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全書匯>其他>導遊詞>導遊詞精選>乾陵導遊詞十篇

乾陵導遊詞十篇

全書匯 人氣:1.96W

乾陵導遊詞 篇1

女士們、先生們:

乾陵導遊詞十篇

大家好!歡迎來到號稱“天下第一皇陵”的乾陵。乾陵備受國內外關注,因爲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就埋葬在這裏,一對夫婦,兩朝皇帝,合葬一室,這在全世界也是極其罕見的,墓前的那通無字碑更是留下了千古懸念。今天我將帶大家走進乾陵,對這座著名的陵墓進行更加詳細的瞭解。

乾陵建於公元684年,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的合葬陵墓,是唐十八陵中最西邊的一座,因位於長安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得名,是唐代“因山爲陵”的典型,也是目前唯一沒有被盜過的唐代帝王陵墓。據考證,乾陵陵園是仿唐長安城的模式而建的,氣勢雄偉壯觀,有宮城、內城、外城之分。墓室位於宮城中心,象徵皇權至高無上,內城四面各有一門,按照四方星宿分別命名青龍門、白虎門、朱雀門、玄武門。陵墓所在的這座山叫梁山,它有三峯,陵墓位於海拔最高的北峯。南面兩峯較低,東西對峙,形似美人,兩峯中間爲司馬道。在古代,皇帝生前的專用道路叫御道,帝王死後,專爲其修的道路稱爲神道,也叫司馬道。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就來到司馬道。由於時間久遠,乾陵的地面設施遺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分佈在宮城四門之外,唯朱雀門最多,也就是我們現在面對的神道兩側的精美石刻。這批石刻氣勢恢弘、造型逼真,充分代表了唐代高度發展的封建文化和雕刻藝術水平,是唐代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

我們眼前的這對石柱稱爲華表,它高8米,直徑1.12米,由圓石、仰盆蓮花頂座、八棱形柱身、覆蓋蓮花座、雙層方形基座五部分組成。這對華表巍然屹立於司馬道最前端,是作爲陵墓的象徵,也是皇權的象徵,襯托出乾陵莊嚴肅穆的神聖氣氛。

華表北邊這對栩栩如生的翼馬高3。17米,長2.8米。翼馬是人們想象當中的長有翅膀的飛馬,馬身兩翼雕以捲雲紋,似有騰飛之勢。這兩匹翼馬都屬於波斯馬,外形相似,風格卻不同。西邊這匹翼馬輪廓爽朗,棱角分明,東邊那匹流暢優美,圓潤柔和。翼馬的設定爲這座陵園增添了許多神祕的色彩。

繼續向北,我們看到是一對鴕鳥,採用傳統的浮雕技法,只淡淡幾刀,便將鴕鳥的形象勾勒得活靈活現。雖經千餘年的風雨剝蝕,石雕上現已斑痕點點,但它不僅沒有損害鴕鳥的形象,反而使它顯得更加古樸粗獷。乾陵前爲什麼要設定鴕鳥呢?因爲唐朝人心目中,它是一種來自遙遠異域,帶有幾分神祕怪異色彩的神鳥。據說高宗生前特別喜愛,所以在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特意在乾陵安置鴕鳥。

後面的這五對石人石馬,象徵了皇宮的儀仗隊伍。可惜的是,現在已經殘缺不全了。

前面的這十對高4米,重達數十噸石人,叫做“翁仲”,翁仲是秦始皇身邊武藝高強的大將,他們雙手握劍,高大魁梧,是守衛陵墓的衛士。

好了,現在我們繼續向前走,去看一看乾陵的石碑。

各位遊客,豎在大家面前的有兩塊經歷1000多年曆史風雨的巨型石碑,它們就是高宗李治的述聖記碑和武則天的無字碑。

我們先來看一看高宗的述聖記碑。高宗李治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爲長孫皇后所生,在朝廷顧命大臣、母舅長孫無忌的大力幫助下,被選爲太子,繼承皇位。但高宗體弱多病,實權掌握在皇后武則天的手中。高宗在位34年,於683年病死洛陽觀貞殿。

這個述聖記碑,就是由武則天爲他立的歌功頌德碑。碑文由武則天撰、中宗李顯書,8000餘字,開了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全碑由7節組成,即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稱,故又稱七節碑,寓意高宗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普照天下,光耀千秋。七節碑高7.5米,每邊寬1.86米,重89.6噸。碑座上刻有各種碑紋。碑刻成後,還在字畫上填以金屑。現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個別字的金飾。

與《述聖紀碑》遙遙相對的是無字碑。碑主武則天,原籍山西文水縣,出生於四川廣元。其父武士彠原是個木材商,後隨李淵起兵反隋,被任命爲工部尚書。武則天少時隨父四處奔波,12歲喪父後,在外受歧視,在家還受兩個異母哥哥的欺辱,正是這些坎坷經歷,鍛鍊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14歲時因才貌雙全被選人宮,爲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在感業寺削髮爲尼,不久被唐高宗接進宮中,先封爲昭儀,永徽六年又被立爲皇后。從此,武則天就開始參與朝政,並逐漸掌握實權。最終於公元690年,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爲周,成爲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當政的50年中,社會穩定,經濟得到發展,繼承了貞觀之治,開啓了開元盛世,是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這塊無字碑,通高7.53米,重約98.8噸。碑側有線刻大龍雲紋,碑額刻有互相纏繞8條螭龍。初立時,碑上未刻一字。爲什麼要立這樣一通沒有字的碑呢?武則天臨終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或許這通無字碑說明武則天想讓後世對她作出公允的評價。不管怎麼說,在帝王陵前立無字碑在我國曆史上確實是獨一無二的。非常細心的朋友在這裏一定會問:無字碑上好像有字啊!這是宋金以後刻上的。由於年深日久,風雨剝蝕,大部分字也已無法辨認,多數是“到此一遊”的意思。唯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寫、旁邊用漢語翻譯的“朗君行記”儲存比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廢棄,因此這個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兩組陣列是61尊王賓石像。這些石像是武則天爲了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而下令刻立的。高宗駕崩後,舉國哀悼,61個國家和地區派出特使或首領親自參加安葬儀式,突出反映了強國外交的興盛。61尊王賓石像立於朱雀門兩側,東29尊,西32尊,按隊列形式整齊排列。從那時算起,這些尊賓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餘年了。大家肯定很奇怪這些石人的頭部怎麼都沒了?原因尚無法考證。不過從只有只剩軀體的王賓像,我們仍能看出當時精湛的石刻藝術。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登皮靴,雙手前拱,表示祈禱。每個石人背後原來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因長期風化,多數字跡已無法辨認。僅有兩尊石像背面字跡比較清晰。從字跡分析,一人來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來自伊朗。著名的歷史學家郭沫若曾詠詩曰:“巋然沒字碑猶在,六十王賓立露天。”

再往北就是乾陵所在地北峯了。據考證,乾陵是目前唯一沒有被盜過的唐代帝王陵墓。由於諸多原因,乾陵至今尚不能發掘,但從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不難想象它宏大的規模和豐富的收藏。有朝一日,乾陵地宮一旦開啓,那必將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蹟。

參觀完乾陵,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乾陵的陪葬墓,乾陵共有17座陪葬墓,比較著名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名仙蕙,是中宗李顯的第七女,高宗和武則天的孫女,死時僅17歲。中宗即位後,追封她爲永泰公主,並與其丈夫武延基合葬於乾縣北原,陪葬乾陵。永泰公主墓地現在是乾陵博物館所在地。章懷太子即李賢,是高宗和武則天的次子,懿德太子李重潤是中宗李顯的長子。這三座墓經發掘,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壁畫等珍貴文物,如《狩獵出行圖》、《打馬球圖》都是國家極其珍貴的彩繪壁畫。

乾陵導遊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位於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陝西渭北山地,蘊藏着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靈秀。在這羣優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錐狀山峯中,分佈着數十座中國漢唐帝王的山陵,給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爲壯觀的風景線。其中,位於陝西乾縣城北的梁山因埋葬着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女人而蜚聲中外。

從古都西安驅車,沿312國道西行約70公里進入乾縣境內時,極目西北方向,就會看見蒼茫煙雲襯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峯,呈北高南低之勢,聳立於茫茫蒼穹之下,遠望就象一位新浴之後的少婦披着長髮,頭北足南,仰面躺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就是梁山,是有“歷代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稱的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是唐代帝王“因山爲陵”葬制的典範和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其居梁山,自周、秦即爲名勝之地。史載,周太王(古公亶父)逾梁山而載弘基,秦始皇築宮梁山而御夷狄,漢張騫越梁山而通西域,以至唐代的“絲綢之路”都經過此山。梁山主峯海拔1047.9米,山石崔嵬,地勢險峻,爲東西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登上梁山峯巔,東望九嵕(唐太宗昭陵所在地),山勢突兀,孤聳回絕;南望太白(山)終南(山),積雪皚皚;北望五峯(山),遙相輝映;西接翠屏(山),層巒疊嶂。腳下樑山,三峯特起,主峯蒼潤高峻,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整個山麓林木蔥蘢,古柏參天,環境雅緻肅穆。據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爲,梁山大有利於女主。所以,代唐爲周的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爲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後的“萬年壽域”。

文獻記載,高宗李治(628—683)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文德皇后長孫氏所生。16歲時得舅父長孫無忌的`幫助被立爲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六月即皇帝位。

李治並非舊史家所稱的“昏憒無能、怯弱平庸”之輩。即位初年,他“載懷千古,流鑑百王”,立志要做中興英主,以建成大唐不世之基業。在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輔佐下,他恭勤國事,禮賢下士,認真執行太宗皇帝的貞觀遺規,墾殖荒田,推行均田制;發展科舉制度;人口迅速增加,社會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對外勢力進入中亞地區。故史書評價高宗即位初年的政治是“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李治中年後,因“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遂委武后處理朝政。武后藉機大權獨攬,專擅朝政,“權與人主侔矣”。公元666年正月,李治與武后同登泰山封禪,謁祀孔子,大唐王朝中形成了“二聖”並尊的局面。宰相上官儀曾上奏後宮權重,被下獄處死。李治亦深感大權旁落,恐李氏江山喪於己手,欲禪位太子李弘(李治與武則天長子),無奈李弘沉痾嬰身暴薨。於是立次子李賢爲太子,並使之監國。武后旋以“忤逆”罪廢黜李賢。李治無奈,又立英王李顯爲太子。公元682年,李顯生子李重潤(死後追諡懿德太子),李治立其爲皇太孫,並破例爲太孫開府置官署,以求大唐江山萬代。弘道元年十二月,李治病逝於東都洛陽之貞觀殿,享年56歲,在位34年。他臨死前說:“天地神若延吾一兩月之命,得還長安,死亦無恨。”表示願將屍骨埋在故鄉關中。遺詔“陵園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武則天)處分。”文明元年(684)五月,武則天遵照高宗遺願,命睿宗護送高宗靈駕西返長安。八月葬於梁山,陵曰乾陵。

武則天(624—705),自名曌,因其曾稱則天大聖皇后,後人稱爲武則天。祖籍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生於唐都長安(一說四川廣元)。其父武士彠原爲木材商人,後追隨隋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唐初官至工部尚書、利州都督。 其母楊氏是隋宰相楊達之女。據說武則天小時候就有異相。當時名聞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間,武士彠請袁給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楊氏後,說:“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貴子!”看了武氏二子元慶、元爽後,說:“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並不富貴終身!”這時,乳孃抱着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則天走了出來。袁天罡上前審視了一會兒,說:“此小郎君神色奧爽,不易知曉,讓他走走看。”於是,乳孃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幾步,袁天罡又讓她擡頭看,大驚道:“此子龍睛鳳頸,伏羲之相,必極顯貴!”袁天罡又從側面將孩子審視了一會兒,又驚奇,又遺憾地說:“可惜是郎君,若是女,當爲天下主!”

貞觀十一年(637)武則天14歲時,唐太宗李世民聞其“美容止”,召入後宮,封爲才人,賜號“武媚”。初入宮闈的武才人以其特有的嫵媚博得了唐太宗的歡心,但她自揣在佳麗如雲的後宮是難以得到太宗長久寵愛的,這個頗有心計的女人,便以自己的美惑了皇太子。貞觀末,太宗病危,李治侍奉在側,與武氏有染。貞觀二十三年(649),太宗駕崩。按照當時的宮廷制度,26歲的武才人及後宮中沒有生養的妃嬪,被送進感業寺削髮爲尼,爲先皇祈福。永徽三年(652)太宗忌日,李治臨寺焚香,與武媚娘相遇,舊情重溫,遂被召回後宮,封爲昭儀。

宮中古來多怨火,最是娥眉不讓人。復入宮廷的武昭儀以自己的伶俐和睿智,並不惜以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來嫁禍於王皇后,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后寶座,並開始參與朝政。“素多智計,兼涉文史”的武皇后,很快就顯露出她超人的才華和精明強悍的治國能力,得到高宗皇帝的極大信任與依賴。顯慶五年(660)十月以後,身患多種疾病的李治,便將“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武則天藉此機會,籠絡朝臣,利用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的支援,消滅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爲首的元老重臣,從此專斷朝政。弘道元年高宗死後,中宗李顯即位,武則天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次年廢中宗李顯,立李旦爲帝,令其不得干預政事。載初三年(690),武則天命僧人法明編造《大雲經》,稱其是彌勒佛降生,應代唐爲閻浮提(人世)主。接着又命心腹大臣搞了幾百人“勸進”,結果朝廷上下、京城內外、四夷酋長、僧道等幾萬人都跟着“勸進”。武則天見時機成熟,遂改唐爲周,於天授元年九月正式登上皇位,自稱大周皇帝,成爲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通文史,善權謀,手段殘酷。她稱帝后,廣開仕途,開創“殿試”、“自舉”、“武舉”制度,廣泛吸納人才;獎勵告密,任用酷吏,屢興大獄,打擊士族顯貴,以維護自己的絕對統治地位。在她統治的近50年間,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加強和改善了唐王朝與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關係。晚年豪奢專斷,宮闈穢亂,侄兒武三思把持朝政,政憲大亂。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十一月,武則天崩逝於洛陽上陽宮,臨終遺囑“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終年82歲。次年五月,中宗護則天靈駕還長安,八月與其夫合葬於乾陵玄宮。

乾陵導遊詞 篇3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各人知道,在全部的帝王墓葬中有兩座陵墓出格吸引國人留意,一座是河北的清東陵,一座是陝西的唐乾陵。前者安葬的雖不是天子,卻是大權在握,垂簾聽政,喪權辱國的清太后慈禧;後者安葬的則是中國惟一的女天子武則天,她在位時政通人和,社會和經濟發家,身後以山爲陵,山陵合一,千百年來陵墓生涯齊備。

“巨墳雲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下臨后土望長安。”這是郭沫若同道遊乾陵時吟出的一首詩。乾陵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天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它建築於公元684年,顛末23年的時刻才根基落成。乾陵“以山爲陵”,依梁山而建,操作梁山主峯(北峯)和南面兩個山峯作爲機關的骨架。北峯海拔l047.6米,呈圓錐形,是墓室地址地。南面兩峯,對象堅持,組成陵園的自然派別。整個陵園範疇周遭40公里,周圍尚有王公貴族陪葬墓17座。各位旅客,下面請隨我一路走進乾陵遊覽一番。

【乾陵的特點—乾陵的佈局和侷限—墓前石刻】

各位旅客,當我們從西安出發,沿渭河和任河向西觀光時,會有一個感受,就是無論是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照舊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峯間,隨時都可以看到高峻宏偉的帝王陵。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鄉鎮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顛末1個多小時的車程,也就是穿過陝西西部的小縣城乾縣時,我們還會發明有座奇妙地操作天然山峯配置陵寢、門闕、城牆,示意帝王至尊職位的陵墓,這就是唐朝第三代天子李治和我國汗青上第一個女天子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

此刻我們已站在梁山腳下,昂首能瞥見武則天陵墓。各人看到西何在東,一馬平川梁山在西,山勢崢嶸。遠觀梁山,有3座山峯相連:正對旅客的遠處松柏交翠、山峯峭拔的北峯爲武則天陵寢;南面稍低的閣下堅持的兩峯爲閉樓,其形象出格,內地羣衆俗稱奶頭山。“以山爲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與山峯美滿無缺的計劃,氣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獨見。唐太宗原覺得云云築陵較爲節儉,還能免被盜之災,誰知築陵工程更大,淹滅更爲驚人,也未免除被盜之災。

乾陵營建於盛唐時期,發兵動衆,勞民傷財,自不必說。單從其弘大的侷限,壯偉的氣魄,華美堂皇的構築來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據《長安圖志》記實,陵墓原有表裏兩重城牆,4個城門,尚有獻殿、闕樓、迴廊、偏房等大批構築物。勘察表白,內城總面積230萬平方米。城牆四周,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此刻我們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門外。

各位旅客,請隨着我向前走。各人從朱雀門外向遠處高聳的陵墓望去,可見墓前一條司馬道相等寬廣,直通北峯。兩側分列有124件鐫刻精細、模樣外形活躍的石雕。從南往北有八棱柱形華表、翼馬、朱雀各1對,石馬5對,戴冠持劍的直閣將軍石人10對。4個門外各有石獅回對,北門外有石馬3對。在中國汗青上,陵前石刻的數量、種類和安頓位置就是從武則全國葬乾陵開始纔有牢靠制度的,一向連續到清代。

【武則生成平先容—述聖記碑—無字碑】

各位旅客,豎在各人眼前的有兩塊經驗1000多年汗青風雨的巨型石碑——述聖記碑和無字碑。在講授這兩塊碑石之前,先讓我給各人大略地先容一下武則天是奈何當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按照老例,天子應立宗子爲太子,以擔任皇位。但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又獲得朝廷顧命大臣、舅父長孫無忌的大力大舉輔佐,以是例外被選爲太子。太宗身後,李治擔任皇位,即後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氣,昏庸脆弱,大權徐徐旁落到皇后武則天的手裏。

武則天原籍山西省文水縣,生於今廣元縣。父親是個木柴商,後隨李淵起兵反隋,被錄用爲工部尚書。武則天少時隨父到處奔忙,12歲喪父後,在外受到小看,在家還受兩個異母哥哥的欺辱,正是這些崎嶇經驗,熬煉了她堅韌不拔的性格。她14歲被唐太宗選人宮爲秀士,太宗身後削髮爲尼,旋被唐高宗接進宮中,先封爲昭儀,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爲皇后。她一當上皇后就參加朝政。從公元660年起,現實把握大權的已是武則天了。之後,武則天用酒毒死宗子,廢次子爲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終於公元690年,自稱聖神天子,改國號爲周。顛末36年的格鬥,這位姑娘終於如願以償,登上全國第一把“交椅”,成爲中國汗青上惟一的女皇。

大概各人會想,一個身世於木柴商家庭的基層女子,竟敢冒全國之大不匙,公佈本身爲中國天子,這無疑是對男尊女卑、女子天才即是德的封建禮教的挑釁,莫非不會招來各種非議嗎?但假如汗青地看題目,武則天當政50年中,社會不變,經濟獲得成長,這統統都獲得歷代史學家們的必定和歌頌。武則天簡直差異於一樣平常的帝王,她敢於本身做天子,也敢於對本身的收穫加以評說,此刻我們在南門外看到的述聖記碑和無字碑就是很好的證明。

述聖記碑,全碑共7節,故又稱七節碑。聽說,由7節構成,取於七曜,近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稱。七節碑高7.5米,重89.6噸。碑座上刻有各類碑紋。碑文8000餘字,由武則天親身撰文,後中宗謄寫,外貌上讚頌了高宗的文治武功,現實上舉高了武則天本身。碑刻成後,還在書畫上填以金屑。此刻各人接近一些,仍可看到個體字的飾物。

無字碑通高7.53米,重約98.8噸。碑側線刻有龍紋,碑頭刻有8條璃相互纏繞。無字碑就是說立碑時碑上沒有刻一個筆墨。爲什麼立一通無字碑呢?至今有幾種說法,一是說武則天想讓後裔的人對她作出公允的評價;一是說,武則天認爲本身好事無量,是無法用筆墨來表達的;雖然也有另一種說法,以爲此碑也許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滿武則天的剛愎自用,不肯違心地阿諛她,但作爲一個後世,又未便對本身的母親提出非議,故立無字碑讓後人去評述。不管怎麼說,在帝王陵前立無字碑在我國汗青上確實是唯一無二的。

大概你此刻會問:碑上彷彿也有字啊!是的,無字碑變有字碑是在宋、金往後,一些遊人取代武皇在碑上題字,於是此刻碑上共留下13段筆墨。因爲年深日久,風雨剝蝕,大部門字也已無法識別。唯有金代用女真筆墨刻寫、旁邊用漢語翻譯的“朗君行記”生涯較量完備。女真筆墨早已廢棄,因此這個碑倒成了研究女真筆墨和女真族汗青文化的貴重資料。

【六十一尊王賓像之謎】

各位旅客,我們已經看到了分列於內城對象鬧樓的'61尊石人像,這是武則天爲了眷念介入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賓像是唐代波濤壯闊的中社交流史的符號,也是突出反應中外相關的乾陵石刻藝術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其時天下上最強盛的國度,也是我國各民族同一的封建王朝最昌盛的時期,同天下各地3op多個國度和地域有着往來。高宗駕崩後,舉國哀傷,61個國度和地域派出特使或首領親身介入埋葬典禮。葬禮之後,武則天令工匠用寫真的伎倆,鐫刻了介入葬禮的那些使節或首領,立於朱雀門兩側,東29尊,西32尊,按行列情勢整齊分列。雕像和真人鉅細相似,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登皮靴,雙手前拱,暗示禱告。從當時起創尊賓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餘年了。

有的人已經在問,石人的頭怎麼都沒有了?是的,61個雕像絕大大都的頭早已毀掉,現只有兩尊有頭,高鼻子、深眼睛,也許是來自西域的使臣。每個石人背後原本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因恆久風化,大都筆跡已無法識別。《長安圖志》雖記實了39個王賓的姓名,但人們很難將這些姓名和石刻王賓像對上號,僅有兩尊石像不和筆跡較量清楚。從筆跡說明,一人來自現在的阿富汗,另一人來自伊朗。

關於頭像破壞的緣故起因衆說紛歧,有的說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犯者到乾陵遊覽時,看到雕有他們國度使者和首領爲中國天子侍衛的石像認爲有失尊嚴,以是打掉了頭部,使人無法識別;也有說千百年來,石人石馬已變神成妖,薄暮後經常破損莊稼,吞食牛羊,內地黎民心極,遂將其頭部打壞。尚有說改朝換代,軍閥混戰,纔是乾陵石人瓦解、臺殿銷燬、石刻粉碎的真正緣故起因。究竟上這些石像破壞的時刻史書中並無具體記實,假如細心閱讀無字碑上的筆墨,會發此刻金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還對乾陵舉辦了維修,功效是“繪像一新,迴廊四起”。直至明代,這裏照舊“蕃王儼侍立層層,大馬排行勢欲騰”,乾陵石刻並未遭到多大粉碎。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損的記述時有所見。本日,固然只有只剩軀體、不見頭部的王賓像可供人撫玩,但我們在爲61尊王賓像頭部被損而可惜之餘,想必同樣會對古代的精深石刻藝術發出陣陣驚歎。

【生涯齊備的乾陵】

各位旅客,我們此刻已經來到武皇陵前。當各人想及那座高聳山峯下安眠了千餘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老公,會有奈何的感傷呢?

乾陵不只外面雄偉,內藏也非常富厚。據述聖記碑上的碑文記實,唐高宗臨死時,曾絕筆把它生前所喜歡的書畫埋進墓內。加上武則天和唐高宗都處在唐朝的全盛時期,墓內陪葬品一定會不行勝數。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門被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所盜,唯有乾陵因盜挖時風雨大大而倖免於難。開國後考古勘查也證明,乾陵墓道所有效石條填砌,層疊於墓道口直至墓門,共39層。各層石條均用鐵栓板牢靠,並以鉛灌縫。在其時的汗青前提下,要想挖開,確非易事。考古勘查還證明,陵墓附近沒有盜洞,墓道的石條和夯土仍爲原本合葬武則天時的樣子。因此,乾陵有幸成爲一座至今未被盜過的帝王墓。

解放以來,發掘乾陵的提議多次被提了出來,但因爲各種緣故起因,國度都沒有贊成發掘。20世紀60年月初,周恩來赴陝西考查時就說過:“今朝我國還沒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喪失的科學掩護要領,祖宗留下的遺產照舊讓土地神多替我們掩護幾年吧!”我們真誠但願全部旅客插手掩護之列,並但願乾陵能爲中國的旅遊業作出更大的孝順!

乾陵導遊詞 篇4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乾陵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爲陵,氣勢雄偉壯觀。梁山有三峯,北峯最高,海拔米,高宗和武則天兩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峯中。南面兩峯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爲司馬道,故而這兩峯取名叫“乳峯”。

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計537級臺階,其臺階高差爲米。走完臺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兩旁現有華表1對,翼馬、駝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爲無字碑,西爲述聖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周圍還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陝西巡府畢源爲高宗所立,原碑已毀,現在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的皇帝之墓”12個大字。

乾陵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盜過。1966年至1971年,我國考古學家曾多次對此墓進行勘察,結論是其墓非常堅固,據勘查從墓道口到墓門長631米,寬米,共39層,全用石條填砌,各層石條再用鐵栓板固定,並灌注了鐵汁,這些情況與文獻所載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確信此墓確實難以開掘。

乾陵附近還有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乾陵導遊詞 篇5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乾陵,位於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修建於公元684年,經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四面有城牆,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但如今陵園的地面建築,已經基本蕩然無存了。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裏面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妻子——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乾陵也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少數沒有被盜掘的陵墓,乾陵至今也沒有被挖掘過,所謂乾陵出土文物都來自乾陵的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

乾陵景區面積較大,除了乾陵外,還有多個陪葬墓,分別埋葬着多位皇親(太子與公主們)和大臣,目前挖掘的主要有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館就是建在永泰公主墓的遺址上,博物館中展出的文物以唐三彩、彩繪俑和壁畫等爲主,其中《宮女圖》是壁畫中的精品。懿德太子墓旁也有文物陳列室,但規模不大,章懷太子墓的墓道中有精美的壁畫,但基本都是複製品,真品保藏在陝西曆史博物館內。博物館和陳列室都無需另外付費。

遊覽乾陵景區可以全程步行,景區還提供了觀光車(車費不包含在景區門票內,30元/人),觀光車來往於乾陵與其餘的三個陪葬墓之間。遊客在景區大門售票處可以購買觀光車的車票,持車票的遊客,在景區內的各觀光車站臺可以多次上下車。售票處靠近乾陵,三個陪葬墓位於售票的南部,從乾陵到懿德太子墓步行約15分鐘,從懿德太子墓到永泰公主墓步行也需要約15分鐘,遊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乘坐觀光車。

乾陵雖然沒有被髮掘,但也是有很多看點。在朱雀門外的神道東西兩側,分佈着兩組石人羣像,整齊恭敬地排列於陵前。西側32尊,東側29尊,共61尊。這些石人殘像的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但都是沒有頭的石像(都被敲掉了),人們習慣上把這些石像稱之爲“蕃像”,也稱“六十一蕃臣像”。這些與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但他們都雙雙並立,兩手前拱,姿態極爲謙恭。至於爲什麼六十一尊石像都沒有“頭”,至今沒有個準確的說法。

無字碑,也是乾陵的另一個看點。在朱雀門外的司馬道東側,聳立着聞名於世的“武則天無字碑”。在整個乾陵陵園的石雕中,無字碑不僅位置醒目,而且雕刻藝術精湛,這塊無字碑後,充滿了種種富於傳奇色彩的傳說故事。無字碑上爲何無字,民間出現了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爲,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爲,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爲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爲好。第三種說法認爲,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

此外,你也可以漫步在朱雀門內寬闊筆直的神道上,神道兩邊是巨大的石人、石馬和石鴕鳥等石像,看着遠方高聳的山峯,山峯的內部就是埋葬着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此時此刻,距離那個輝煌的年代已經千年,一種濃厚的歷史滄桑感油然而生。

乾陵導遊詞 篇6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乾陵修建於公元684年,經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爲陵,坐落在海拔米高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座山峯,北峯最高,即乾陵。

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勘探表明:內城總面積240平方米。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陵前司馬道兩側排列有雕刻精美、神態生動的石刻124件。

從南往北有八棱柱形華表、翼馬、朱雀各一對,石馬五對,戴冠持劍的直閣將軍石人十對,四個門外各有石獅1對,北門外有石馬3對,另外在南門外有爲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聖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目、種類和安放位置是從乾陵開始纔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襲到清代,歷代大同小異。

陝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峽工程”之稱。在位於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峯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則天。一對夫婦,兩朝皇帝,合葬一室,這在全世界也是極其稀罕的。

半個世紀以來,發掘乾陵始終是個熱門話題,隨着我國考古技術的進步,讓武則天重見天日的'時機成熟了麼?挖還是不挖?什麼時候挖?此時,我們呼籲國內外的有識之士參與討論,再次激活這個話題,旨在審視“科學發掘乾陵”的現實意義。

中國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個。它鑿山建穴,規模宏大,收藏豐富,一男一女,兩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間,原封未動。而武則天名揚天下,婦孺皆知,更使這座陵墓備受國內外關注。

政府在1957年,就公佈乾陵爲“陝西省第一批名勝古蹟重點保護單位”。1961年,國務院又公佈它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多年來,各級政府不斷撥專款進行整個陵園的維護與修葺,到20__年底,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800萬人次。

然而,人們在乾陵司馬道下車,看到的只是一座和山體渾然相融的皇家陵園,地宮在哪裏?陵寢又在哪裏?幾乎所有的訪客遊完之後,都帶着一連串的問號悵然而歸。

人們有理由關注的是,陵墓裏究竟都有些什麼寶貝?武則天、唐高宗的遺體還能不能見到?會不會出現像湖南馬王堆那樣的千年女屍?如果就只留下一副屍骨,借用現代化的造形技術復原,能否也讓人們重見武則天的真實風采?這其中隱藏的謎團太多了,若能開啟,乾陵將會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最具觀賞性的博物館。

乾陵導遊詞 篇7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的合葬陵。因處於長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稱乾陵。

乾陵位於乾縣城北門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於684年,是唐十八陵中儲存比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園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內城東西長1450米、南北長1582米,厚度爲24米。四面各有一門(東爲青龍門、西叫白虎門、南稱朱雀門、北是玄武門),現在各門附近的村莊仍以門名稱之。

乾陵的地面設施遺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門外。據《金石萃編》記載:宋金時共有13段題字,但多被風雨剝蝕,唯金代太宗天會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寫、旁有漢字翻譯的“即君行記”儲存較爲完整。女真文字現已絕跡,因而此碑儲存的女真文字便成爲研究我國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極其珍貴的資料。

兩通石碑北邊,原有61番酋石像。現存60尊,是武側天爲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國名,官職及姓名。明代劉伯溫作詩道:“番王儼待立層層,天馬排空勢欲騰。”郭沫若也曾詠詩曰:“巋然沒字碑猶在,六十王賓立露天。”就是對石刻雄姿的描寫。

乾陵形制雄偉,建築也很牢固,據《新唐書·嚴善思傳》載:“乾陵玄、石門,冶金固隙”非常堅固。據勘查,墓道長63.1米,寬3.9米,全用石條填砌。從墓道口到墓門共39層石條,每層間都有鐵栓固定,井用白鐵水灌注。這些情況與文獻記載吻合。

乾陵不僅外現宏偉,修建堅固,內藏也十分豐富。李治生前熱愛書法,廣爲蒐集,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李治和武則天均處於盛唐時期,且據勘查,乾陵雖經1000多年,卻未被盜過。由上可以想見,乾陵內部的文物一定十分豐富,極其珍貴。

乾陵的範圍很廣,除山陵外,還包括縣城東北一帶17座陪葬墓在內,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墳墓。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儲存完好,個別墓前陳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歷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後黨和政府曾多次撥款重修,1961年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重點發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遊客參觀、遊覽。

乾陵導遊詞 篇8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乾陵建築於公元684年,顛末23年的時刻,工程才根基落成。氣魄宏偉壯觀。梁山有三峯,北峯最高,在海拔1047.9米。南面兩峯較低,對象堅持,中間爲司馬道,故而這兩峯取名叫“乳峯”。

據史書記實,陵墓原有表裏兩重城牆,四個城門,尚有獻殿闕樓等很多雄偉的構築物。

勘察表白:內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 城牆四周,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計537級臺階,其臺階高差爲81.68米。走完臺階等於一條平寬的階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階梯即是“司馬道”。兩旁現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爲無字碑,西爲述聖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周圍尚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陝西巡府畢源爲高宗所立,原碑已毀,此刻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每天子之墓”12個大字。

其它在南門外有爲高宗天子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聖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介入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和友愛國度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國汗青上,陵前石刻的數量、種類和安頓位置是從乾陵開始纔有了牢靠制度的,一向延襲到清代,歷代大同小異。

乾陵導遊詞 篇9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唐代帝王陵墓之冠-乾陵。

那麼在到乾陵之前,我先將乾陵有關概況向大家作以介紹。乾陵位於陝西乾縣城北6公里處的梁山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兩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墓,他們二人既是夫妻,又先後稱帝,甚至一度更換國號。這在中外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母親是長孫皇后,因得到舅舅長孫無忌的幫助被選爲太子。公元649年即位,成爲唐朝第三代皇帝。因其體弱多病,實權操控在皇后武則天手中。高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病死於洛陽觀貞殿,葬於乾陵。

武則天,名瞾,祖籍山西文水,生於四川廣元。父親是個木材商,隨李淵起兵反隋。唐初,因功被封爲工部尚書。武則天從小隨父母四處奔走,增加了許多見識。14歲時,因才貌出衆被唐太宗召入宮中,封爲才人,賜名媚娘。因爲其與皇太子李治早有接觸,太宗死後,她到感業寺做起了尼姑。高宗即位不久,便將她從感業寺迎回宮中,封爲昭儀。武則天使用手段害死了蕭淑妃和王皇后,公元655年,被立爲皇后。從此,她開始參與朝政,從公元660年開始,朝廷大事幾乎全由武則天裁決,朝臣稱高宗和武則天爲二聖,實際上掌握最高權力的是武則天。高宗死後,武則天先後廢中宗、睿宗、於公元690年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爲周,成爲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繼承了“貞觀之治”開啓了“開元盛世”,不愧爲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公元72019年,她傳位於中宗李顯,不久因病死於洛陽上陽宮。臨終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次年5月,與高宗合葬於乾陵。因李治尊號爲“大聖”,武則天尊號爲”則天大聖皇后”。二人尊號中都有“天”。在《易經八卦》中,乾爲天。陵址又正好位於唐京都長安西北,即八卦之乾方,因此稱其陵園爲乾陵。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儲存較爲完整的陵墓之一,也是唐代因山爲陵的典型。據考證,乾陵陵園是仿唐長安的模式而建,由宮城、內城和外廓城之分。墓室置於宮城中心。象徵皇權至高無上。內城四面各有一門,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由於時間久遠,乾陵的地面設施遺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門外。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司馬道。在古代,帝王生前的專用道路叫御道。帝王死後,專爲其修的道路稱爲“神道”,也叫司馬道。參觀的路上我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了,乾陵位於梁山上。梁山三峯聳立,以北峯爲最高,海拔1047.9米,呈圓錐形。南二峯兩峯東西對峙,峯頂各有土闕一座。如果從遠處眺望乾陵,您會驚奇的發現,乾陵恰似一位睡美人,悠閒而肅穆地躺臥於天地之間。高聳的北峯是她微微擡起的頭顱,端莊美麗,北峯上蒼翠欲滴的松柏是她秀美的長髮,舒展飄逸;司馬道是她的玉頸,筆直圓潤;南峯是她的胸脯,挺拔柔美;起伏的峯巒是她微突的腹部和舒展的雙腿,與朦朧縹緲之中伸向一望無際的遠方。只有這時,您纔會讚不絕口的感嘆這座源自山體造就的陵墓,竟是如此機巧

的與她的墓主人聯繫在一起,成爲這位女皇的絕妙象徵,真可謂巧奪天工,惟妙惟肖。

我們眼前這對石柱稱爲華表。這種建築起源於遠古,最初作爲路標,隨着時間的推移,演變爲皇家建築的特殊標誌。乾陵華表高8米,由圓石、仰盆蓮花頂座、八菱形柱身、覆蓋蓮花座、雙層方形基座五部分組成。蓮花冰清玉潔,是佛門“善”的象徵。唐代崇佛,又因蓮與鄰諧音,所以又象徵佛以慈悲爲懷,肩負普度衆生的大任。因此,華表上下皆刻有蓮花,其頂端的圓石,象徵着天降甘露,如意吉祥之意。這對華表巍然屹立於司馬道最前端是作爲陵墓的象徵,後統洋洋百餘件巨型石雕,襯托出乾陵莊嚴肅穆的神聖氣氛。

華表北面是一對栩栩如生的翼馬。他們目視遠方,肢體強健,昂首挺胸,兩側的翅膀好似一朵朵彩雲,有騰雲駕霧,空中飛奔之勢,富於浪漫神奇色彩,真可謂:天馬行空,獨往獨來。這兩匹翼馬都屬於波斯馬,外形雖相似,風格卻不同。西邊的翼馬輪廓爽朗,棱角分明。而東邊的流暢優美,圓潤柔和。翼馬又叫天馬,自古以來,人們就將它當作瑞獸看待,馬長翅膀是一種想象的獸類形象。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這一對鴕鳥。腿長頸細,翩翩起舞,工匠們採用了高浮雕的手法,只用了淡淡的幾刀,就將鴕鳥的形象勾勒得活靈活現。鴕鳥歷經千餘年風雨侵蝕,苔蘚遍佈,斑痕點點,更顯得古樸粗獷,憨拙可愛。可能大家要問了:爲什麼這裏要放置鴕鳥呢?我們知道,中國自漢、唐以來,特別是唐朝,與西域諸國的友好交往相當頻繁,他們多次贈送鴕鳥到長安。這對石雕藝術品,是唐代中國與異域民族友好往來的歷史寫照。

鴕鳥之上,有五對石馬與牽馬之人,他們均採用了圓雕,而他們的設定既是皇宮儀仗隊伍的象徵,又是唐朝皇帝文治武功的象徵。接下來,我們看到十對護陵翁仲石人,高4米,重達數十噸,他們高大魁偉,頭戴冠,高額粗頸,寬袍大袖,雙手柱劍,並足恭立,目視前方,威嚴地守衛着陵園中的主人。

在朱雀門外的西闕樓前,是《述聖記碑》。這是安葬高宗李治時,武則天爲他立的功德碑。碑文由武則天撰寫,中宗李顯書,8000餘字,內容是歌頌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碑高6.3米,重89.6噸,由七塊巨石組成,因此也稱爲“七節碑”,象徵七曜,七曜是古人認爲構成世界的七種基本物質:日、月、金、木、水、火、土。七節碑寓意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普照天下,光耀千秋。與《述聖記碑》遙遙相望的是《無字碑》。她高大雄偉,聞名於世。整個碑用一塊巨石雕成,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重98.8噸,碑首刻8條蟠龍,碑身兩側各刻有冉冉騰飛的升龍圖一副,龍騰若翔,栩栩如生。龍首上有一振翅欲飛的金鳳凰,出神入化,形象逼真,令人歎爲觀止。碑座陽面正中刻有獅馬圖,雄獅昂首怒目,十分威嚴,駿馬屈蹄俯首溫順可愛。此碑初立時未刻一字,故名“無字碑”。關於它的由來,歷來說法很多:一說表示武則天功高德大,取《論語》“民無得而名焉”之意;一說:武則天雍容大度,立下此碑,供後人評說自己;一說:此碑乃中宗李顯所立,他既不滿武則天的獨斷專行,不願違背自己的心意去恭維她,又不願意以兒子的身份對自己的母親提出非議,故而立下此碑。這就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宋金以後,開始有人在

“無字碑”上刻字,從此,無字碑成了有字碑。其中最珍貴的是用女真文字題寫,旁有漢字翻譯的《郎君行記》,女真文字早已絕跡,這段文字,爲我們研究女真族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兩通石碑的北邊是61尊王賓石像,是武則天爲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下令刻立的。石像身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蹬皮靴,背後刻有國名,姓名和官職。如今,石像頭部均被毀,背後的文字也磨滅不清,只有兩尊石像背後字跡比較清晰,從字跡分析,一人來自今天的阿富汗,另一人來自今天的伊朗。著名的歷史學家郭沫若曾詠詩曰:巋然沒字碑猶在,六十王賓立露天。

再往北就是梁山主峯-北峯。在北峯的半腰處,有一X形交叉小道,這就是乾陵地宮的出入口所在地。地宮隧道長63.1米,寬3.9米,全部用石條填砌,石條間用鐵水澆灌,異常堅固。據考證,乾陵是目前唯一沒有被盜過的唐代帝王陵墓,“地下寶藏無恙否?盛唐文物好探尋”據考古專家勘測,乾陵地宮中藏有大量的稀世珍寶,金銀珠玉,錦帛綢緞,典籍字畫,琳琅滿目,不勝枚舉。由於諸多原因,乾陵地宮至今尚不能發覺,有朝一日乾陵地宮開啓,幽宮裏儲存千年的稀世珍寶將重現天日,到那時將會出現世界的又一大奇蹟。

參觀完乾陵,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它的陪葬墓。乾陵共有17座陪葬墓,比較著名的有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等。永泰公主爲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死時僅17歲,中宗李顯即位後,追封爲永泰公主,並與其丈夫武延基合葬於乾陵北原,陪葬乾陵。懿德太子爲中宗長

乾陵導遊詞 篇10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唐代帝王陵墓之冠-乾陵。

那麼在到乾陵之前,我先將乾陵有關概況向大家作以介紹。乾陵位於陝西乾縣城北6公里處的梁山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兩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墓,他們二人既是夫妻,又先後稱帝,甚至一度更換國號。這在中外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母親是長孫皇后,因得到舅舅長孫無忌的幫助被選爲太子。公元649年即位,成爲唐朝第三代皇帝。因其體弱多病,實權操控在皇后武則天手中。高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病死於洛陽觀貞殿,葬於乾陵。

武則天,名瞾,祖籍山西文水,生於四川廣元。父親是個木材商,隨李淵起兵反隋。唐初,因功被封爲工部尚書。武則天從小隨父母四處奔走,增加了許多見識。14歲時,因才貌出衆被唐太宗召入宮中,封爲才人,賜名媚娘。因爲其與皇太子李治早有接觸,太宗死後,她到感業寺做起了尼姑。高宗即位不久,便將她從感業寺迎回宮中,封爲昭儀。武則天使用手段害死了蕭淑妃和王皇后,公元655年,被立爲皇后。從此,她開始參與朝政,從公元660年開始,朝廷大事幾乎全由武則天裁決,朝臣稱高宗和武則天爲二聖,實際上掌握最高權力的是武則天。高宗死後,武則天先後廢中宗、睿宗、於公元690年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爲周,成爲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繼承了“貞觀之治”開啓了“開元盛世”,不愧爲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公元720xx年,她傳位於中宗李顯,不久因病死於洛陽上陽宮。臨終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次年5月,與高宗合葬於乾陵。因李治尊號爲“大聖天皇”,武則天尊號爲”則天大聖皇后”。二人尊號中都有“天”。在《易經八卦》中,乾爲天。陵址又正好位於唐京都長安西北,即八卦之乾方,因此稱其陵園爲乾陵。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儲存較爲完整的陵墓之一,也是唐代因山爲陵的典型。據考證,乾陵陵園是仿唐長安的模式而建,由宮城、內城和外廓城之分。墓室置於宮城中心。象徵皇權至高無上。內城四面各有一門,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由於時間久遠,乾陵的地面設施遺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門外。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司馬道。在古代,帝王生前的專用道路叫御道。帝王死後,專爲其修的道路稱爲“神道”,也叫司馬道。參觀的路上我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了,乾陵位於梁山上。梁山三峯聳立,以北峯爲最高,海拔1047.9米,呈圓錐形。南二峯兩峯東西對峙,峯頂各有土闕一座。如果從遠處眺望乾陵,您會驚奇的發現,乾陵恰似一位睡美人,悠閒而肅穆地躺臥於天地之間。高聳的北峯是她微微擡起的頭顱,端莊美麗,北峯上蒼翠欲滴的松柏是她秀美的長髮,舒展飄逸;司馬道是她的玉頸,筆直圓潤;南峯是她的胸脯,挺拔柔美;起伏的峯巒是她微突的腹部和舒展的雙腿,與朦朧縹緲之中伸向一望無際的遠方。只有這時,您纔會讚不絕口的感嘆這座源自山體造就的陵墓,竟是如此機巧

的與她的墓主人聯繫在一起,成爲這位女皇的絕妙象徵,真可謂巧奪天工,惟妙惟肖。

我們眼前這對石柱稱爲華表。這種建築起源於遠古,最初作爲路標,隨着時間的推移,演變爲皇家建築的特殊標誌。乾陵華表高8米,由圓石、仰盆蓮花頂座、八菱形柱身、覆蓋蓮花座、雙層方形基座五部分組成。蓮花冰清玉潔,是佛門“善”的象徵。唐代崇佛,又因蓮與鄰諧音,所以又象徵佛以慈悲爲懷,肩負普度衆生的大任。因此,華表上下皆刻有蓮花,其頂端的圓石,象徵着天降甘露,如意吉祥之意。這對華表巍然屹立於司馬道最前端是作爲陵墓的象徵,後統洋洋百餘件巨型石雕,襯托出乾陵莊嚴肅穆的神聖氣氛。

華表北面是一對栩栩如生的翼馬。他們目視遠方,肢體強健,昂首挺胸,兩側的翅膀好似一朵朵彩雲,有騰雲駕霧,空中飛奔之勢,富於浪漫神奇色彩,真可謂:天馬行空,獨往獨來。這兩匹翼馬都屬於波斯馬,外形雖相似,風格卻不同。西邊的翼馬輪廓爽朗,棱角分明。而東邊的流暢優美,圓潤柔和。翼馬又叫天馬,自古以來,人們就將它當作瑞獸看待,馬長翅膀是一種想象的獸類形象。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這一對鴕鳥。腿長頸細,翩翩起舞,工匠們採用了高浮雕的手法,只用了淡淡的幾刀,就將鴕鳥的形象勾勒得活靈活現。鴕鳥歷經千餘年風雨侵蝕,苔蘚遍佈,斑痕點點,更顯得古樸粗獷,憨拙可愛。可能大家要問了:爲什麼這裏要放置鴕鳥呢?我們知道,中國自漢、唐以來,特別是唐朝,與西域諸國的友好交往相當頻繁,他們多次贈送鴕鳥到長安。這對石雕藝術品,是唐代中國與異域民族友好往來的歷史寫照。

鴕鳥之上,有五對石馬與牽馬之人,他們均採用了圓雕,而他們的設定既是皇宮儀仗隊伍的象徵,又是唐朝皇帝文治武功的象徵。接下來,我們看到十對護陵翁仲石人,高4米,重達數十噸,他們高大魁偉,頭戴冠,高額粗頸,寬袍大袖,雙手柱劍,並足恭立,目視前方,威嚴地守衛着陵園中的主人。

在朱雀門外的西闕樓前,是《述聖記碑》。這是安葬高宗李治時,武則天爲他立的功德碑。碑文由武則天撰寫,中宗李顯書,8000餘字,內容是歌頌高宗的文治武功,開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碑高6.3米,重89.6噸,由七塊巨石組成,因此也稱爲“七節碑”,象徵七曜,七曜是古人認爲構成世界的七種基本物質:日、月、金、木、水、火、土。七節碑寓意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普照天下,光耀千秋。 與《述聖記碑》遙遙相望的是《無字碑》。她高大雄偉,聞名於世。整個碑用一塊巨石雕成,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重98.8噸,碑首刻8條蟠龍,碑身兩側各刻有冉冉騰飛的升龍圖一副,龍騰若翔,栩栩如生。龍首上有一振翅欲飛的金鳳凰,出神入化,形象逼真,令人歎爲觀止。碑座陽面正中刻有獅馬圖,雄獅昂首怒目,十分威嚴,駿馬屈蹄俯首溫順可愛。此碑初立時未刻一字,故名“無字碑”。關於它的由來,歷來說法很多:一說表示武則天功高德大,取《論語》“民無得而名焉”之意;一說:武則天雍容大度,立下此碑,供後人評說自己;一說:此碑乃中宗李顯所立,他既不滿武則天的獨斷專行,不願違背自己的心意去恭維她,又不願意以兒子的身份對自己的母親提出非議,故而立下此碑。這就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宋金以後,開始有人在

“無字碑”上刻字,從此,無字碑成了有字碑。其中最珍貴的是用女真文字題寫,旁有漢字翻譯的《郎君行記》,女真文字早已絕跡,這段文字,爲我們研究女真族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兩通石碑的北邊是61尊王賓石像,是武則天爲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下令刻立的。石像身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蹬皮靴,背後刻有國名,姓名和官職。如今,石像頭部均被毀,背後的文字也磨滅不清,只有兩尊石像背後字跡比較清晰,從字跡分析,一人來自今天的阿富汗,另一人來自今天的伊朗。著名的歷史學家郭沫若曾詠詩曰:巋然沒字碑猶在,六十王賓立露天。

再往北就是梁山主峯-北峯。在北峯的半腰處,有一X形交叉小道,這就是乾陵地宮的出入口所在地。地宮隧道長63.1米,寬3.9米,全部用石條填砌,石條間用鐵水澆灌,異常堅固。據考證,乾陵是目前唯一沒有被盜過的唐代帝王陵墓,“地下寶藏無恙否?盛唐文物好探尋”據考古專家勘測,乾陵地宮中藏有大量的稀世珍寶,金銀珠玉,錦帛綢緞,典籍字畫,琳琅滿目,不勝枚舉。由於諸多原因,乾陵地宮至今尚不能發覺,有朝一日乾陵地宮開啓,幽宮裏儲存千年的稀世珍寶將重現天日,到那時將會出現世界的又一大奇蹟。

參觀完乾陵,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它的陪葬墓。乾陵共有17座陪葬墓,比較著名的有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等。永泰公主爲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死時僅17歲,中宗李顯即位後,追封爲永泰公主,並與其丈夫武延基合葬於乾陵北原,陪葬乾陵。懿德太子爲中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