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全書匯>其他>導遊詞>導遊詞精選>桂林西山景區導遊詞(精選3篇)

桂林西山景區導遊詞(精選3篇)

全書匯 人氣:2.31W

桂林西山景區導遊詞 篇1

西山景區位於桂林市中心,佔地面積125萬平方米,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便成爲旅遊勝地,是桂林最早被開發的旅遊景區。景區由西山羣峯、西湖及隱山組成,裏面羣峯環繞聳立,西湖、桃花江相映帶,形成山重水複的奇景。每近黃昏,夕陽斜掛山峯,雲林變幻、金光萬道、紫氣蒸騰,是爲膾炙人口的桂林老八景之“西峯夕照”。此外,據載唐代天下西湖三十六,以桂林西湖爲大,湖水明透如鏡,山巒翠彩,倒映水中,是全中國唯一山水相連的西湖;湖中荷香漣漪,煙波嫋嫋,一玲瓏小山其間若隱若現,是名隱山。隱山多洞,著名的有北牖、朝陽、白雀、嘉蓮、南華、夕陽,合稱“隱山六洞”。清代學者阮元所著的《隱山銘》中說:“一山盡空,六洞互透。”六洞各呈姿態,多與泉水相連,成爲地下“龍宮”,人稱“八桂巖洞最奇絕處”。

桂林西山景區導遊詞(精選3篇)

西山景區還擁有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唐代南方五大禪林之首——西慶林寺的原址。現存的1000多件唐碑石刻、摩崖造像,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爲整個桂林市最早、最多的摩崖石刻。這裏歷代遊蹤不絕,唐代鑑真、李渤、戎昱,宋代米芾、方信孺、范成大,明代徐霞客、袁崇煥、董傳策,民國時期,李宗仁、徐悲鴻、老舍等都在這裏留下了足跡。

西山自古就是桂林佛教的中心,除了是西慶林寺的舊址外,在西山諸多山峯中,有一座山,名叫“隱山”,爲唐代桂州刺史李渤發現並開發,因整座山峯隱沒於西湖之中,環境清幽適合修隱,故取名“隱山”。整座山都是空的,有10餘處大小巖洞。其中著名的有朝陽洞、北牖洞、南華洞、夕陽洞、白雀洞、嘉蓮洞,統稱“隱山六洞”。六洞洞景奇幻,各有千秋,其中朝陽洞供奉有太上老君像,是添福加壽的地方;北牖洞供奉有送子觀音像,據說是桂林的新婚夫婦頭一月必須要去供奉求子的聖地;夕陽洞側供奉有財神像,爲清代兩廣首富李宜民請人雕刻並供奉的,從此香火不斷,供奉至今。

西山隋唐摩崖造像一共有200多尊,造像精美,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觀音峯的1龕3尊的金佛像。中間爲釋迦牟尼佛像,高約2米,是整個西山乃至桂林境內最大的一尊造像。據專家考證,整座石佛像藝術風格極爲罕見,造型古樸典雅,面帶微笑,被譽爲是釋迦牟尼最神祕的千年微笑。

桂林以摩崖石刻衆多而聞名,整個桂林有20xx多件摩崖石刻,而西山就有1000多件。來到這裏可以觀賞到各個朝代的珍貴石刻,其中最早的唐碑石刻,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是整個桂林市最早的摩崖石刻。

桂林西山景區導遊詞 篇2

西山景區位於桂林市中心,佔地面積125萬平方米,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便成爲旅遊勝地,是桂林最早被開發的旅遊景區。景區由西山羣峯、西湖及隱山組成,裏面羣峯環繞聳立,西湖、桃花江相映帶,形成山重水複的奇景。每近黃昏,夕陽斜掛山峯,雲林變幻、金光萬道、紫氣蒸騰,是爲膾炙人口的桂林老八景之“西峯夕照”。

此外,據載唐代天下西湖三十六,以桂林西湖爲大,湖水明透如鏡,山巒翠彩,倒映水中,是全中國唯一山水相連的西湖;湖中荷香漣漪,煙波嫋嫋,一玲瓏小山其間若隱若現,是名隱山。隱山多洞,著名的有北牖、朝陽、白雀、嘉蓮、南華、夕陽,合稱“隱山六洞”。清代學者阮元所著的《隱山銘》中說:“一山盡空,六洞互透。”六洞各呈姿態,多與泉水相連,成爲地下“龍宮”,人稱“八桂巖洞最奇絕處”。

西山公園位於桂林城西,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包括隱山和西山。西山在唐代曾爲佛門聖地,建有西慶林寺,爲當時南方五大禪林之一。今山壁上尚存佛龕90餘座,造像200餘尊。明清以前,西山東南麓曾有一片佔地700畝的西湖,荷塘月色,煙波嫋嫋,湖中一玲瓏小山若隱若現,是名隱山。後無人疏浚,遂遭淤沒。僅開出湖面74畝,荷塘25畝。

現國內主要景點有隱山六洞、西峯、觀音峯、龍頭峯、千山及巴布什金墓、桂林博物館、桂林熊本友誼館、隱山法藏寺、西湖、九曲橋和亭臺樓閣等。已成爲桂林第二大的綜合性公園。

桂林西山景區導遊詞 篇3

西山是洞庭山的簡稱,南北寬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79.8平方公里,系太湖第一大島。西山景區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精華。它是以羣島風光、花果叢林、吳越以來的古蹟見長,以瀏覽、度假爲主的湖島區。它擁有湖中羣島、湖灣山水、山中塢谷、山頂峯巒四個風景層次。全區規劃建設縹緲雲場、水月問茶、林屋晚煙、消夏漁歌、?f裏犁雲、玄陽稻浪、肖山遺蹤、毛公積雪、西湖夕照、石公秋月,風凰煙雨、金鐸鬆篁、文化巽峯、大沙觀帆、羅漢古剎、雞籠梅雪、明灣古村、?f角風濤、天王魚國、橫山旭日等二十個景點。景點的規劃面積共計609.3公頃。

美麗的太湖,迷人的西山”這是上海社科院教授登上西山島的第一句讚美詞。太湖72峯,其中西山有山峯,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最高峯-----縹緲峯也只有300多米,但其中豐富的人文歷內涵卻賦予了她無窮無盡的魅力。

林屋山,位於西山鎮東北部,根據歷史記載,早在大禹治水期間,大禹就在此留下過足跡,《吳地記》載“在縣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遠世莫能測。吳王使靈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盡,因得禹水”。石公山,位於西山東南角,因山前原有巨型太湖石,狀若老翁,故名“石公”。“石有族聚,太湖爲甲”,唐代就已聞名天下的“花石綱”就採於此地,並留下了“聯雲障”等遺蹟。山腰南部,四角翹飛的御墨亭,因中置清世祖順治御書“敬佛”石碑而得名,作爲鎮山之寶。“御墨亭”三字由傅傑所書。“歸雲洞”三字爲明代嚴?j草書,徐綱才楷書“讀聖賢書,行仁義事,存忠孝心”等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