山,是形成清江河道改道的重要原因,正是有了它在洞中的阻攔,清江才又開始找尋新的出路,下潛到如今比“旱洞”更低的“水洞”裏。翻過這座山,會聽見水聲淙淙,這是地下暗河的聲音。騰龍洞的“旱洞”裏有暗河,暗河裏,還有透明生物生長。那些魚類水生物,肉眼都可以看得清五腹六髒,不過,現在不可輕易尋見。再繼續前行,會出現一個岔路口,一條直行,沿着暗河,一條向坡上,進入另外一個支洞。沿坡爬上,會見支洞中又有一個劇場,這是一個激光秀劇場。在這幽深黑暗的洞府裏,激光秀更加絢麗動人,加上悽美的愛情故事,美麗的演員和水幕效果,那些不斷變化、五光十色、光影交錯的影像讓人產生似夢幻的感覺。看完激光秀,沿着遊道再前行,又是空曠、遼遠的洞府。這時的石鐘乳和暗河流水便多了起來,“觀音坐蓮”,“千丘田”一類的景緻便開始出現。不過由於現在的開發暫時只進行到到這裏,無法再繼續前行,沿着燈光遊道及景點牌的指示,會直接行到那個三岔路口,從而開始踏上返程。去返程的途中正好觀看那一場歌舞大戲,從巴人始祖稟君開疆拓土到唱響《龍船調》,從古樸的“毛古斯”到擺手舞,從梯瑪“上刀山”到哭嫁,土家人和清江一樣悠長的歲月與情感歷程被觀衆一一裝進心中,進而開始新的傳播。

其實“旱洞”中更美的景觀,尤其是鐘乳石一類的景觀還在更深更遠的洞裏,還需往前走,叫“白玉石林”、“桃花園”、“花果山”等等名稱。但那些美景只是一些科考隊員和探險驢友們欣賞過,普通遊客一睹這些美景還須時日。旱洞冬暖夏涼,炎炎夏日,遊覽洞內均着厚厚的衣物,而冬天,則溫暖如春。      出得旱洞洞口,沿左側遊道前行,便是去水洞的路。水洞,是現在的清江伏流之所,或許數萬年後,又會如今天的旱洞一樣改道,可以讓遊人進入一睹芳容。      水洞的洞口就是“清江版”的“壺口瀑布”,名叫“臥龍吞江”。和黃河壺口相比,不同的是黃河水是混帶着泥沙的渾黃,而清江的江水是清澈的。清江平緩地行到這裏,突然變化了平靜的摸樣。瞬間由恬靜的女兒變成彪悍的勇士,發出驚天的怒吼,摔打出飛花碎玉的一峽雪浪。由於清江的河牀在水洞洞口不遠處陡然下降,形成近二三十米的落差,而河谷卻又緊縮,並且不遠處就是水洞黑魆魆的洞口,就像一條臥龍張大嘴巴,一口吸進這奔騰的江水,美妙絕倫,震撼不已。咆哮的河水經過瀑布後,匯成一束激流,在兩岸的巖壁上左衝右突,然後衝入地下被稱爲“龍宮”的洞廳中。在這裏,怒濤轟鳴,浪花四濺,霧氣升騰,水沫橫飛,遊道多爲在懸崖峭壁上鑿出的石階或是橫在峽谷之上的狹窄的橋面,每位遊人到此,莫不心驚膽顫、神情緊張,既被這絕世美景震感留連,也被這自然天險所恐懼,有“幾欲先走”之感。亦是我好友,曾任旅遊局長的文人何智斌寫詩云:騰龍心胸無限大,連江帶嶺一口吞。詩詞工整之類,我也外行,不敢妄論,但是,這兩句詩的氣勢還是很不錯,我似乎聽到了江水在這裏的吶喊與呼號,感受到氣吞如虎的豪壯。要是遇雨天,水量大,氣勢更加磅礴,猛浪苦奔,濤聲如雷,有天崩地裂之感。這裏較之黃河壺口少了那種粗獷,多了一份雄壯;少了那種凡俗,多了一份神聖。“臥龍”在這裏是騰飛前的蓄勢。

經過“臥龍吞江”瀑布之後幾十米,河水流到“龍嘴”裏。這裏象一個巨大的宮殿,河水進入之後,還在喘息、躁動、跳躍,冒着白沫,打着漩渦。從這裏,它將潛入地下,在洞中裏開始新一輪的探索,飛龍入淵,至恩施市的雪照河河後再探出頭來。清江在恩施的山裏就是這樣,隔一段又變換了一個名稱,不過,就是她的那一身清靜,始終爲自己標識着身份。站在橫跨在“龍嘴”之前的橋面上,可見“龍宮”之中,有一高達數層樓的柱形石鐘乳,連接上下,被稱爲“定海神針”。騰龍洞剛開始開發時,從巖壁上鑿有遊道,可至“神針”旁,再乘船遊一段水洞,從不遠的一個岔洞口出到地面。那一水洞我曾遊過,幽暗,逼仄,據稱最深處和葛洲壩船匣一樣深,而洞僅有西米多寬,我乘舟其上,總有膽顫心驚之感。現在這個項目已被取消,我想多爲安全因素吧,“龍宮”之中,保持一些敬畏也好。

自巖壁鑿出的小道,聽着濤鳴,看着排浪,貼着山石走出,到停車場,幾步之遙,如兩重天地。“臥龍吞江”的激烈天險與外面的山清水秀相得益彰,洞府之中的空曠宏大與外面的青山秀水迥然不同。從山的胸膛裏走過,從水的咆哮處走過,抖卻發上的水霧,深吸一口綠野中的清新空氣,心中詠歎:清江,美景天堂,奇山麗水的騰龍洞,這些絕美奇景都匯聚在此,看過此景,胸懷從此也有一條清江奔流。

騰龍洞的導遊詞 篇4

聽完故事,一道璀燦的"彩虹"已在石壁上升起,在彩虹的余光中,來到五洞廳後,站在高聳的觀景臺上,五個洞口的景觀一覽無餘,龍燈洞裏龍燈高掛,珍珠洞洞頂集結的水珠成千上萬,猶如珍毯……。不知不覺來到毛家峽的出口一線天,猛見一線天光,頓覺豁然開朗。毛家峽洞是一個巨大的天坑,一條小路陡陡地掛在巖壁之上。人從小路出洞,頭上只見藍天一線,所以,取名一線天。其實,騰龍洞的出口,除開一線天外還有一個,那就是北洞。

騰龍洞洞口,毛家峽洞口和北洞洞口,從地圖上看,三點都在一條直線上。從毛家峽洞到北的地面距離,最多也不過一百餘米。然而,在這一百餘米的地下,卻溶洞連着溶洞,景觀疊着景觀,堪稱是一條千奇百怪,美不勝收的地下畫廊。在衆多的景點中,有四個景點是非看不可的,即千佛殿裏的24根神柱、白玉峯頂的48根玉柱,花果山上的一羣仙猴,迷宮洞裏的銀白硝芽。神柱最大三人合抱,最高30餘米,黑色花紋如雕如鏤;玉柱最大六人合抱,最高50餘米,通體乳白如玉,柱上桂燈,柱下安磨,磨推合渣,豆漿涌流,天上人間,妙趣橫生;花果山上仙猴玩皮,或偷仙桃,或摘野0果。一個小猴在歪頭聆聽,神態機警,似乎他發現了一個新的祕密;迷宮裏48個支洞,前後左右相連,四面八方相通;大小高矮相仿,鍾乳形態相似。白龍峽躺在洞下,北洞出口晃在洞前,其情其景實在迷人。

女士們,先生們,游完騰龍旱洞,讓我們在青山綠水的環抱中慢慢向落水洞水洞走去。這時可能大家在心裏會問,騰龍洞是怎麼形成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來聽聽科學家的說法吧!利川古爲淺海,騰龍洞奇觀是大自然的創造,是水的奇蹟和功勞。常言道:鐵杵可磨針,滴水能穿石。這道理在騰龍洞隨處可見。科學考察論證表明:強大的清江河水塑造了騰龍洞羣,其形成大致分爲三個地質變化塌陷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海拔1140-1150米之間,然後繼續塌陷至1100米,即現在旱洞入口的水平高度,那時,旱洞是清江伏流通道。第二階段,由於妖霧山的大型巖崩引起,致使清江伏流廊道朝北改向,清江河道由1100米下降至1060米,即今天清江河牀的高度。現騰龍洞內白玉石林的塌落石乳年齡,經磁輻射測定表明:第一次大型巖崩發生在22萬9千年前。第二次大型巖崩發生在15萬6千年前。第三階段塌陷發生在今伏流所處水面,河道標高140米。伏流周圍嚴重的溶蝕現象表明,伏流河道的變更至今尚未停止。

女士們、先生們,利川境內,有四大名景:

"東有玉筆朝天,南有八寶煉丹,西有萬里城牆,北有臥龍吞江。"這是古人對利川四大風景的描繪。其中:"北有臥龍吞江"一景,指的就是清江伏流在落水洞的入口處。

落水洞口高45米,寬20米,飛瀑落差30米,最大洪峯流量676立方米/秒。清江從利川齊嶽山發源後,蜿蜒流過如花似玉的利中盆地,到這裏又猛然地跌入落水洞中,變成一條幽幽伏流。我們站在臥龍橋上,看銀潢翻滾,聽聲震九淵,這落水洞的景緻,真像一條巨龍張開它的大口,正在咀嚼吞食着清江一樣。"銀濤捲入冰壺漿,餘沫飛濺遊客裳。""一口吸盡狂瀾狂,雷轉猶聽鳴飢腸。"古人對落水洞口的描述,繪聲繪色,恰到好處。

伏流全長16.8公里,有"天窗"18個,地下大湖泊4座,地下大瀑布5段,奇險奇美,出口在黑洞。伏流景觀除從落水洞口至鰱魚洞口,可乘船遊覽外,其它地段尚未開發。現在,就讓我們鑽過甑子孔,繞過望鄉臺,到鴨子塘碼頭去乘船泛舟,伴着咿呀的漿聲,伴着世界優秀民歌《龍船調》的悠揚歌聲。去品嚐洞中伏流的神奇,去享受洞中仙境的寧靜!鴨子塘常有野鴨遊放,是古人冒險垂鉤的地方。看,那高大的巨石,多像一尊無敵武士的勁腿!窄門原來最寬不過80公分,經開鑿後才成爲今天的航道。這裏水深70餘米,兩壁像形石極多,有的像龍鬚,有的像人蔘,有的像神龜,有的像觀音。當我們的遊船劃過那把熊熊燃燒的火炬時,我們一天的旅行也就結束了。

女士們、先生們:從鰱魚洞上岸,我們的騰龍洞一日遊就愉快地結束了。騰龍洞洞穴公園很大,一天的時間實在太短,還有兩個的景區我們尚未涉足。在一天的旅行中,我們已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讓我們共同祝願友誼長存!現在,騰龍洞頂那艘巨輪已經起錨,祝願大家和中華巨龍一起騰飛,心想事成,一路平安!

騰龍洞的導遊詞 篇5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來騰龍洞洞穴公園旅遊。

騰龍洞洞穴公園總面積69平方公里,其西南起於騰龍洞洞口,與明巖峽峽谷景區相連;西北抵於黑洞洞口,與雪照河峽谷景區相通,總體上呈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展布,是一個沿清江河谷延伸的狹長景區。區內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現已開發的主要景區有二:一爲騰龍洞旱洞景區;一爲落水洞水洞景區。二景區距利川市城約6.8公里,集山、水、洞、林、石、峽於一體,溶雄、險、奇、幽、秀於一爐,聲譽遠播,遐邇聞名。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今天的旅遊線路是先遊騰龍洞旱洞,後覽落水洞水洞,一路雖然有驚無險,但洞內路小光弱,岔洞伏流,地勢複雜,請大家千萬不要單獨行動,一定要注意安全。

騰龍洞整個洞穴羣共有上下五層,其中大小支洞300餘個,洞中有山,山中有洞,無山不洞,無洞不奇,洞中有水,水洞相連,構成了一個龐大而雄奇的洞穴景觀。洞內空氣流暢,四季恆溫18℃,是旅遊、療養、地質考察的絕妙所在,騰龍洞洞口高74米,寬64米,已經探明的洞穴長度爲52.8公里,洞穴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洞內高山高達125米,洞穴最高處237米,最寬處174米。洞中共有150餘個洞廳,象形石140餘種。1988年經25名中外洞穴專家,歷時32天實地考察論證,騰龍洞屬中國已探明的最大溶洞,神州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長洞穴中排名第七,屬世界特級洞穴之一,爲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騰龍洞古名幹洞、硝洞。清光緒《利川縣誌》記載:"幹洞有硝。光緒十年(1884年),有采硝者十餘人,秉燭而入數十里,懼而返。"洞中情況除從洞口至圓堂關,古代硝客稍有了解外,千萬年來,騰龍洞傳說百出,一直是一個巨大而神祕的龐然大物,早在1985年,華中理工大學古建系教授張良皋那篇《利川落水洞應該奪得世界名次》的文章發表後,一石擊起千層浪,很快便在利川掀起了一個探測騰龍洞的熱潮,探險隊由縣人武部官兵六人組成,部長張國芳任隊長,政委易少玉任指導員。從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經過艱難的探測,逐步揭開了騰龍洞神祕的面紗。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就讓我們沿着探險隊員踏勘的捷徑,到騰龍洞去作一次神奇的遊覽吧!

從洞口到圓堂關是探險隊第一天的行程。先不說洞裏,就在洞外,好比一篇絕妙的文章,先聲奪人的開頭,一下就把人們驚呆了!你看,騰龍洞頂上那雄奇的白巖,像不像一艘巨大的天船遨遊在藍天之中,仰天長嘯,高大的洞口有如梯形,淡青中泛着粉綠的洞壁下長滿了灌木和野花。極目凝視,在側壁的萬丈高崖上,有一蓬墨綠的植物在微風中晃動,傳說那是一株靈芝,古時常有巨蟒纏繞守護。其實,那並不是靈芝,而是一株古老的黃蓮。利川是著名的黃蓮之鄉,也不知是那隻小鳥的功勞,竟把黃蓮的種子播撒到了這人們根本無法採摘的地方。吱喳的小鳥在洞頂飛舞,一股清泉從洞頂甩落下來,便被無形的空氣撕得粉碎。走到近前,這74米高,64米寬的洞口和人們的身軀相比形成了十分巨大的反差。這時,人都好像變得輕了、小了,又有誰不歎服這鬼斧神工的騰龍洞口呢!

一進洞門,迎面便是一個大廳。大廳面積15萬平方米,由於蝕餘和岩石垮坍,在大廳的頂板上形成了一隻巨大的孔雀,孔雀昂首揚冠,彩屏如扇石一樣展開,恰像正在向遠方的來客致意,所以這個大廳又名孔雀迎賓大廳。大廳本是古人築竈熬製硝鹽的地方,探險隊初進洞時,本有一個個直徑2-3米的硝坑,星羅棋佈的散佈在大廳的底部。現在,這些古代的化學工場,幾乎蕩然無存,只在洞壁左側留下了一二個硝坑和竈孔的遺址,使我們還能領悟古人熬製土硝的風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欣慰。

從洞口到圓堂關,距離大約20xx餘米,除開迎賓大廳外,還要爬過一座崢嶸的石山和穿過兩座洞內的大廳,"登山當登珠峯,覽勝應遊騰龍"。這是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所書,撰刻於洞壁右側。越往裏走,景緻越奇。數以千計的蝙蝠在洞中飛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閃電;一個個明白如鏡的豕潭,把洞壁、洞額以及洞外的山峯倒映出來,有的如唐僧取經,有的如萬丈深淵;一羣羣渾身透明的小魚,在清澈見底的小溪裏遊蕩,有如一對對羽衣霓裳的精靈。人們都叫它透明小魚,其實它並非魚類,而是一種叫紅點齒蟾的古生物的幼蟲。紅點齒蟾渾身釉黑如黛;腹緣長滿一圈火紅的班點,十分好看。現在,在涼風洞和牛鼻子洞裏,還可以看到它們全身透明的倩影。藉着朦朧的燈光,看,校場壩飛來石的對面,警鐘正在長鳴,一位妙齡女郎正在盼望着她心上的人兒歸來。還有地龍盤旋、千丘梯、千層塔、空中飛瀑,大象吸水,應有盡有,先生們,女士們:請不要貪戀這跟前的風光,前面的景色更好。途經一把通關鎖,前面便是圓堂關。

俗話說:闖過圓堂關,發現妖霧山。當年探險隊員來到圓堂關時,除來時走過的路外,幾乎到處都是亂石和絕壁。後來,他們蛇行匍匐,猿攀猴跳,好不容易纔闖過了這道圓堂關口,發現了前面這座高出洞底125米的妖霧大山。妖霧山,一山迷霧,遍地怪石。探險隊員爲了找到一條通路,在洞裏整整折騰了四天。如果不是採取從毛家峽進洞,前後夾擊的策略,恐怕到現在妖霧山也仍然是一個難以琢磨的謎。現在遊過了圓堂關,去到妖霧山,已經是一條"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景線了。走在這條用勇士們的智慧和膽略鋪成的風景線上,再回頭想想當年探險隊員們的迷疑和艱難,當然,就會覺得一點也不怪了。因爲那時誰也不知道過圓堂關,要過妖霧山。返回妖霧山西側,還有三洞四峽一龍宮更爲奇特。

所謂三洞,就是玉女洞、金童洞和神牛洞;所謂四峽,就是金魚峽、玉田峽、神燈峽和中國臺灣海峽。所謂龍宮就是面積約500平方米的地下平湖。在龍宮的洞壁上由岩溶物形成的一條巨龍活靈活現。龍頭立耳張口,張牙舞爪,龍鱗斑斑可數。那巨龍的後宮更爲壯觀,平湖清澈,龍影晃動,"小橋流水"、"雙牛鬥角"等景觀如夢如詩!龍宮在妖霧山的東麓,三洞四峽在妖霧山的右坡。名字都是根據地形地物取出來的。進了三洞,你看,玉女洞中,這石筍像不像一個含情脈脈的玉女?金童洞中,這娃娃像不像一個天真可愛的金童?神牛洞中,這怪石像不像一頭力大無窮的神牛?來到四峽,你看,這峽中是不是有金魚在遊動?是不是有玉田在開花?是不是有神燈在閃耀?特別是那座晶瑩剔透的小島,像不像我們祖國的神聖領土中國臺灣?這人、這島、這魚、這牛,件件惟妙惟肖,個個栩栩如生;三洞,四峽,洞峽相通,真是叫人迷疑!真是叫人流連忘返。

"爬上妖霧山,凡人變神仙"。女士們,先生們,在輕輕的迷霧之中,登上這六百六十六步石級,雖然,我們的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飄飄如仙的感覺,但是,我想大家也一定有些累了。所以,還是讓我們作一次短暫的休息吧。記得當年探險隊員也曾在這裏休息,他們一邊吃乾糧、喝茶水,一邊想着妖霧山腳那兩具白骨的故事。據說,那是兩個硝客的白骨。也不知是那年那月,兩個大膽的硝客,帶着火鐮、匕首、燈籠進洞棌硝,他們一邊抽着旱菸一邊走路,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座用大樹搭成的獨木橋邊。獨木橋上斑斑剝剝,長滿了青苔,含着菸袋極不了走。於是,硝客便想把菸頭磕掉,然後,用煙桿當柺棍,拄着走過獨木橋去。嘣,嘣,誰知他們剛纔在獨木橋上磕了兩下,那根巨大的獨木便猛然地擡起頭來:原來那不是一根木頭,而是一條比水桶還粗的巨蟒。巨蟒被煙燒痛,發起威來,張開血盆大口,粗大的尾巴只一擺,便把兩個硝客甩死在妖霧山下的龍宮岸邊。想到這裏,聯繫在龍宮裏看到的那條石龍,隊長張國芳站起身來,自言自語地說道:經過三天探測,看來騰龍洞裏並無妖怪,也無大蛇。巨蟒傷人,只不過是人們編造的故事罷了。然而爲了測算妖霧山洞頂的高度,當他剛朝天打出一發信號彈時,不想突然出現的情況又把他們驚得呆了!信號彈剛出槍口,一股寒風颳起,滿山遍地的迷霧便成團成團地撲了過來,濃霧中手電光、蠟燭光霎時由灰變黃,連坐在身邊的隊員也無法看清,"臥倒!"張隊長猛喊一聲,立即掏出了手槍……。一場虛驚!隊員們在地上只不過才臥倒十來分鐘,濃濃的迷霧便很快地散了,這時手電光、蠟燭光又重新亮了起來。這究竟是爲什麼呢?經過七嘴八舌的議論,隊員們終於弄清了迷霧產生的道理:原來,騰龍洞本爲古代清江河牀,是個通洞,空氣在洞中對流,這是風的來歷;特別是夏秋兩季,洞外氣溫比洞內氣溫高出許多,洞內的溼度又比洞外的溫度高出許多,所以,當洞外熱風吹至洞中山頭時,遇冷便變成了迷霧。妖霧山上本無妖,但爲了保持它的神祕,在取名時隊長說:"還是叫它妖霧山吧",這便是妖霧山的來由。

騰龍洞的導遊詞 篇6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來騰龍洞洞穴公園旅遊。

騰龍洞洞穴公園總面積69平方公里,其西南起於騰龍洞洞口,與明巖峽峽谷景區相連;西北抵於黑洞洞口,與雪照河峽谷景區相通,總體上呈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展布,是一個沿清江河谷延伸的狹長景區。區內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現已開發的主要景區有二:一爲騰龍洞旱洞景區;一爲落水洞水洞景區。二景區距利川市城約6.8公里,集山、水、洞、林、石、峽於一體,溶雄、險、奇、幽、秀於一爐,聲譽遠播,遐邇聞名。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今天的旅遊線路是先遊騰龍洞旱洞,後覽落水洞水洞,一路雖然有驚無險,但洞內路小光弱,岔洞伏流,地勢複雜,請大家千萬不要單獨行動,一定要注意安全。

騰龍洞整個洞穴羣共有上下五層,其中大小支洞300餘個,洞中有山,山中有洞,無山不洞,無洞不奇,洞中有水,水洞相連,構成了一個龐大而雄奇的洞穴景觀。洞內空氣流暢,四季恆溫18℃,是旅遊、療養、地質考察的絕妙所在,騰龍洞洞口高74米,寬64米,已經探明的洞穴長度爲52.8公里,洞穴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洞內高山高達125米,洞穴最高處237米,最寬處174米。洞中共有150餘個洞廳,象形石140餘種。1988年經25名中外洞穴專家,歷時32天實地考察論證,騰龍洞屬中國已探明的最大溶洞,神州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長洞穴中排名第七,屬世界特級洞穴之一,爲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騰龍洞古名幹洞、硝洞。清光緒《利川縣誌》記載:"幹洞有硝。光緒十年(1884年),有采硝者十餘人,秉燭而入數十里,懼而返。"洞中情況除從洞口至圓堂關,古代硝客稍有了解外,千萬年來,騰龍洞傳說百出,一直是一個巨大而神祕的龐然大物,早在1985年,華中理工大學古建系教授張良皋那篇《利川落水洞應該奪得世界名次》的文章發表後,一石擊起千層浪,很快便在利川掀起了一個探測騰龍洞的熱潮,探險隊由縣人武部官兵六人組成,部長張國芳任隊長,政委易少玉任指導員。從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經過艱難的探測,逐步揭開了騰龍洞神祕的面紗。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就讓我們沿着探險隊員踏勘的捷徑,到騰龍洞去作一次神奇的遊覽吧!

從洞口到圓堂關是探險隊第一天的行程。先不說洞裏,就在洞外,好比一篇絕妙的文章,先聲奪人的開頭,一下就把人們驚呆了!你看,騰龍洞頂上那雄奇的白巖,像不像一艘巨大的天船遨遊在藍天之中,仰天長嘯,高大的洞口有如梯形,淡青中泛着粉綠的洞壁下長滿了灌木和野花。極目凝視,在側壁的萬丈高崖上,有一蓬墨綠的植物在微風中晃動,傳說那是一株靈芝,古時常有巨蟒纏繞守護。其實,那並不是靈芝,而是一株古老的黃蓮。利川是著名的黃蓮之鄉,也不知是那隻小鳥的功勞,竟把黃蓮的種子播撒到了這人們根本無法採摘的地方。吱喳的小鳥在洞頂飛舞,一股清泉從洞頂甩落下來,便被無形的空氣撕得粉碎。走到近前,這74米高,64米寬的洞口和人們的身軀相比形成了十分巨大的反差。這時,人都好像變得輕了、小了,又有誰不歎服這鬼斧神工的騰龍洞口呢!

一進洞門,迎面便是一個大廳。大廳面積15萬平方米,由於蝕餘和岩石垮坍,在大廳的頂板上形成了一隻巨大的孔雀,孔雀昂首揚冠,彩屏如扇石一樣展開,恰像正在向遠方的來客致意,所以這個大廳又名孔雀迎賓大廳。大廳本是古人築竈熬製硝鹽的地方,探險隊初進洞時,本有一個個直徑2-3米的硝坑,星羅棋佈的散佈在大廳的底部。現在,這些古代的化學工場,幾乎蕩然無存,只在洞壁左側留下了一二個硝坑和竈孔的遺址,使我們還能領悟古人熬製土硝的風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欣慰。

從洞口到圓堂關,距離大約20xx餘米,除開迎賓大廳外,還要爬過一座崢嶸的石山和穿過兩座洞內的大廳,"登山當登珠峯,覽勝應遊騰龍"。這是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所書,撰刻於洞壁右側。越往裏走,景緻越奇。數以千計的蝙蝠在洞中飛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閃電;一個個明白如鏡的豕潭,把洞壁、洞額以及洞外的山峯倒映出來,有的如唐僧取經,有的如萬丈深淵;一羣羣渾身透明的小魚,在清澈見底的小溪裏遊蕩,有如一對對羽衣霓裳的精靈。人們都叫它透明小魚,其實它並非魚類,而是一種叫紅點齒蟾的古生物的幼蟲。紅點齒蟾渾身釉黑如黛;腹緣長滿一圈火紅的班點,十分好看。現在,在涼風洞和牛鼻子洞裏,還可以看到它們全身透明的倩影。藉着朦朧的燈光,看,校場壩飛來石的對面,警鐘正在長鳴,一位妙齡女郎正在盼望着她心上的人兒歸來。還有地龍盤旋、千丘梯、千層塔、空中飛瀑,大象吸水,應有盡有,先生們,女士們:請不要貪戀這跟前的風光,前面的景色更好。途經一把通關鎖,前面便是圓堂關。

俗話說:闖過圓堂關,發現妖霧山。當年探險隊員來到圓堂關時,除來時走過的路外,幾乎到處都是亂石和絕壁。後來,他們蛇行匍匐,猿攀猴跳,好不容易纔闖過了這道圓堂關口,發現了前面這座高出洞底125米的妖霧大山。妖霧山,一山迷霧,遍地怪石。探險隊員爲了找到一條通路,在洞裏整整折騰了四天。如果不是採取從毛家峽進洞,前後夾擊的策略,恐怕到現在妖霧山也仍然是一個難以琢磨的謎。現在遊過了圓堂關,去到妖霧山,已經是一條"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景線了。走在這條用勇士們的智慧和膽略鋪成的風景線上,再回頭想想當年探險隊員們的迷疑和艱難,當然,就會覺得一點也不怪了。因爲那時誰也不知道過圓堂關,要過妖霧山。返回妖霧山西側,還有三洞四峽一龍宮更爲奇特。

所謂三洞,就是玉女洞、金童洞和神牛洞;所謂四峽,就是金魚峽、玉田峽、神燈峽和中國臺灣海峽。所謂龍宮就是面積約500平方米的地下平湖。在龍宮的洞壁上由岩溶物形成的一條巨龍活靈活現。龍頭立耳張口,張牙舞爪,龍鱗斑斑可數。那巨龍的後宮更爲壯觀,平湖清澈,龍影晃動,"小橋流水"、"雙牛鬥角"等景觀如夢如詩!龍宮在妖霧山的東麓,三洞四峽在妖霧山的右坡。名字都是根據地形地物取出來的。進了三洞,你看,玉女洞中,這石筍像不像一個含情脈脈的玉女?金童洞中,這娃娃像不像一個天真可愛的金童?神牛洞中,這怪石像不像一頭力大無窮的神牛?來到四峽,你看,這峽中是不是有金魚在遊動?是不是有玉田在開花?是不是有神燈在閃耀?特別是那座晶瑩剔透的小島,像不像我們祖國的神聖領土中國臺灣?這人、這島、這魚、這牛,件件惟妙惟肖,個個栩栩如生;三洞,四峽,洞峽相通,真是叫人迷疑!真是叫人流連忘返。

"爬上妖霧山,凡人變神仙"。女士們,先生們,在輕輕的迷霧之中,登上這六百六十六步石級,雖然,我們的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飄飄如仙的感覺,但是,我想大家也一定有些累了。所以,還是讓我們作一次短暫的休息吧。記得當年探險隊員也曾在這裏休息,他們一邊吃乾糧、喝茶水,一邊想着妖霧山腳那兩具白骨的故事。據說,那是兩個硝客的白骨。也不知是那年那月,兩個大膽的硝客,帶着火鐮、匕首、燈籠進洞棌硝,他們一邊抽着旱菸一邊走路,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座用大樹搭成的獨木橋邊。獨木橋上斑斑剝剝,長滿了青苔,含着菸袋極不了走。於是,硝客便想把菸頭磕掉,然後,用煙桿當柺棍,拄着走過獨木橋去。嘣,嘣,誰知他們剛纔在獨木橋上磕了兩下,那根巨大的獨木便猛然地擡起頭來:原來那不是一根木頭,而是一條比水桶還粗的巨蟒。巨蟒被煙燒痛,發起威來,張開血盆大口,粗大的尾巴只一擺,便把兩個硝客甩死在妖霧山下的龍宮岸邊。想到這裏,聯繫在龍宮裏看到的那條石龍,隊長張國芳站起身來,自言自語地說道:經過三天探測,看來騰龍洞裏並無妖怪,也無大蛇。巨蟒傷人,只不過是人們編造的故事罷了。然而爲了測算妖霧山洞頂的高度,當他剛朝天打出一發信號彈時,不想突然出現的情況又把他們驚得呆了!信號彈剛出槍口,一股寒風颳起,滿山遍地的迷霧便成團成團地撲了過來,濃霧中手電光、蠟燭光霎時由灰變黃,連坐在身邊的隊員也無法看清,"臥倒!"張隊長猛喊一聲,立即掏出了手槍……。一場虛驚!隊員們在地上只不過才臥倒十來分鐘,濃濃的迷霧便很快地散了,這時手電光、蠟燭光又重新亮了起來。這究竟是爲什麼呢?經過七嘴八舌的議論,隊員們終於弄清了迷霧產生的道理:原來,騰龍洞本爲古代清江河牀,是個通洞,空氣在洞中對流,這是風的來歷;特別是夏秋兩季,洞外氣溫比洞內氣溫高出許多,洞內的溼度又比洞外的溫度高出許多,所以,當洞外熱風吹至洞中山頭時,遇冷便變成了迷霧。妖霧山上本無妖,但爲了保持它的神祕,在取名時隊長說:"還是叫它妖霧山吧",這便是妖霧山的來由。

騰龍洞的導遊詞 篇7

騰龍洞位於清江上游利川市的近郊,離市區僅6公里,是由幹洞和水洞兩大洞穴系統組成的洞羣,海拔1090米。騰龍洞風景區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險、奇、幽、秀於一身,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主洞支洞互通。洞口高74米,寬64米,主洞已探明長52.8公里,洞穴面積100 多萬平方米,是由水洞、旱洞和洞外景觀三部分組成。經考察論證,騰龍洞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溶洞。主洞前段平坦,寬可容15輛卡車並行,平均高度爲60米。洞內空氣流通,終年氣溫12°C—18°C,無毒氣,無污染,無蠍蛟。洞庭湖內石炭巖地貌發育完好,石柱、石筍、石花、石幔、石人、石猴等奇觀隨處可見。洞中多暗流,時隱時現,時急時緩,並常有魚蝦遊,爲其它溶洞所罕見。

國內有關洞穴專家確認,騰龍洞羣不僅是國內目前已知的最大岩溶洞穴,而且是世界特級洞穴之一,旅遊、科研價值十分珍貴。

素有“山東第一洞”之美譽的博山開元溶洞大氣磅礴、瑰麗雄奇,是一個廊道廳堂式洞穴,因洞內發現有唐朝開元年間的鐘乳石刻而得名,全長 744.9米,最高和最寬的地方達30米。沂源溶洞羣包含九天洞、靈芝洞、千人洞、石佛洞、盤龍洞等多個天然石灰岩溶洞。其中,以九天洞和靈芝洞最爲顯著。九天洞1994 年中科院陳詩才教授鑑定九天洞是“中國最大的石花洞穴”;20xx 年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經過科學考察後認爲,“九天洞石花,類型之多樣,面積之廣大,國內外無與倫比”,並稱之爲“天下第一石花洞”。九天洞洞腔長518米,高5—18 米,比起“騰龍洞”的大小那是小巫見大巫。

還有位於宜良縣城西北九鄉彝族、回族鄉境內的九鄉溶洞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溶洞,風景區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也是不及騰龍洞的雄偉壯觀!還有被譽爲“天下第一洞”的織金洞,其總面積307平方公里,也是遠遠不及騰龍洞之大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騰龍洞作爲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當之無愧的!

水洞

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是雷聲嗎?是雄獅怒吼嗎?猜猜看。天空如此晴朗哪有閃電雷鳴?這裏並非動物園哪來的雄獅怒吼?請大家隨我一起來看個究竟。哇!黃河虎口瀑布怎麼搬到這兒來了?您看着洶涌澎湃的清江水咆哮着跳下20多米的深澗,蜂涌而入溶洞之中,這個幽深而高大的洞穴猶如一條張着血盆大口的巨龍,把一條江河吞入了腹中。聲響的謎解開了吧,原來是江水撞擊較高落差的河牀發出的聲音。多麼磅礴的氣勢,多麼壯闊的場面,難怪古人把這情景稱之爲“臥龍吞江”了。改革開放了,巨龍不能沉睡必須騰飛,騰龍洞因此而得名。它是我們山裏人,土家兒女拼搏奮鬥、勇往直前的象徵。

這裏就是水洞,又名落水洞,洞口高20米,寬10米,洞內可泛舟遊覽。水洞中的鐘乳石,玲瓏剔透,形態萬千。水聲時如蛟龍咆哮,聽了驚心動魄;時如深夜鳴琴,令人心曠神怡。清江伏流16.8公里,是騰龍洞羣的一大奇觀。八百里清江從大巴山餘脈的都亭山起,形成了“三明三暗”的著名景觀。它經第一暗洞檀香洞由齊躍山東麓冒出的地表之後,浩浩蕩蕩,接納沿途諸水,流經58公里乎川,以氣吞山嶽之勢奔入臥龍口,形成冰岩轉石、餘末成霧、吼聲小震天的“臥龍吞江”奇觀。站在洞口,頭頂如白雲飛奔,腳下似春雷滾動,彷彿身臨仙境。清江由臥龍口進入地下後,幾經周折,左衝有突,形成無數個地下平湖和急灘險瀑。

山中有洞不足爲奇,洞中有山堪稱一絕。騰龍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內有小溪,溪中有盲魚。洞內5座山峯,把洞分隔成了10個大廳,這第一個大廳的名字就叫做“孔雀迎賓”大廳,它是根據洞頂密集的鐘乳石構成的一隻栩栩如生的孔雀圖案而命名的。

騰龍洞的神奇景觀爲衆多的文人墨客所感嘆、所傾倒,他們有感而發,即興揮毫。你們看,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任重爲它題寫了洞名;你們瞧,全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的親筆題辭:“登山當攀珠峯,攬勝應探騰龍”馮老把騰龍洞與珠穆朗瑪峯相提並論,難道不是對騰龍洞世界之最寶座的肯定嗎?馮老曾站在這裏感慨萬千:“祖國的風景名勝我差不多都去了,就覺得不得了,沒想到到利川來看了騰龍洞,才知道天外還有天”。

這裏是觀景池,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電視系列劇《西遊記》的片頭劇照:孫悟空在前招手探路,唐僧騎馬緊隨其後,沙僧在後注視着左右,而牛魔王探頭探腦蠢蠢欲動,垂涎三尺想吃唐僧肉。這就是一幅騰龍洞洞頂的平面圖。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小小的觀景池,它利用景觀的倒影,把騰龍洞的雄偉神奇渲染得似乎更加引人入勝,彷彿一個個電視特寫鏡頭。

請大家順着洞口直視,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尊惟妙惟肖的人頭肖像,你們看她像誰?是不是很像維納斯啊?她可不是人爲的雕塑,而是岩石的錯落有致自然而成。是不是很神奇啊?

大家遊覽過許多溶洞,沒見過洞內還有這麼大的篝火舞廳的吧?多少作家、專家和遊人喜歡在這裏,在熊熊燃燒的篝火旁,欣賞世界優秀民歌之一利川的家鄉民歌龍船調,觀看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藝表演,肉連響、擺手舞、車車燈,並且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表演隊伍中手舞足蹈,自我陶醉,品味民族風情。

這長約千餘米的第二大廳,被人喻爲古戰場遺址。你看那左邊的點將臺,右邊的石鑼、石鼓,偌大的石鍾、石旗,再仰望頂部高若雲天,細看地面腳印混雜不清。看到這些,我們可以想象血雨腥風、魚死網破的廝殺場面,傳說美麗善良的牟慧仙姑在這裏爲民除害,降服了興風作浪給利川屢屢造成水患災害的一條孽龍,使利川從此變成了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的富麗平川。

洞中之洞最絕妙的莫過於這個仙女洞了,您看在墩墩雪白的鐘乳石中間一個倩女亭亭玉立、纖麗俊俏、楚楚動人。傳說她是鹽神的化身。因當年癡情於巴國首領,卻被潛心開發“南夷”心切、無意談情說愛的首領毒箭射中,霎時,鹽神變成了這尊仙女石。人們常說英雄難過美女關,而巴國首領爲了千秋大業不爲美女色相而動情喪志,大家是否爲之肅然起敬呢?

那是妖霧山,人們說它是神祕的山,恐怖的山。山邊那道峽是捨身峽,它是駭人聽聞的峽、悲壯的峽。據利川縣誌記載:“採硝者,秉燭而入數十里,懼而返。”意思是說過去有幾個採硝的人,打着火把進入洞中,當走到妖霧山的時候,妖霧迷漫吹滅了火把,因無法出動二葬身於此地。以致古縣誌記載騰龍洞總長度爲3公里,因爲垂直高度150餘米的妖霧山使人們誤認爲到了洞的盡頭。1984年,騰龍洞問世以後,當地組織的考察探險隊行至這裏時,發現了3具骷髓及菸袋、銅錢等遺物,人們爲紀念這幾位勇士的精神,便將這裏命名爲捨身峽。

騰龍洞的導遊詞 篇8

一進洞門,迎面便是一個大廳。大廳面積15萬平方米,由於蝕餘和岩石垮坍,在大廳的頂板上形成了一隻巨大的孔雀,孔雀昂首揚冠,彩屏如扇石一樣展開,恰像正在向遠方的來客致意,所以這個大廳又名孔雀迎賓大廳。大廳本是古人築竈熬製硝鹽的地方,探險隊初進洞時,本有一個個直徑2-3米的硝坑,星羅棋佈的散佈在大廳的底部。現在,這些古代的化學工場,幾乎蕩然無存,只在洞壁左側留下了一二個硝坑和竈孔的遺址,使我們還能領悟古人熬製土硝的風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欣慰。

從洞口到圓堂關,距離大約20__餘米,除開迎賓大廳外,還要爬過一座崢嶸的石山和穿過兩座洞內的大廳,"登山當登珠峯,覽勝應遊騰龍"。這是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所書,撰刻於洞壁右側。越往裏走,景緻越奇。數以千計的蝙蝠在洞中飛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閃電;一個個明白如鏡的豕潭,把洞壁、洞額以及洞外的山峯倒映出來,有的如唐僧取經,有的如萬丈深淵;一羣羣渾身透明的小魚,在清澈見底的小溪裏遊蕩,有如一對對羽衣霓裳的精靈。人們都叫它透明小魚,其實它並非魚類,而是一種叫紅點齒蟾的古生物的幼蟲。紅點齒蟾渾身釉黑如黛;腹緣長滿一圈火紅的班點,十分好看。現在,在涼風洞和牛鼻子洞裏,還可以看到它們全身透明的倩影。藉着朦朧的燈光,看,校場壩飛來石的對面,警鐘正在長鳴,一位妙齡女郎正在盼望着她心上的人兒歸來。還有地龍盤旋、千丘梯、千層塔、空中飛瀑,大象吸水,應有盡有,先生們,女士們:請不要貪戀這跟前的風光,前面的景色更好。途經一把通關鎖,前面便是圓堂關。

俗話說:闖過圓堂關,發現妖霧山。當年探險隊員來到圓堂關時,除來時走過的路外,幾乎到處都是亂石和絕壁。後來,他們蛇行匍匐,猿攀猴跳,好不容易纔闖過了這道圓堂關口,發現了前面這座高出洞底125米的妖霧大山。妖霧山,一山迷霧,遍地怪石。探險隊員爲了找到一條通路,在洞裏整整折騰了四天。如果不是採取從毛家峽進洞,前後夾擊的策略,恐怕到現在妖霧山也仍然是一個難以琢磨的謎。現在遊過了圓堂關,去到妖霧山,已經是一條"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景線了。走在這條用勇士們的智慧和膽略鋪成的風景線上,再回頭想想當年探險隊員們的迷疑和艱難,當然,就會覺得一點也不怪了。因爲那時誰也不知道過圓堂關,要過妖霧山。返回妖霧山西側,還有三洞四峽一龍宮更爲奇特。

騰龍洞的導遊詞 篇9

騰龍洞整個洞穴羣共有上下五層,其中大小支洞300餘個,洞中有山,山中有洞,無山不洞,無洞不奇,洞中有水,水洞相連,構成了一個龐大而雄奇的洞穴景觀。

騰龍洞景區由水洞、旱洞、鯉魚洞、涼風洞、獨家寨及三個龍門、化仙坑等景區組成,整個洞穴系統十分龐大複雜,容積總量居世界第一,是中國旅遊洞穴的極品。洞外風光山清水秀,水洞口的臥龍吞江瀑布落差20餘米,吼聲如雷,氣勢磅礴。

洞口高72m,寬64m,洞內最高處235m,已經探明的洞穴長度爲52.8公里,洞穴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洞內高山高達125米,洞穴最高處237米,最寬處174米。

旱洞全長59.8公里,洞口高74米,寬64米,爲亞洲第一大旱洞。

洞中有5座山峯,10個大廳,地下瀑布10餘處,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主洞支洞互通,且無毒氣,無蛇 蠍,無污染,洞內終年恆溫14-18℃,空氣流暢,是旅遊、療養、地質考察的絕妙所在。

洞中景觀千姿百態,神祕莫測。洞中共有150餘個洞廳,象形石140餘種

騰龍洞的導遊詞 篇10

聽完故事,一道璀燦的"彩虹"已在石壁上升起,在彩虹的余光中,來到五洞廳後,站在高聳的觀景臺上,五個洞口的景觀一覽無餘,龍燈洞裏龍燈高掛,珍珠洞洞頂集結的水珠成千上萬,猶如珍毯……。不知不覺來到毛家峽的出口一線天,猛見一線天光,頓覺豁然開朗。毛家峽洞是一個巨大的天坑,一條小路陡陡地掛在巖壁之上。人從小路出洞,頭上只見藍天一線,所以,取名一線天。其實,騰龍洞的出口,除開一線天外還有一個,那就是北洞。

騰龍洞洞口,毛家峽洞口和北洞洞口,從地圖上看,三點都在一條直線上。從毛家峽洞到北的地面距離,最多也不過一百餘米。然而,在這一百餘米的地下,卻溶洞連着溶洞,景觀疊着景觀,堪稱是一條千奇百怪,美不勝收的地下畫廊。在衆多的景點中,有四個景點是非看不可的,即千佛殿裏的24根神柱、白玉峯頂的48根玉柱,花果山上的一羣仙猴,迷宮洞裏的銀白硝芽。神柱最大三人合抱,最高30餘米,黑色花紋如雕如鏤;玉柱最大六人合抱,最高50餘米,通體乳白如玉,柱上桂燈,柱下安磨,磨推合渣,豆漿涌流,天上人間,妙趣橫生;花果山上仙猴玩皮,或偷仙桃,或摘野0果。一個小猴在歪頭聆聽,神態機警,似乎他發現了一個新的祕密;迷宮裏48個支洞,前後左右相連,四面八方相通;大小高矮相仿,鍾乳形態相似。白龍峽躺在洞下,北洞出口晃在洞前,其情其景實在迷人。

女士們,先生們,游完騰龍旱洞,讓我們在青山綠水的環抱中慢慢向落水洞水洞走去。這時可能大家在心裏會問,騰龍洞是怎麼形成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來聽聽科學家的說法吧!利川古爲淺海,騰龍洞奇觀是大自然的創造,是水的奇蹟和功勞。常言道:鐵杵可磨針,滴水能穿石。這道理在騰龍洞隨處可見。科學考察論證表明:強大的清江河水塑造了騰龍洞羣,其形成大致分爲三個地質變化塌陷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海拔1140-1150米之間,然後繼續塌陷至1100米,即現在旱洞入口的水平高度,那時,旱洞是清江伏流通道。第二階段,由於妖霧山的大型巖崩引起,致使清江伏流廊道朝北改向,清江河道由1100米下降至1060米,即今天清江河牀的高度。現騰龍洞內白玉石林的塌落石乳年齡,經磁輻射測定表明:第一次大型巖崩發生在22萬9千年前。第二次大型巖崩發生在15萬6千年前。第三階段塌陷發生在今伏流所處水面,河道標高140米。伏流周圍嚴重的溶蝕現象表明,伏流河道的變更至今尚未停止。

女士們、先生們,利川境內,有四大名景:

"東有玉筆朝天,南有八寶煉丹,西有萬里城牆,北有臥龍吞江。"這是古人對利川四大風景的描繪。其中:"北有臥龍吞江"一景,指的就是清江伏流在落水洞的入口處。

落水洞口高45米,寬20米,飛瀑落差30米,最大洪峯流量676立方米/秒。清江從利川齊嶽山發源後,蜿蜒流過如花似玉的利中盆地,到這裏又猛然地跌入落水洞中,變成一條幽幽伏流。我們站在臥龍橋上,看銀潢翻滾,聽聲震九淵,這落水洞的景緻,真像一條巨龍張開它的大口,正在咀嚼吞食着清江一樣。"銀濤捲入冰壺漿,餘沫飛濺遊客裳。""一口吸盡狂瀾狂,雷轉猶聽鳴飢腸。"古人對落水洞口的描述,繪聲繪色,恰到好處。

伏流全長16.8公里,有"天窗"18個,地下大湖泊4座,地下大瀑布5段,奇險奇美,出口在黑洞。伏流景觀除從落水洞口至鰱魚洞口,可乘船遊覽外,其它地段尚未開發。現在,就讓我們鑽過甑子孔,繞過望鄉臺,到鴨子塘碼頭去乘船泛舟,伴着咿呀的漿聲,伴着世界優秀民歌《龍船調》的悠揚歌聲。去品嚐洞中伏流的神奇,去享受洞中仙境的寧靜!鴨子塘常有野鴨遊放,是古人冒險垂鉤的地方。看,那高大的巨石,多像一尊無敵武士的勁腿!窄門原來最寬不過80公分,經開鑿後才成爲今天的航道。這裏水深70餘米,兩壁像形石極多,有的像龍鬚,有的像人蔘,有的像神龜,有的像觀音。當我們的遊船劃過那把熊熊燃燒的火炬時,我們一天的旅行也就結束了。

女士們、先生們:從鰱魚洞上岸,我們的騰龍洞一日遊就愉快地結束了。騰龍洞洞穴公園很大,一天的時間實在太短,還有兩個的景區我們尚未涉足。在一天的旅行中,我們已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讓我們共同祝願友誼長存!現在,騰龍洞頂那艘巨輪已經起錨,祝願大家和中華巨龍一起騰飛,心想事成,一路平安!

TAG標籤:#導遊詞 #精選 #騰龍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