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全書匯>其他>導遊詞>湖北導遊詞>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通用18篇)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通用18篇)

全書匯 人氣:1.62W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1

1521年朱厚璁登基成了嘉靖皇帝之後,追封其父也就是朱佑元爲“獻皇帝”,並一度想將其父的陵寢遷往北京,與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因而未遷,嘉靖17 年( 1539年) 12 月,嘉靖皇帝的母親章聖皇太后在北京病故。爲了給母親尋找“吉壤”,嘉靖帝於次年 2月南巡承天府(即鍾祥市),在拜謁了其父新獻帝的陵墓後,他認爲這是一片難得的風水寶地,便決定將其母親的靈柩由京城送至鍾祥顯陵與父親合葬。但經檢查發現,顯停放父棺槨的地宮已經進水,且較小。於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後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宮以供放其父母的靈柩。這樣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單冢潘王墳經嘉靖帝在位幾十年的不斷擴建,變成一座規模宏大的前後雙冢帝王陵。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通用18篇)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巨大的墓冢叫寶城,從空中看就像一個巨大的啞鈴。前寶城是橢圓形,東西寬112 米,南北長 125米,就是最早停放新獻王靈柩的地方(現供奉大量的隨葬品),而後寶城爲正圓形,直徑 110 米,下面的地宮中即停放嘉靖帝父母的棺槨。

我們現在停留的這個地方叫瑤臺,它將前後兩座寶城連接在一起。瑤臺在神話傳說中是神仙聚會的地方。而前後寶城以瑤臺想連接寓意人的靈魂已進入仙境。兩座寶城修建的時間相隔19年。在我過古代有個傳統習俗,那就是人死了以後是不能見天日的。於是,新地宮建成後,在舊地宮與新地宮之間修建了一條通道,並築成瑤臺。當年嘉靖皇帝的父親與母親合葬時,其父親朱佑元的棺槨就是從瑤臺下的通道運到了新地宮。可以說,瑤臺在顯陵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

顯陵自修建至今已近 500 年了,期間經歷數次劫難。其中最大上的一次即明代末年李自成農民起義。1643年冬,李自成大軍攻陷承天府(即鍾祥),拆毀朱家的家廟,並欲挖掘顯陵地宮。據說正準備開挖前地宮時,恰遇雷電交加。有迷信思想的李自成心有疑懼,未敢動土,便放火燒燬陵內所有木製結構的建築作罷。如今科學探測證明顯陵地宮儲存完好,從未被盜過,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此地民風純樸,相信將來的某一天,顯陵地宮開啓時定能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顯陵寶城的修築凝聚當時先進的科學思想,請大家注意看在環形的寶城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一個用漢白玉雕琢而成的龍頭。龍頭自頸部至龍嘴是相通的,所有龍頭都是面朝寶城外側。這就是顯陵獨特的排水系統。每逢下雨時,積聚的雨水透過龍頭嘴的管道排出寶城外,以便環道乾爽和減少墳冢的積水量。我們今天家裏用的水龍頭其叫法即源於此。除排水這一實用性外,威武兇悍的龍頭也顯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不可侵犯。同時,建造者們也是藉此物之威力保衛亡靈。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2

各位貴賓,請隨我一起登上方城明樓。

請大家看這塊碑,它高 5 米,寬 1.2米,碑身字型“大明恭睿獻皇帝之陵”爲嘉靖皇帝親筆書寫。這塊碑具有特殊意義,它是整個顯陵的名片,對顯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並最終獲得透過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看整個碑文的兩邊均遭到毀壞,唯有這塊碑文完好,也無斷裂,這不能不說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啊!

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顯陵的恢宏與神奇吧!請大家放目遠望,自新紅門至陵寢的這條彎曲的龍鱗神道,恰似一條旱龍,龍尾三擺,龍頸三曲,煞是鮮活。新紅門與舊紅門不在一條中軸線上不正式顯示出了龍尾擺動的生氣嗎?再看九曲河,穿插於旱龍左右尤如一條水龍蜿蜒潛行,與旱龍在內明塘外交匯,形成二龍戲珠之妙。而內明糖則依風水理論“龍氣見風則散,遇水則止”。具有藏風聚氣、界止龍氣流失,象徵明代山水永固之意。此水陸二龍的設計,使整個顯陵倍具生機與活力!

請大家在看整個陵區的大環境:依據古代風水學“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原則,在這廣闊的區域內所有的山體、水系、林木植都被作爲陵寢的構成要素來統一佈局和安排,以陵區後部的松林山爲祖山作爲陵寢的構成要素來統一佈局和安排建築,九曲河彎延其間,前面的天子崗爲屏山,構成了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完美風水格局,形成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高度和諧統一。顯陵不愧爲古代建築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天然傑作!

顯陵的修建,是中國封建時代對靈魂信仰的集中體現,凝聚着明代中後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審美趣味。同時,這種動用國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當時的經濟狀況、科學技術水平和營造工藝水平,是中國喪葬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和建築典範。

各位貴賓,在你們參觀完顯陵後,是否也會像聯合國世界遺產專家讓 ·路易先生那樣發出同樣的讚歎呢?當然,依顯陵之博大,孕藏的文化歷史之豐富,是在這短短時間內無法全部瞭解清楚的,加之我才疏學淺,知識有限,很多地方講解尚有欠缺。爲此,我將加倍努力,爭取掌握更多有關顯陵的知識,屆時,歡迎大家再次來顯陵參觀遊覽,我也將爲大家再次來顯陵參觀遊覽,我也將爲大家獻上更加精彩的解說。

謝謝大家!祝各位旅途愉快!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3

下面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並做講解,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去領略這個全人類共同財富的神韻和它背後的神奇故事。

在進入陵區遊覽前,我先就明顯陵向大家做一個大致的介紹:

我剛纔講顯陵是明朝恭睿獻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點中國歷史的人一定是想罵我了,明朝那裏有過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說了,你知道的沒錯,我講得也沒錯,不僅明朝沒有,中國歷史上也沒有。因爲中國歷史上在編的皇帝的確沒有這個人,因爲他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個在死後被追認皇帝的人,這也是顯陵的奇特之處。儘管朱佑元生前沒有當過皇帝,而在他死後被他兒子,後來當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僅追認爲皇帝,而且還爲他建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皇陵。爲了讓顯陵的規模超過中國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40 餘年,動用了國庫 40 餘年的庫銀,幾萬名勞力建設了 40 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規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設週期最長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顯陵,是中國最早被聯合國評爲世界文化遺產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顯陵成爲世界文化遺產的四年後作爲明清皇陵的擴充項目列入的,這主要是因爲顯陵有着明顯的優勢。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體現了封建禮制,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並影響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傑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獨特之處:其中一陵兩冢,爲歷代帝陵絕無僅有!中國沒有,全世界也沒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羅城、九曲迴環的御河、龍形神道、圓形內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絕對沒有的。其次,顯陵的建築是利用中國風水理論“陵墓多與山水相稱”的原則,將山水作爲陵墓的有機組成部分,統一佈局。建築依山就勢,錯落有致,構成了一項建築藝術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天才傑作。更重要的是,顯陵的修築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大禮儀之爭”的產物。

顯陵有這樣多的奇特之處都符合聯合國有關世界遺產的相關標準,連聯合國世界遺產專家讓路易先生都感到驚歎,說顯陵真是一個“神奇的明顯陵”。我不知道,大家遊覽完顯陵後會有什麼感想!會有什麼的評價!好,各位,現在你們已經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請保持肅靜,由我把大家帶回到明朝……

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塊石碑叫“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在此下馬”八個大字,爲嘉靖年間宰相嚴嵩手寫,在我國封建社會,帝王的尊嚴是至高無上的,陵區被視爲神聖的禁區,不僅老百姓不能隨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謁陵,也必須在此下馬,這塊碑在當時具有法律作用,違者將受到嚴懲,同時,它是顯陵重要的標誌性建築。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4

各位貴賓,我們面前的這座單檐山式建築,叫新紅門,穿過這座門我們就正式進入陵區了。顯陵工程浩大,前後用了四十年的時間,佔地面積 183.13公頃,相當於 300 個足球場那麼大,整個顯陵由內外兩道城牆環護,大家看,連接這新紅門的城牆叫外羅城,牆高 6.5 米,厚 1.9 米。周長 3600多米,紅牆黃瓦,蜿蜒于山巒起伏中,雄偉壯觀,大家所看到的這樣大的外羅城當時在建陵的之後,各地官員從全國各地,各州、府、縣上至東北。下至雲貴,從一磚、一瓦、一石都向這裏進獻。每一塊磚、一塊瓦都有完整標明拉來自何處,可見工程之浩大。從空中俯瞰,外羅城爲“金瓶”形狀,“金瓶”在風水術在中認爲不僅能饒氣護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聖吉祥。同時蜿蜒的城牆順山勢起伏,避免了建築外在的生硬感,使之與自然環境更加和諧。顯陵外羅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創!其後的明清陵寢均沿襲了這一做法。

穿過新紅門大家會發現依中國古建築之規制,所有主要建築均在中軸線爲中心在兩邊展開,而新紅門卻偏離了中軸線,這是爲什麼?請大家帶者這個疑問隨我繼續遊覽。

在我們的左手邊大家看到的這個水塘叫外明塘,因處風水術中外明堂的位置(這個堂是廳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風水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區開闊的空地,要寬闊忌狹窄,宜山長髮展之計。外明塘上接陵區九曲河出水,下通滄浪湖入水,它破牆而出,使外羅城有90米的缺口,說起這個缺口還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據說當年嘉靖皇帝爲了給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寢,耗資巨大,然國庫銀兩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項,當朝的奸相嚴嵩便出計讓各地知府出資築陵,此計一出,全國各地迫於皇威相繼籌措不等銀兩,唯雲南和貴州兩府因地處邊遠窮困地區,未能及時籌措到足夠的款項,導致延誤大工,後被嘉靖皇帝貶官嚴辦,當時的設計師就決定在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與兩邊的外羅城相連。而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雲南,少—貴州的說法。至今鍾祥人仍將獨缺什麼說成缺—雲南少—貴州。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5

要想深入瞭解這座古都城,就必須首先對整個楚國曆史及它所創造的燦爛文明有所瞭解。

按《史記·楚世家》和《國語·鄭語》的說法,楚人是祝融的後裔。祝融是火神兼雷神,“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時爲高辛氏的火官之長,死爲火官之神。祝融部落在夏朝時就已發展成爲一個勢力較大的部落集團,號稱祝融八姓。殷商時期,祝融部落集團分佈於上商之南境,因其生長牡荊,被商人稱之爲“荊”。西周時期,荊人的首領鬻熊,審時度勢,率楚民背棄商紂王,西行投奔周文王,並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後來,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爲楚君,荊楚開始躋身於諸侯之列,楚國正式誕生了。

熊繹建都於丹陽,即今襄樊市南漳縣境內。熊繹的第四孫熊渠,是一位既有才識又有進取心的君主,他整軍習武,趁着中原動亂之機,開始了開疆拓土的進程。春秋戰國時期,楚地之主熊通,繼續了熊渠的開疆拓土歷程。熊通自稱“楚武王”,成爲天下諸侯中第一個敢於自己稱王的國君。後文王即位,遷都於“郢”,今湖北宜城境內。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國的大國聲威真正建立起來了。

楚莊王勵精圖治,武功之時,選拔孫叔敖實行文治,楚國出現了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的鼎盛時期。共王繼位後,楚國開始走向衰弱。康王,靈王,平王,昭王之時,進一步衰落。公元前506年冬,吳,蔡,唐三國合兵攻楚,並陷落郢都,後秦楚聯軍擊敗吳軍,昭王回到破敗不堪的郢都,感傷滿懷,與臣僚商議後,遷都長江北岸的今湖北荊州,都名仍爲郢。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6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我叫x ,是各位的導遊,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願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現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藉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爲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爲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峯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到三峽人家石牌旅遊,主要有八大看點:

絕版峽江風情——三峽人家

傳統的峽江吊腳樓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蓬船靜泊於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溪邊少女揮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緻如畫,千百年流傳不衰的習俗風情更是體現着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

三峽宜昌第一漂——楊家溪漂流

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後裔曾移居於此而得名。神祕的楊家溪漂流以軍事漂流爲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訓色彩,它分爲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在這裏漂流,遊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彷彿水上軍訓,一路搏激流,過險灘,既可領略衝浪闖灘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盪舟的悠閒。

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

據《東湖縣誌》載:江南芯奘?崍?呤?桑?緡品ぃ?拭釓疲頻孛?從紗碩?礎j?釓聘?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餘噸,遠觀之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五代後周時期,峽州州治一度設於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復舊”,在石牌設治六、七年。

長江第一石——燈影石

四塊兀立山巔的奇石,酷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形象,每當夕陽西照,晚霞映襯峯頂時,遠遠望去,它們彷彿燈影戲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燈影石”即由此得名。當年郭沫若先生遊歷燈影峽時,曾題詩讚嘆:“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

燈影石中最負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譽爲“萬里長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懸崖絕壁之巔,呈蘑菇狀,重達100餘噸,底部的承重截面僅200餘平方釐米,平均每平方釐米承載近半噸的重量,堪稱世界奇觀。

三峽第一灣——明月灣

浩浩長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時,在這裏向左急轉彎110度,改向東去,形成一個巨大的月牙形,這就是“長江三峽第一灣”。

船過明月灣,置身於遊船之上,眺望遠方江面,便會發現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巒彷彿阻塞了滾滾長江,但船進山退,路轉峯迴,旋即又豁然開朗。故而當年郭沫若先生在過石牌遠眺第一灣時,發出了“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的感嘆。

西陵第一洞——燈影洞

燈影洞幽深狹長,長約1500米,洞內岩溶地貌景觀奇特,洞道地形多變。洞內的“五色奇音石”是燈影洞最絕妙的景觀,它色彩豐富,呈黑、白、黃、灰、綠五色交織,用手敲擊,可聞鳴鑼擊鼓之聲,令人歎爲觀止,洞內一條落差達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緩緩無聲,或狀如洪鐘,或潺潺悅耳,或悠如琴鳴,行走在這夢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戰第一館——石牌抗戰紀念館

公元1943年5月,爲保衛陪都重慶,15萬中國軍隊圍繞石牌與10萬日寇展開了殊死拼殺,取得了被譽爲“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輝煌勝利,粉碎了日寇覬覦重慶的美夢,成功地阻截了日寇進犯大西南的鐵蹄。此戰是二戰期間中國抗日戰場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

石牌抗戰紀念館是三峽地區第一個綜合性抗戰紀念館,修建在當年抗戰的軍事遺址之上,館舍面積440平方米,由憑弔緬懷大廳、多媒體展覽廳、圖文展覽廳、實物展覽廳四部分組成,收藏珍貴實物200餘件,珍貴圖片近100幅。公元_年3月,宜昌市政府將石牌抗戰紀念館命名爲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燈影峽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隻張口吐舌、睜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後的一股泉水四季長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釀酒的上好水源,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聖”唐代陸羽品盡天下名泉後,譽之爲“天下第四”,陸游亦有詩讚其爲“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陸之外,蘇轍、黃庭堅、王士禎、張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詠泉詩文。

神奇的石牌是長江三峽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畫卷,是兩壩之間風景最爲奇秀、風情最爲淳樸的地方。_年6月三峽大壩下閘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畫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峽風光,這顆明珠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離開城市的喧囂,忘卻工作的煩惱,一頭扎進三峽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間,到天然氧吧裏作一次綠色深呼吸,去三峽人家裏感受一段厚重的峽江風情,您會真切地感受生命與自然貼近的意義,體味感悟自然、關愛生命的無窮樂趣。

各位朋友,我們航行的這段峽谷叫燈影峽,又叫明月峽,北宋時期稱作石牌峽。船行江中,兩岸的岩石色彩斑斕,黃、灰、褚等顏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銀白色,明淨可人,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這明淨的峽壁被明淨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唐宋以來的詩人,對此多有吟詠,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等,都是對它極爲生動而特有的描繪。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已到龍進溪碼頭了,請大家帶好自己的行李,準備下船。

[龍進溪景區]

朋友們,我們的遊船靠岸了,咚咚的鼓聲敲響了三峽人家的熱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請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這條清溪叫龍進溪,她是三峽人家風景區最具風情的景區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長廊石橋,掩映在搖曳的枝葉中,襯托出一種古樸幽深的意境。橋下一灣清水,清澈見底,波平紋靜,目之所視,溫順如處。正對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條帶狀石嶺從山頂蜿蜒而下,快臨江時向上高高翹起,活象一條巨龍,而看那龍頭所向,似要跳進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龍進溪因此而得名。

龍進溪裏,溪水碧綠,波光粼粼,林木蒼翠,枝繁葉茂。小路縱橫交錯,雞鳴狗叫相聞;古帆船靜泊水中,吊腳樓掩映竹林,水車“咿咿呀呀”在水中轉動,山民們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與世無爭,過着原始古樸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樸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峽江號子。舞蹈還是那麼野性,菜餚還是那麼地道,山民的熱情還是那麼如酒般濃烈醇厚。走進這條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種“步入桃源不知歸”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隻古帆船迎風而立,小漁船撒開了漁網,初峽亭精巧別緻,在近溪的一邊,一道水壩已築起,截住了清幽的龍溪水,使溪水擡高了1-2米,溪水碧綠,林木蒼翠,斑駁滄桑的龍溪橋橫跨其上,幾隻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橋下,“龍溪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如夢似幻,令人如癡如醉。世世代代生息於峽江的人們,以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執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漁民的家了。許多三峽人祖祖輩輩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魚爲生,在水上流動,和風浪搏擊,與漁船爲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現在漁民生活雖然改善了,但這種古老的習俗卻長久地儲存了下來,年輕一代仍然撒網捕魚,風裏來雨裏去,延續着這種古老的漁文化。

大家請看前面的幾艘古帆船,過去它是峽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峽地區古老滄桑的歷史見證。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了,每條帆船上都裝有兩個烏蓬,比較矮的那個烏蓬裏面是臥室,供主人睡覺休息之用,立於船頭比較高的另一個烏蓬是爲主人推橈、搖櫓時遮風擋雨之用。過去,峽江一帶灘多水險,暗礁密佈,航道險惡,加之沒有現代化的動力設備,在江上行船則極其艱難。爲此三峽人充分利用聰明才智,設計了風帆,巧借自然之力,利用風力推動船隻前行。順水順風時,升起風帆,利用風力鼓動風帆帶動船隻前進,則可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成語“一帆風順”即由此而來;逆水行船時則要降下風帆,利用人力拉動船隻前進。一邊用人在船上推橈,一邊用人在江邊拉縴,兩方齊心協力,才能讓船隻前進。由此船工拉縴便應運而生,成爲三峽地區獨具特色的風景線。留意一下峽江兩岸的峭壁,和江灘的礁石,你就會發現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縴夫們拉縴時的纖索勒刻下來的,那是一代一代峽江人留下來的生活的痕跡。“可憐牽船人,水溼半頭褲,一步千滴汗,雙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兩麻,腳蹬石頭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淚,恨得要把天地砸。”這是流傳在三峽地區的歌謠,是峽江縴夫自己的吶喊。長長的纖繩勒在縴夫赤裸的背,拉動着飄搖在波濤中的木船,江帆拉斷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櫓也折斷了,船卻依舊在灘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時乘船的旅人不得不捨舟登岸,踏上遙遠而坎坷的纖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纖繩……沒有人考究這歷史有多長,有了長江,有了舟楫,拉縴也許就相伴而生了,這勞動的習俗就沿襲下來。峽江人那執着頑強的抗爭精神足可與高山峽谷媲美。

船工們在拉縴時,爲協調用力和減輕疲勞,便喊起了船工號子,高亢激昂的峽江號子,迴盪在高山峽谷之間,時而雄渾高昂,時而蒼涼悲壯,彷彿生命的吶喊,顯示了船工與大自然抗爭的偉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實寫照。船工們在拉縴時,悽苦而悲涼,偏偏兩岸又時時傳來啾啾不住,哀囀不絕的青猿啼叫,猶如重傷口上撒把鹽,越發激起縴夫們的無限悽苦哀愁,使縴夫們禁不住摧肝裂膽,淚溼衣襟。北魏酈道元《巴東漁者歌》寫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宋代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也留下:“萬樹蒼煙山峽暗,滿江明月一猿哀”的詩句,表達了同樣的感受。

峽江漁船

剛纔大家對帆船有了一定的瞭解,如果說古帆船勾起了大家的滄桑回憶,那麼,峽江漁船則會帶您找回至真至淳的漁家之樂。峽江漁船,風情獨具。它既是漁民的“家”,又是古老三峽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歷數千年而不衰,有如活躍在峽江一帶的黑精靈。峽江漁船形如紹興烏逢船,大者可載一二十人,小者可載三四人。構造分爲上下兩部,下爲木舟,上爲竹篷,篷有若干扇,形呈半圓,由竹絲夾竹箸編成,外表塗以煤煙和桐油,成黑色。每扇皆可隨意移動,合攏,可擋日曬雨侵,推開可採光透氣。篷內爲艙,大者艙內人可直立,備有客座,小者人雖不可直立,但艙底鋪席,可枕蓆坐靠或臥躺。其動力裝置,大船爲櫓,小船爲槳,現在大多已裝有發動機,行船已十分容易了,但龍進溪的漁船仍需搖櫓划槳,保持着古老的樣式。坐漁船則更是一種至樂。推開半扇船篷,江上清風,泠然而來,憑眩遠眺,明月山水,幀幀丹青,聯翩而至,令人目不暇接。仰靠船艙、閉目養神,身心俱隨船體輕搖,飄然悠悠,如登太虛之境,胸中了無世情;平臥艙板上,船底流水潺湲,汩汩有聲,如琴如箏,至於在艙內圍桌把盞,品茗談笑,更是其樂融融,走遍世界,沒有比這更美的氛圍了。

“橋如虹,水如空,一葉飄然煙雨中”,“拈棹舞,擁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這是古人對漁船的謳歌和嚮往。而今,我們也禁不住它的誘惑了。有機會的話朋友們可登上烏蓬船,親自搖櫓划槳,體驗漁家之樂。

峽谷幽幽

各位朋友,今年是虎年,在龍進溪就生活着成羣的猴子。兩岸山坡林木蔥籠,藤蔓交雜,兩百多隻猿猴,分成幾個部落,它們往來嬉戲,猿聲陣陣,歡迎我們這些稀客的到來,給清幽的溪谷增添了幾分生機。橋下碧波盪漾,溪水清澈見底,登上原始古樸的豌豆角或竹排筏,四面無遮無攔,擡頭可見山景,俯首能賞水色,側耳可聽溪聲,伸手能觸清流,好似在畫中游。幾隻小漁船安靜的泊在溪邊,船頭晾曬着破衣服、舊漁網,船尾飄起了裊裊炊煙,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風情不覺恍入夢中,祥和而又寧靜。

搖櫓盪舟間,漁船就輕輕的拐了個彎,穿過了古樸的石拱橋。清幽的溪邊撐開了一張大漁網,斑駁的漁船,陳舊的木杆,破舊的漁網,令人不禁生出幾許滄桑感來。原來這是峽江一帶捕魚用的大漁網,俗名“扳罾”。它別具風情,是三峽人不可缺少的勞作用具,凝聚着三峽人的勤勞和智慧,現已難覓其蹤影了。

各位朋友,游完色彩斑斕的溶洞世界,今天的遊覽活動到此就結束了,相信神奇瑰麗的峽江風光,淳樸滄桑的三峽人家風情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援與配合,有服務不周的地方請多多原諒。中國有句古話叫“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相逢”,我們衷心期待着與大家再次相逢,歡迎大家再到三峽人家來作客,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你們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神農架人對大家來神農架觀光旅遊表示熱誠的歡迎!

此次神農架之旅,將遊覽神農頂、香溪源、天燕、玉泉河四大旅遊區,線路較長,旅途比較辛苦,我們將本着“賓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盡心盡力地做好服務工作,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遊客的支援和配合,促使我們提高服務質量,從而使大家吃得滿意,住得舒適,玩得愉快,遊得開心,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神農架旅遊資源獨具魅力,遐邇聞名,譽滿中外。國家旅遊局、湖北省政府已將神農架作爲全國生態旅遊示範區和鄂西北綠色旅遊圈的龍頭進行重點開發。神農架林區黨委、政府確立了“立足保護,發展旅遊產業,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建設富裕文明神農架”的建設方針,決心把神農架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遊精品。

神農架之旅,除傳統的觀光攬勝遊、度假休閒遊之外,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旅遊項目可供選擇。如:“神農架‘野人’覓蹤遊”。野人是世界四大謎之一。在中國,3000多年前就有關於野人的記載,神農架是發現“野人”次數最多的地區,迄今爲止目擊“野人”已達114次,約有360多人看到138個“野人”活動形象。如果運氣好,追蹤“野人”或許能一睹“野人”的風采。

還有“神農架森林沐浴行”。神農架森林原始程度高,覆蓋面積大,森林覆蓋率已超過88%,活立木蓄積量20xx萬立方米,其中林業管理局(國家森林公園)910.9萬立方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14.9萬立方米,是開展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最後還要推薦一下“神農架高山滑雪遊”。神農架冬季有“南方雪國”之稱,降雪量大,存雪期長,雪質可與阿爾卑斯山的積雪媲美。冬天降臨,大雪紛飛,山野蒼茫,滿樹瓊花,冰清玉潔。在雪道上滑行,可以體驗到飛翔的快樂。

各位遊客:今天大家來到神農架,有儲存完好的生態等待着您去考察;有許多難解的自然之謎等待着您去探索;有古樸的民風民俗等着您去領略;有壯美的自然風光等待着您去欣賞。但願神農架之旅能成爲您度假的天堂。預祝各位旅行期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8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羅田縣!我們這幾天將要去遊覽的是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

說到大別山,我想大家的第一個反映就是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壤,是革命根據地。無數革命先輩們在這裏留下了戰鬥的足跡。其實,大別山還是一個旅遊、避暑、度假的勝地。這裏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已經被開發爲“大別山生態旅遊區”。在這裏不僅可以讓你飽賞奇峯、險嶺、怪石、雲海之神奇,還可以讓你盡情領略天堂秀水的風韻。

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羅田縣北部高山區,公園分設天堂寨大別雄風自然風光遊覽區、青臺關古關名剎遊覽區、薄刀峯避暑休閒遊覽區、九資河大別山田園風光遊覽區、天堂湖水上樂團等五個景區,公園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公園常年降雨量1350mm,平均氣溫16.4℃。現有野生植物1487種,動物634種。一九九六年五月林業部組織專家組對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資源進行了綜合考察和評審,一致認爲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並正式批准爲國家森林公園。

大別山橫臥中原,逶迤綿亙,素以雄、奇、險、幽而聞名於世,主峯天堂寨海拔1729米,號稱“中原第一峯”,位於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東北角,主峯周圍無限風光,競顯風流。

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以中山山嶽地貌,原始森林景觀爲特徵,融民俗風情、農藝景觀、歷史人文景觀於一體,待開展避暑度假、旅遊觀光以及會議、科教休養、健身等活動的綜合型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9%,根據國家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評審,公園各景區景點中,上上景佔12.7% ,上景佔54.9% ,中景32 .9% ,上上景和上景之和達67 .6% ,定性評定等級爲勝景,定量評價結果爲80 .82分,綜合評價公園景色等級爲勝景。

大別山橫跨湖北羅田縣東北境內,逶迤綿長,素以雄、奇、險、幽聞名於世。頂峯天堂寨位於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東北角,高1729米,號稱“中原第一峯”。天堂寨史稱多雲山,大自然霧海使它蒙上了一層厚重的神祕色彩。

一、山景

天堂美景數主峯爲最,登上主峯,可見十萬大山擁拜於下,北望中原,南眺荊楚;在主峯西側,九道箍與和尚堖引人注目,一道高几百米的懸崖峭壁,酷似一大腹便便的和尚,笑容可掬。在摘星峯上向東北方面遠眺,一支山脈到此戛然中斷而成一萬丈懸崖,每逢春夏之時,無數石燕結伴飛來,棲身於懸崖壁縫之間,飛翔于山野叢林之上。

此外,筆架山、拇指山、架上金盆、仙人觀景、含風洞、觀音洞、考慮洞、仙人牀、石棺、捨身崖等名勝風景皆令人留連忘返。

二、秀水瀑布

天堂寨森林公園不僅可以讓你欣賞奇峯、險嶺、怪石、雲海之神奇,還可以品味天堂秀水之風韻。在海拔1700多米的主峯上,有一泉眼,終年不絕,清澈甜爽,泉眼前有一平米的小池名曰“天池”;天堂水的神奇還在於“山中一日雨,到處是飛泉”,最著名的有天堂瀑布、百丈崖瀑布、雲崖瀑布。

三、動植物

天堂山森林公園方圓52平方公里,有植物550多種,珍稀植物有三光杉、香果樹、厚朴、珍珠黃楊、劍葉海桐、墨蘭、雲錦杜鵑、葉上珠、石玉蘭;珍稀動物有修蟒、香獐、狸貓、娃娃魚等。

四、歷史

古有李成之亂、陸遜追曹、徐壽輝起義、王鼎率蘄黃四十八寨抗清、馬朝柱天堂聚義、太平軍浴血奮戰松子關,今有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陳少敏、張體學轉戰大別山。

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個景區也各具不同特色,這些在這幾天的遊程中我將一一爲大家講解。

聽了我的解說,你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參觀大別山森林公園呢?不用急,我先在就帶大家一起進景區參觀!今天我們主要是遊覽天堂寨景區!

天堂寨景區

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天堂寨風景區!

天堂寨是大別山主峯,號稱中原第一峯。公園內最神奇的景觀便是山!景區以山雄、壑幽、水秀而著稱。行於天堂山中,層巒疊障,仿若溶入萬山懷抱之中。或見孤峯獨秀,拔地而起,直刺蒼穹;或見雙峯對峙,壁立千仞,一爭高下;或見羣峯林立;遮天蔽日,氣勢磅礴。攀緣而上,遙見羣山爭雄競秀,千姿百態。有的如同猛虎長嘯,有的神似雄獅怒吼,有的仿似靜坐彌勒,有的如佛臥天堂,有的好像巨型筆架。形態逼真,令人歎爲觀止。

天堂睡佛、哲人觀海(徐公崖)、大別神龜被人們譽爲“天堂三絕”,更是尉爲奇觀。天堂寨溝壑縱橫,曲折幽長,競顯深奧之形。澗中泉石錯落,鳥語喃喃。溪畔林木掩映,翠竹藏幽,盡顯自然本色。天堂水色秀麗,碧波流長。這裏的水以清澈透明、甘甜滋潤而稱著。景區內溪流蜿蜒曲折,縈迴于山谷之中,常呈幽邃、深奧之形,時而流水穿山破巖,揮灑自如,似銀河傾瀉,如玉練常舞,噴珠濺玉,吞吐瓊漿,造就了美妙絕倫的瀑布景觀。時而澗流瀟然舒緩,時而迂迴輾轉,碧綠澄清,波光粼粼。谷中流水,大堰如鏡,小潭似珠。堰潭相連,鏡珠相嵌,清純透明,幽雅絕俗。

天堂寨景區以山雄、壑幽、水秀而著稱。

① 山雄:行於天堂山中,層巒疊障,仿若溶入萬山懷抱之中。或見孤峯獨秀,拔地而起,直刺蒼穹;或見雙峯對峙,壁立千仞,一爭高下;或見羣峯林立;遮天蔽日,氣勢磅薄。攀緣而上,遙見羣山爭雄競秀,千姿百態。有的如同猛虎長嘯,有的神似雄獅怒吼,有的仿似靜坐彌勒,有的如佛臥天堂,有的好像巨型筆架。形態逼真,令人歎爲觀止。天堂睡佛、哲人觀海(徐公崖)、大別神龜被人們譽爲“天堂三絕”,更是尉爲奇觀。

② 壑幽:天堂寨溝壑縱橫,曲折幽長,競顯深奧之形。澗中泉石錯落,鳥語喃喃。溪畔林木掩映,翠竹藏幽,盡顯自然本色。

③ 水秀:天堂水色秀麗,碧波流長。這裏的水以清澈透明、甘甜滋潤而稱著。景區內溪流蜿蜒曲折,縈迴于山谷之中,常呈幽邃、深奧之形,時而流水穿山破巖,揮灑自如,似銀河傾瀉,如玉練常舞,噴珠濺玉,吞吐瓊漿,造就了美妙絕倫的瀑布景觀。時而澗流瀟然舒緩,時而迂迴輾轉,碧綠澄清,波光粼粼。谷中流水,大堰如鏡,小潭似珠。堰潭相連,鏡珠相嵌,清純透明,幽雅絕俗。

神仙谷

這兒就是神仙谷,它美景如畫,充滿了神奇色彩。神仙谷傳說是太上老君所鍾愛的和活動頻繁的地方。大家看,塊巨石,巨石上天然生成一平臺,叫做天台。巨石下有一深洞,洞前有一水池,水池上有一兩級相連的瀑布,相傳池中有一對鯉魚被太上老君的仙氣所感染,遊入不遠處的雙龍潭,聽老君誦經傳道。雙龍潭實爲天堂九井中最大的兩口“井”,且兩井相連,兩潭之間有一巨大平臺即“誦經臺”。此即太上老君誦經佈道之道臺。每當老君潛心佈道時,兩鯉魚也潛心聆聽,日久皆羽化成龍,修成正果,所以後人稱此二井爲“雙龍潭”。

仙人洞

大家眼前的這個洞,相傳是太上老君的起居飲食的地方,所以人們爲它取名叫仙人洞。仙人洞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洞內有10平方米左右的空處,靠洞底還有太上老君下榻的石牀,這是太上老君的仙人竈,在不遠處還有太上老君下棋的“仙奕洞”,在仙人洞旁邊還有“雙龍出谷”。神仙谷河水至此被一巨石一分爲二,從其兩側潺潺流下,似兩條銀龍歡快地奔出山谷而去。

哲人峯

大家現在所看到的就是被人們譽爲“天堂三絕”之一的哲人峯。大家請細看,這個峭壁高約100米,酷似一碩大頭顱,闊額濃眉,高高隆起的鼻樑,肉質豐厚的嘴脣,凝思北望,彷彿在思索着一個重大的哲學命題。這裏的建築,統一爲明清式。大多都是依山就勢掩映佈局。相當具有山寨特色。山路崎嶇,請大家小心腳下,注意安全。這裏看似不起眼,其實呀它具有相當有利的軍事條件。

在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歷史轉折點。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劉鄧大軍,依照黨中央的戰略方針,以超人的膽識和氣魄人魯西南強渡黃河,躍進大別山,勝利的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大反功的序幕。到10月中旬,劉鄧大軍已控制了長江北岸江防150多公里。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哲人峯的峯頂了,在這兒,環視天下,則可見十萬大山擁拜於下。向北可望中原,南眺荊楚山水盡收眼底。凌晨觀日出好似置身於九天之外,傍晚看日落則如在仙宮信步。每當雨過天晴,早晨登峯觀雲海更是氣象萬千,茫茫雲海,層層煙流,青黛色的羣山,像白浪淘天的大海中的漁舟,時隱時現,又似條條蒼龍翱翔起舞,吞雲吐霧。景色壯觀,令人歎爲觀止。可惜呀,我們時間有限,不能一同欣賞這種美景,如果下次你有機會再來大別山,一定不要錯過這景色哦!

摘星峯

這邊就是摘星峯,故名思意,我們已經快到天邊了。它兩面都是萬丈深淵,只有一條石徑攀援而上,其險境程度令人處目驚心。山脊上長滿了千年古鬆,松樹的根皆攀崖而生,向人們展示其巨大的生命力。摘星峯頂上的幾塊巨石,獨立於峯頂之上,彷彿天外飛來之物。

如果站在摘星峯上向東北方向遠眺,還有一險景會躍入你的眼簾。一支山脈至此戛然中斷而成萬丈懸崖,與其他處不同的是,此處每逢春夏之時,便有無數石燕結伴飛來,棲身於懸崖壁縫之間,飛翔于山野叢林之上,人稱石燕崖。

昨天我們遊覽了天堂寨風景區,今天我們的旅遊形成是這樣安排的,上午我們將去遊覽青苔關景區和九資河景區,下午我們再去遊覽薄刀峯風景區。

青苔關景區

這裏是青苔關風景區,它是古今軍事、交通要地,歷史悠久而聞名於世,古時有青苔關、岐嶺關、翁門關,關上古城稱“老城”,近代國民黨軍構築石城稱“新城”,爲羅田北通之鎖鑰,具特殊的地理位置。還有龍盤山莊原始森林、筆架山奇鬆險嶺。

九資河景區

接着我們來到了九資河風景區,九資河景區以古國遺風和農藝景觀爲主。

一、九資河鎮春秋戰國時期爲鳩鶿國,古風遺留,民俗風情別具特色。

二、田園風光美不勝收,一層層梯田夏日滿眼碧波,秋天金黃色稻浪翻滾,更爲吸引人的是田更上的一棵棵烏桕樹,葉色隨季節的變化而由翠綠變至火紅,遙望象一把把向天燃燒的火炬,與黛青色的遠山,山間白雲、蘭天、小鳥、小河旁浣衣的村姑相印成趣,組成一曲美妙無比的田園風光圖

薄刀峯風景區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薄刀峯風景區,它位於大別山主峯天堂寨西側,原名鶴皋峯,是羅田縣乃至鄂東有名的避暑勝地。因其高聳入雲,巖壁陡峻,側看形如薄刀,故取名薄刀峯。海拔1404.2米,景區面積30平方公里,自古以地勢險要著稱。景區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十分豐富。現存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爵主廟遺蹟”、有南宋時期的“獨尊古寺”、有元朝時期的“銅鑼峭壁”、有元末明初的“鶴皋古寨”、還有明朝時期的“獻旗嶺”、“搖旗崗”、“歇馬亭”、“就義場”等人文景觀。相傳魏晉南北朝時,巴水蠻田氏的一支曾聚居於此,常遠掠長江沿岸富豪。南宋時建成鶴皋寨,至今“鶴皋寨”3個大字在寨門上仍清晰可見。

薄刀峯西北經銅鑼關、松子關與河南相通,東北經天堂寨與安徽毗連,西南居高臨下,西至麻城26公里,南到團風、浠水邊境50公里。山上古寨遺蹟處處皆是,主要景點有搖旗崗、歇馬亭、獻旗嶺、羅漢現肚、牛脊嶺、錫鍋頂、鋸兒齒、半山寨、五垸寨、洪家寨、銅鑼關、栗子關、棋盤石、爵主廟等。山上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是避暑的好去處。

薄刀峯景區以峯險、石怪、鬆奇而見長

一、峯險:薄刀峯原名鶴皋峯,因其峯高聳入雲,鶴鳴九天,聲聞於外而名之。諸峯中部的牛脊嶺,山峯奇拔,形如薄刀刺天。“身入雲霄足壓刃,下視青天萬里開;盡騰莫訝不知險,曾觀仙境下凡來。”

二、石怪:薄刀峯石景以臥龍崗爲最,此處怪石嶙峋,百態千姿,山作屏風石作臺。螃蚌石含珠吐玉,笑天哇(石)仰天長笑,犀牛石望月思鄉。“鬼斧神工施巧幻,猿梯鳥道絕塵寰。”

三、鬆奇:薄刀峯貧瘠的裸岩地貌是奇鬆的生長之地,由於長期受風力的影響,使之形成獨特的形態。峭壁間,陡崖上,黃山鬆飽經風霜,傲首從容。或如孔雀開屏,或如神鹿回頭,舒展灑脫。迎風搖曳 ,可謂奇觀。

景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90%,常年降雨量爲1450mm,平均氣溫16.4攝氏度。景區現有賓館5座,木屋別墅3處,接待牀位600餘張。有歌舞廳7家,大小會議室6間。景區投資400萬元建成鄂東第一索道。開發了攝影照相、體閒娛樂、購物及綠色食品加工等項目,形成了吃、住、行、遊、購、娛一條龍服務體系。

薄刀峯古老而又年輕,如今她正煥發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笑迎四海賓朋前來觀光旅遊,休閒避暑,獵奇探險,科研考察,尋求品味大自然原始、古樸、神祕的野趣,更歡迎前來投資開發,共圖發展。

天堂湖景區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大別山的最後一個景區——天堂湖景區。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江浙有蘇杭,湖北有天堂”,凡來過大別山的人誰都不會忘記天堂湖。

天堂湖位於九資河和大地坳之間,這是一個長約10華里,寬約一華里的人工湖。遠遠望去,整個湖就像一塊巨大的長方寶鏡鑲嵌在薄刀峯、天堂寨、筆架山等諸峯腳下,亦如蜿蜒的銀帶飛舞在羣山之中,勾勒出一幅山水掩映、雲霧繚繞、村舍錯落的風景畫。

天堂湖景區以高峽出平湖而令人留連忘返。天堂湖湖面狹長,水域寬廣,環湖山光水色,風景迷人,船行其間水天一色,微風吹過碎銀滿地。

乘車沿風景區東面的公路,經艾弧坪直下約7公里就可到達天堂湖大壩所在地大地坳鄉。登上壩堤,最醒目的自然是那微風輕掠、波光粼粼的水面,水面上碧水漣漪、遊船飛渡,畫舫徐行,鳥兒凌撲,水下魚蝦嬉戲,龜鱉漫遊……處處給人一種生意盎然之感。

乘上機動小船,放眼湖區周圍景色。東西天堂寨、筆架山拔地而起,蒼茫巍然;西面薄刀峯,三省堖流雲飛渡;南面雞鳴尖、狗耳尖,沉碧潮涌;北面青苔關、翁門關橫截東西,湖區附近,有著名的仙人堖和美女峯,把人帶入一個浮想聯翩的夢幻世界。湖水邊數十里地更是山山入畫、景景有情,依山傍水的農家小院、渙紗姑,是不是讓你們感覺走進了山水畫、田園詩?

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古有鳩鶿之役、李成之亂、陸遜追曹、傅高立寨抗元,徐壽輝起義稱帝,王鼎率蘄黃四十八寨抗清、馬朝柱天堂聚義、太平軍浴血奮戰松子關,以及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陳少敏、張體學等前輩轉戰大別山留下的遺蹟遺址,參觀遊覽價值極大。

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規劃總投資3.21億元,目前各景區共已建成了功能齊全的賓館、旅社8個,高中檔牀位1200多個,新開展景點60多處,遊覽線路10條。並開通了程控電話,基本形成了吃、住、行、遊、購、娛一條龍的服務體系。

大別山是一座古老的山脈,如今正在渙發前所未有的表春活力,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正在敞開她喧鬧的懷抱,笑迎四海賓朋前來觀光、遊覽、考察、探險、品味大自然原始古樸、神祕的野趣,更歡迎前來投資開發,共圖發展。投資合作形式不限。

好了,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游完了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謝謝大家在這幾天中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同時也希望大家對我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多多包涵並提出寶貴的意見。最後,歡迎大家的再次到來!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9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餘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岩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於巫峽口東20__米處匯入長江。

她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神農溪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大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蔥蘢,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說。

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角”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神農溪以峽谷風光、縴夫文化、土家歌舞、龍舟競渡爲主題定位,頗具特色。其中船工號子、縴夫拉縴在整個長江三峽已絕跡多年,而神農溪上的縴夫拉縴項目因旅遊發展的需要被保留至今,是三峽地區儲存最好的縴夫“活化石”,並以民歌《縴夫的愛》唱遍全國,走向世界。135水位後縴夫拉縴項目仍被保留並永遠向世人展示,船工號子、激流闖灘、縴夫拉縴作爲神農溪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是其它任何景區不可替代的獨特旅遊項目。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10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餘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岩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日均流量20立方米/秒,於巫峽口東20__米處的西壤口匯入長江。

神農溪旅遊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蔥蘢,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說。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成爲三峽線上的一顆明珠。

神農溪延伸開發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遊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接待量成倍增加,是遊客休息、就餐、觀賞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場所。過去遊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溫泉、神農洞、神農峯等,也呈現在遊人面前。

135水位定型,神農溪又增添了峽谷平湖的美景。現在神農溪景區線路延長,進入條例改善,安全係數增大,區位優勢明顯,遊覽方式多樣,轉型升級後的神農溪旅遊,在規模上更加大氣,形式上更加多樣,內容上更加豐富。

巫峽口

巫峽,位於重慶市巫山縣與湖北省巴東縣之間,全長42公里,山高入雲,有巫山十二峯擅奇天下。巴東段24公里,西起邊域溪,東至縣境官渡口鎮,古又稱巴峽。

邊域溪,又名鯿魚溪。爲渝鄂兩省市界河,它不僅是地理上的"鴻溝",歷史上巫巴兩縣百姓,爲爭奪田土薪柴,曾發生過無數次械鬥,造成了不少傷亡,1949年後,兩縣青年在這一帶營造了"青年友誼林",它不僅美化了環境,也密合了歷史上留下的"楚蜀鴻溝"。

邊域溪東爲"鐵棺峽",有懸棺,色如鐵,故名。全長2.7公里,一線多景,連線三峽,上稱"布條峽",中爲"鐵棺峽",下流百米有石壘的"石棺峽"。江面迂迴曲折,山岩高差300至500米之間,窄處不足70米,南宋詩人範大成有"束江巖欲合,中間一罅天"之說。

門扇峽,位於楠木園,巫峽口之間,長2.5公里,大面山、尖子山南北對峙,象兩扇大門扼住東去的江水,故而得名。峽內絕壁夾峙,有板壁巖,鏈子溪古棧道之險;蠻洞橋小石幹壘、古工藝之奇,江南褐紅色的岩石,在陽光照射下,象似火焰伸向江心,故名火焰石。兩巖巖壁上有石刻(我示行舟等),是珍貴的三峽水文記實資料。出峽後,大江兩岸山峯一片蔥蘢,萬畝柑桔園花果飄香。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11

被專家譽爲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難分伯仲的湖北清江恩施大峽谷位於長江三峽附近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鄉和板橋鎮境內,是清江大峽谷中的一段。峽谷全長108千米,總面積300多平方千米。峽谷中的百里絕壁、千丈瀑布、傲嘯獨峯、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自然景區則主要由大河碥風光、前山絕壁、大中小龍門峯林、板橋洞羣、龍橋暗河、雲龍河地縫、後山獨峯、雨龍山絕壁、朝東巖絕壁、銅盆水森林公園、屯堡清江河畫廊等組成。

華中理工大學著名的建築與旅遊專家張良皋教授實地考察對比後認爲,恩施大峽谷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峽谷,“即使走馬觀花也令人如癡如醉”。與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論壯觀,清江大峽谷與之難分伯仲;若論風景之秀美、景觀之豐富、層次之多樣,恩施大峽谷的沐撫段則遠勝於科羅拉多大峽谷。而且這裏還是巴文化發源地,人文特色濃郁,而科羅拉多大峽谷僅有少數印第安人居住。

“八百里清江,每一寸都是風景。極具開發價值的恩施大峽谷如不向世界推介,絕對是一大遺憾。”張良皋說,這裏的峽谷山峯險峻,山頭高昂,有仰天長嘯之浩氣;谷底的清江水質清幽,令人有脫胎換骨之感受。沐撫大、小龍門6

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就有200米以上的獨立山峯30餘座;靜水清江,虹橋臥波、青山倒影,讓人產生海市蜃樓的幻覺;沿清江乘船順流而下,雲霧繚繞,白鶴翩躚,情景交融,彷彿置身於浩緲悠遠的世外天地之間。

恩施大峽谷有五大奇觀:

壯美無比的恩施大峽谷空間宏偉開闊,景觀層次豐富,山體變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具有別於五嶽的五大奇觀:

一是清江升白雲。與大多數名山的雲海顯得閒散無序不同的是,沐撫大峽谷裏從清江上升起的雲海象一條騰飛的巨龍,蜿蜒曲折,延綿百里,形態豐潤,美不勝收。

二是絕壁環峯叢。喀斯特地貌一般情形是有絕壁者無峯叢,有峯叢者無絕壁,沐撫大峽谷不僅兼而有之,而且面積大、品位高。有四面絕壁凹陷於叢峯之中的,也有四面絕壁突出似凌架於叢峯之上的。世界上目前尚未發現類似奇景。

三是天橋連洞羣。洞穴羣落是大峽谷中又一特點。據不完全統計,大峽谷沿線有大小洞穴200餘個。如板橋的熱雲洞,有石壁相隔形成兩個洞口,一洞通熱風,一洞出冷風,冷熱交融煙霧繚繞;而且洞內的大廳可容納數萬人;更有天橋匹配,水天相諧、人物相映,猶如仙境。

四是地縫接飛瀑。恩施大峽谷內的雲龍河地縫全長7.5千米,最深達75米,地縫怪石遍佈,五彩斑斕,古木蒼翠,碧流潺潺,尤其是地縫兩岸的數條飛瀑流泉,令人震撼而神怡。

五是地縫配豎井(天坑與地縫相通)。中法探險隊歷經十年考察於最近宣佈,奉節龍橋河至恩施大峽谷的地下暗河全長50千米,爲世界之最。僅暗河之上的豎井就有108個,形似著名的新疆坎兒井,非常壯觀和罕見。

恩施大峽谷位於長江三峽附近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鄉和板橋鎮境內,是清江大峽谷中的一段。峽谷全長108千米,總面積300多平方千米。大峽谷被專家譽爲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難分伯仲,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峽谷之一。峽谷中的百里絕壁、千丈瀑布、傲嘯獨峯、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自然景區則主要由大河碥風光、前山絕壁、大中小龍門峯林、板橋洞羣、龍橋暗河、雲龍河地縫、後山獨峯、雨龍山絕壁、朝東巖絕壁、銅盆水森林公園、屯堡清江河畫廊等組成。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白兆山,我是你們的導遊__。

白兆山旅遊風景區是在原白兆山國營林場、白兆山森林公園的基礎上建立的。1962年春,白兆山國營林場籌建。1992年5月,林業部批准建立白兆山森林公園。20_年5月,安陸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白兆山旅遊風景區。

白兆山又名碧山,位於安陸城西15公里處,處於大洪山餘脈和江漢平原的交會地帶。北臨煙店鎮,西接雷公鎮,南鄰棠棣鎮。總面積804公頃(12040畝),境內主峯海拔379米。白兆山屬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的混交地帶,十分適宜森林植被的恢復、發育和演替,自古森林茂密,種類繁多。新中國成立後大力植樹造林,種植大面積的馬尾松、杉木、川柏純林。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溼地松、火炬松、柳杉、水杉、銀杏、烏柏、油茶、榆樹、泡桐。林下植被有映山紅、葉下珠、茅草、杜荊、莞花、金櫻子、南蛇藤、山楂。已形成了較爲複雜的植物區系,構成了森林景觀的美學資源,產生了具有森林氣息的小氣候,爲旅遊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奠定了基礎。整個風景區森林覆蓋率爲78%,空氣溼度適中,冬暖夏涼,是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和休養場所。

白兆山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安陸市西北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大地平川,騎馬跑上三天三夜也到不了盡頭。

一天,玉皇大帝令太白金星向人間下達一首聖旨,要人間三天吃一餐飯。誰知他接過聖旨後,見天色尚早,便跑到廣寒宮裏同吳剛一邊飲酒一邊下起棋來。倆人一局棋沒下完,酒卻喝了一壺又一壺,都不覺有些醉意了,朦朧醉意中,太白金星的衣袖拂掉了棋盤上的一枚棋子。

這枚棋子自天而降,“轟隆”一聲巨響,落到安陸西北三十里外的地方,形成了座高千仞的大山。由於棋子落地時產生的巨大沖擊力,砸得地上亂石滾滾,煙塵濛濛。於是人們就把那地方叫做“煙店”。那些亂石就成了大大小小的山峯、山嶺。

也正是棋子落入下界的“轟隆”一聲巨響,把太白金星的酒也震醒了一大半。他突然記起了玉皇大帝令他向人間傳達聖旨的事。就似醉非醉的慌慌張張地來到南天門,向人間發話道:“玉帝有令:天下百姓今後一日只准吃三餐飯,不得有誤。”

那棋子化作的大山霞光普照,紫氣升騰,沾了神靈仙氣。從此有了白兆山,也有了天下百姓一日三餐之福。

李白出世傳說 太白金星因誤傳聖旨被貶到凡間,到洛陽橋下一個千嬌百媚的船家姑娘身上投了胎。

這個船家姑娘正站在船頭撐船,忽然白日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閃了一道白光,立刻覺得一個東西鑽進了肚子。沒幾天,她就有了身孕。

姑娘未出嫁就懷了孕,是敗壞門風的事,爹孃就把姑娘趕出了家門。姑娘順着大路往前走,突然感到腹中劇痛,走到一棵正開着花的李子樹下,生了個白胖的兒子。

姑娘眼看着自己的兒子,不曉得小孩的父親是哪個,也不知小伢應該姓什麼。她想了一會兒,看到了身邊的李子樹,就讓小孩姓李,又看到李子樹上的花開得一片白,就把小伢的名字叫白。李白就是這樣出世的。

李白出世沒幾多時,就能吟詩作對,讀書過目不忘。長大成人後越發聰明,詩文天下第一,後來還到朝中點了翰林,這都因爲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的緣故。故事講到這兒,您就明白了爲什麼有李白與白兆山的緣份了吧。

白兆山山門白兆山山名由前中國文聯主席高佔祥題寫。主門聯是全國著名書法家餘冠英撰書的“千古垂輝歷代詩葩承美沃,十年安陸此方山水系長思”,副門聯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李鐸撰書的“隱酒碧山詩名天下,懷才損水氣貫神州”,這兩幅對仗工整,氣勢磅礴的對聯正是對李白旅居白兆山的真實寫照。

跨過了這道門,我們的白兆山之旅也正式開始了。

白兆山旅遊風景區分爲五大功能區:白雲泉摩岩石刻區、祖師殿宗教文化景區、白兆寺遺址遺區、滴水崖野營攀巖區、碧山湖休閒度假區。

白雲泉摩岩石刻區

李白塑像及廣場李白塑像建造於20_年11月,由湖北美術學院專家設計,浙江省溫嶺市禹建雕塑有限公司承建。總投資46萬元,塑像高8米,以銅板鍛造,再現了李白剛正不阿,狂放不羈的詩人氣慨。塑像廣場佔地5000平方米,供遊客停車,集散、購物之用。

介紹李白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系涼武昭王李嵩的後裔,李嵩是李白的第九世祖。620_年(隋朝末年)因戰亂其祖流亡至西域碎葉,720_年李白誕生於此,720_年隨家遷居蜀中。李白生活在唐代“開元盛世”,由於家庭和社會的影響,還在年輕時代,就博學廣識,“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懷有遠大抱負,自信有仲尼、管葛之才。他期望經人引薦,直接爲朝廷所重用,他的抱負是不用世則已,要用就要幹大事業。由於當時封建統治階級求仙風氣的盛行和他自身所特具的豪放性格的驅使,詩人也養成了求仙訪道的情趣,並愛作名山大川的遊歷,即所謂“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因而遊遍了巴山蜀水之後,他覺得蜀中天地太小了,遂於公元720_年春,懷着四方之志,“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了。於公元720_年來到安陸,與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宗亞璞結婚生育一兒一女。他以安陸爲基地四處交遊,拜仙訪道,求薦入朝,以文會友,此間留下了100多篇著名詩文。如《山中問答》、《安陸市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等詩都是描寫白兆山的。公元737年攜妻許氏、子伯禽、女平陽舉遷東魯(山東任城),742年詔令入京任翰林職,744年,雖受奸人之害被“賜金放還”,757年因永王兵敗,入獄於潯陽,後流放,759年赦免,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

李白在安陸的十年,對李白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時李白是二十七歲到三十七歲,是他思想形成和創作發展的一個關健時期。所謂“酒隱安陸,蹉跎十年”,在這段時間裏,他爲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講文,顯示出他卓越千古的藝術天才。

李白之所以會受到人民的普遍喜愛,不僅在於他留下了瑰麗的詩文,還在於他對於人生價值判斷和取向,符合今天的時代精神。

白雲泉位於白兆山太白峯西斗笠巖下,1992年被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眼泉清洌甘甜,終年不涸,因掩隱白雲間而得名“白雲泉”。相傳李白旅居白兆山的時候,每天都身佩龍泉寶劍,登上白兆山山頂觀日出,覽朝霞。可是有一天,當李白正在山頂舞劍賦詩時,朝陽如火、紅霞萬朵的天空突然烏雲滾滾,電閃雷鳴,瓢潑似的大雨從天而降,李白急忙下山躲雨,行至此處卻被一塊大石頭絆了一腳,李白慌亂之中,把龍泉寶劍往地上一插,龍泉寶劍竟然插進了岩石裏。李白用力拔出寶劍,奇怪的是,寶劍插進的地方竟涌出一股泉,頓時風也停了,雨也住了。後來山下的農家用此泉水來澆灌田地,長出的莊稼果實年年豐產豐收,山下的人飲用了泉水也是格外年輕壯實。從此,歷代官員、文人爭相遊覽品泉。

祖師殿宗教文化景區

南天門 位於白兆山太白峯上。通往南天門建有九十九級臺階,佛語講九九歸一。南天門爲天地的門界,跨過南天門,離地便是天。相傳李白即是在這裏登天的。

神仙竈也叫燈盞窩。是一座造型奇特的花岡岩石。竈門只有半盡見方,鍋口也只有碗口粗細。相傳李白在此讀書,每當感動飢餓時,早有仙人爲他做好了飯,溫好了酒。李白飲完酒,文思泉涌,就在這兒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這座石竈是仙人用過的,所以後人就取名爲“神仙竈”,並一直保留至今。如果您用手摸摸“神仙竈”的竈膛,還可以感到餘溫哩!

古銀杏俗稱白果樹,生長在白兆山太白峯之巔。相傳爲李白隱居安陸時親手所栽的。《安陸縣誌》載:“樹大數百圍,千年物也。”從前樹高15米,周長4米,繁蔭100平方米。由於日寇侵佔安陸時,使它飽受戰爭之苦,此外民間傳說用樹皮煎水飲可治百病,也使這棵樹受到嚴重損傷。因此到了今天,古銀杏往日的繁茂景象已不再有。可是,它的兒女子孫已紮根於此,爲白兆山披上了綠裝,瞧,它正張開雙臂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呢!

祖師殿位於太白峯山頂,是道教祀奉真武神的地方。真武神亦即玄武神。相傳古代淨樂國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東海來遊,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湖北武當山修煉,經42年而功成,白日飛昇,威鎮北方,號立玄武君。道教中農曆三月三日是真武神的生日,每到這個節日前後,遠近的百姓都到這裏來敬香祈福。

白兆寺遺址遺蹟區

桃花巖或曰桃花洞,位於白兆山西麓,因李白而亦稱謫仙桃巖。經實地考察發現,桃花巖地勢險峻,風貌奇特,實爲一自然山洞,“有一竅從峭壁百仞中騰出”(《安陸縣誌》)。其地理位置極好,上有銀杏樹,下有紺珠泉,左爲讀書檯,右爲筆架山,桃花巖居於其中,成爲衆星拱月,相映成趣,爲安陸諸景中一絕。

桃花巖爲李白在安陸期間的主要遊憩處和讀書之所。李白《山中問答》和《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詩對這裏自然風貌作過生動的描繪。歷代文人墨客,亦覓李白蹤跡,以桃花巖爲遊覽勝地,留下了不少動人詩篇。

青年桃花林青年桃花林座落於白兆山桃花崖下,20_年由共青團安陸市委、市旅遊局、林業局向全社會發出倡議,以認養的方式建設完成的。景點根據李白“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意境設計,佔地40餘畝,共植桃樹等觀賞樹木3000餘株,並建有1200米步行道、1000米竹籬笆和一座長8米、寬2米的平水橋,有6米寬的外圍公路與風景區旅遊公路相連接。桃花盛開時節,花團錦簇,燦若雲霞,嬌豔無比。

筆架山桃花巖西面有兩座相連的山峯,叫筆架山,傳說李白有一天與幾位好朋友在白兆寺的院子裏飲酒吟詩,李白寫出了一首好詩後,高興得把握住筆的手一揮,那支筆一直飛架到了筆架山上,筆架山的名字就這樣傳開了。

白兆寺遺址白兆寺始建於唐代,香火最旺盛的時候,曾建有前後三層大殿式建築。李白酒隱安陸期間,與此寺緣份極深。至民國年間,該寺還頗具規模。據史載共有99間屋,只缺一間就與皇宮規模一樣了。白兆寺自宋代以後,一直建有3間“太白堂”,是爲了紀念李白而修建的,堂內描繪着李白要楊國忠磨墨、高力士捧靴的壁畫。寺前題壁上,嵌有明萬曆年間安陸文人何宇度書寫的李白《山中問答》、《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紅石碑兩塊,直書陰刻,字型工整。碑藏安陸李白紀念館。寺門前照壁上,嵌有清代陳中龍《重修白兆寺記》青石碑一塊,上有“李公留岷山,出襄漢,適楚觀雲夢,娶於相國許氏,留三霜已去。其所賦詩,亦雪泥鴻爪耳。棲棲十餘載,然後金鑾召見供奉翰林”云云。這座千年古剎在歷史上屢建屢廢,現已列入白兆山旅遊風景區修復景點之一,過不了多久,一座頗具觀賞價值和美學價值的白兆寺將展現在遊人面前了。

李白讀書檯 臺似龜形小山,位於白兆寺遺址前南側,東西長,南北窄。是李白當年秉燭苦讀的地方。此臺三面環山,一面臨谷,登臺遙望,山光泉景一覽無餘。

太白堂遺址白兆寺內北側三間的圍屋,即太白堂。座北朝南,迎面向陽。堂內像龕上有泥塑巨像排列,中爲李白手執毛筆坐像,右爲楊國忠手端硯池磨墨,左爲高力士給李白脫靴。壁嵌道光三年所立“李翰林像”青石碑,碑上端直書陰刻錄體字,殘存15行,每行7字,下端陰刻李白頭像。

紺珠泉 此泉位於桃花巖西近百米處,泉口長3米、寬2米、深2米。四壁用青磚平砌,陟直,天旱不涸,俗稱龍王井。它的特點是泉水呈肝綠色,每隔一段時間泉底就冒出一串串珍珠似的氣泡。這座泉原是白兆古寺的水源,李白常飲此泉。“飲潭猿相連”詩句,即點景於此。歷代文人爲紺珠泉相吟詠。明高羽中《題紺珠泉》詩云:“移席尋佳勝,珠泉寒且清。玉波翻蟹眼,銀海照蟬纓”,比較形象地寫出了紺珠泉的特點。此眼泉水清洌甘甜,乃煮茶之上品,安陸歷代官府,每逢慶典,即令人到此取水。城中達官貴人,以能品嚐者爲榮。

洗腳塘位於白兆寺西約500米處,長15米,寬8米,呈橢圓形。塘周濃陰蔽日,池水清洌。今爲葉家凹水庫溢洪道。舊傳李白從山中出來後,即在此洗腳上馬而登驛道,故名。

洗筆池在桃花巖南約200米處,是一自然形成的長、寬各4米、深2米的石池。池水常年不涸,澄可見底,視之如墨,碧綠可愛,爲李白在此洗筆處。唐末,僧妙濟亦寫經於此。相傳原爲一小池,無泉眼,後李白在池中涮筆洗墨,因筆有神力,涮開石塊,泉水自涌,李白遂詩名大噪。當地人都說此泉水能使人聰穎慧敏,舊時家中有學童者,常挑洗筆池泉水回家讓學童飲用,以助書文長進。

太白林位於白兆寺南1.5公里,是李白遊憩和到其岳丈家的必經之地。綠草如氈,古柏成林,故名。明萬因甲辰(1604)冬,在此立了“翰林李白舊遊處”青石碑和石質下馬樁等紀念物。

白雲泉摩岩石刻區

李白塑像及廣場李白塑像建造於20_年11月,由湖北美術學院專家設計,浙江省溫嶺市禹建雕塑有限公司承建。總投資46萬元,塑像高8米,以銅板鍛造,再現了李白剛正不阿,狂放不羈的詩人氣慨。塑像廣場佔地5000平方米,供遊客停車,集散、購物之用。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13

峽谷出口距五峯縣東大門漁洋關鎮 5公里,北鄰長陽清江,距武落鍾離山僅30公里。“百里幽峽柴埠溪,三千奇峯仙境 地”峽谷兩岸石林密佈,絕壁千重,“南有張家界,北有柴埠溪”是世人對她的真實寫 照。柴埠溪分爲罈子口、大灣口、蛟口、斷山口四大景區和一個內口生態保護區, 特景120餘處。柴埠溪之美,美在大峽谷,美在溪底。峽谷內奇峯林立,婀娜多姿,峯巒疊翠,瀑布如娟。絕壁石林、幽谷清溪,原始生態和土家風情是柴埠溪的四大景觀類型。各色奇妙的山峯和幽深的峽谷構成了奇、險、秀、幽、野五大特色的奇特自然景觀。溪谷人家喜歡彈唱南曲、喊山歌、跳土家舞蹈,土家風情原始厚重。 柴埠溪峽谷風景區位於宜昌市五峯縣長樂坪、蒿坪兩鄉交界處,是一條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2公里左右的溪谷。柴埠溪自然風景區總面積60平方公里,有5垉,1嘴,12灣,3堖,1坡,16口。這裏山形奇特,溝谷交錯,山澗密佈,怪石嶙峋,峯奇洞幽,水碧林翠,氣候涼爽,是一處風光秀美的天然風景區。按景觀的自然組合,這裏可分爲6大景區,共有景點102處,其中特別佳景22處。

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是一條帶狀的大峽谷,同張家界共屬武陵山脈,系罕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峽谷峯林景觀。峽谷出口距五峯縣東大門漁洋關鎮5公里,北鄰長陽清江,距武落鍾離山僅30公里。“百里幽峽柴埠溪,三千奇峯仙境地”峽谷兩岸石林密佈,絕壁千重,“南有張家界,北有柴埠溪”是世人對她的真實寫照。柴埠溪分爲罈子口、大灣口、蛟口、斷山口四大景區和一個內口生態保護區,特景120餘處。柴埠溪之美,美在大峽谷,美在溪底。峽谷內奇峯林立,婀娜多姿,峯巒疊翠,瀑布如娟。絕壁石林、幽谷清溪,原始生態和土家風情是柴埠溪的四大景觀類型。各色奇妙的山峯和幽深的峽谷構成了奇、險、秀、幽、野五大特色的奇特自然景觀。溪谷人家喜歡彈唱南曲、喊山歌、跳土家舞蹈,土家風情原始厚重。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14

西壤口是巫峽的出口,歷爲兵家必爭之地。這裏有古墓七百餘座。從出土的文物考證,有殷、商、戰國、漢等歷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羣。三國時,劉備派張飛鎮守於此,柵聯寨七百餘里,後關公張飛死,備起傾國之兵發吳,遭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餘里,劉備丟盔卸甲,逃至這裏。據巴東縣誌載:"追兵急,備燒棧斷道,然得免"。所以在巫峽裏邊有一個避兵巖,那就是劉備躲避追兵的地方。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壤口李家灣地區發掘了四座古墓。出土文物有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徵、巴氏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在西壤口還存有"杜甫草堂"遺址,始建於明代。查《杜甫年譜》"大曆三年,杜甫東下夔州,三月報江陵"。其中有三個月在此小憩,曾寫有"西壤溪"詩一首,"壤溪漁火"後歷爲巴東古八景之一。同時西壤口的巫峽北景畫面還是現在正在使用的伍元人民幣的版面圖案。

巴東夏橙

巴東是全國柑桔基地,盛產臍橙、血橙、夏橙等十多個品種,尤以夏橙(又名"五月紅")馳名。其特點是花果並枝,兩代同堂,酸甜適度,質優高產,遠銷東南亞各國,深受中外遊客喜愛。

龍昌峽

龍昌峽全長5.7公里,雄峽對峙,灘多水急,峽谷迂迴曲折,深若幽巷重門,均寬不足20米,山岩多成80度至90度。斜坡直插溪底,以雄見長,唐代詩人杜甫乘扁舟漂流過此峽,有詩讚曰:"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一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北宋至和三年,有蔣凱、彭德純、周茂叔乘船漂流過此峽,歷史上又稱這峽爲"三遊洞"。《小方壺齋輿地記勝》記載:"此洞非石洞,乃山水之奇觀也,一洞十里,可浮舟往來",據考古時峽谷兩岸樹木繁茂,藤蔓植物攀附其上,遮天蔽日形似洞穴,1990年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漂流此峽後盛讚:"這纔是真正的峽"。

神農溪大橋

神農溪大橋是我縣公路復建工程中的一座特大公路橋。於1997年4月施工興建,1999年12月13日合攏。20__年6月正式通車,總造價1730萬元,該橋由武漢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由主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橋長318米,橋墩高109米,是我國公路橋樑中的第一高墩,是我國橋樑建築上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工程之一。

鴻大港灣

這地方叫"鴻大港灣",1937年馮玉祥將軍乘坐"鴻大軍艦"避空襲,拋錨在此停靠一年之久,故當地居民稱這裏爲"鴻大港灣"。

巴東新縣城

巴東新縣城位於巫峽口外,神農溪出口處的長江南岸。209國道線橫貫其間,水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擴展空間大,水陸交通便捷。總體設計規劃面積爲434.45公頃,約爲老縣城建築面積的5倍。人口設計容量8~9萬人。

新縣城共分黃土坡、大坪、白土坡、雲沱、西壤坡五個小區。中心區西壤坡距老縣城9公里。由沿江路、中環路三條連接道組成的主幹線和209國道,將五個小區串連在一起,大小橋樑百餘座,且風格各異,因而巴東有"百橋縣"之稱。市容分別形成建築博覽、港口貿易、旅遊文化、民族風格各具特色的自然小區。特別是巴東長江大橋的興建,把位於長江北岸的官渡口、雷家坪兩個鄉級鎮,與新縣城融爲一體,既擴大了新縣城的建築規模,也進一步展示了巴東對外招徠的品牌形象。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 大家好!

大家辛苦了!

歡迎大家來到美麗而又神奇的原始森林神農架,我是大家此次的導遊小黎,很高興能爲大家服務,希望您能夠玩的開心,玩的愉快,恭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神農架;

神農架最早是一座山的名稱,而後是一個山系的總稱,如今是一個行政區神農架林區,它是1970年經國務院批准新建的行政區,因爲它的版圖由神農架山系爲構成主體又保留着大面積的原始森林,相傳炎帝神農氏首創牛耕,曾經在這裏搭架採藥、遍嘗百草、救民療疾,故而得名神農架林區。

它位於湖北省西部邊陲,爲湖北省的房縣、興山縣、巴東縣給合部組成,東與湖北省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三峽,北倚房縣、竹山且近武當,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的領導,轄4鎮4鄉和1個國家級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個國有森工企業林業管理局(保護區管理局和林業管理局均爲正處級單位),林地佔85%以上,神農架共有12個民族,漢族是神農架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佔總人口的95%,有少數民族11個,其中的土家人口爲最多,佔總人口的4.5%,壯族、苗族、回族、彝族、滿族、朝鮮族、畲族、蒙古族、白族等民族人口極少,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佈在松柏地區和下谷鄉。漢、土家、回等民族,總人口8萬人。直屬湖北省管轄,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

這裏還有着優美而古老的傳說和古樸而神祕的民風民俗,人與自然其同構成我國內地的高山原始生態文化圈。神農氏嘗草採藥的傳說、“野人”之謎、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川鄂古鹽道、土家婚俗、山鄉情韻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誘惑力。這裏山峯瑰麗,清泉甘冽,風景絕妙。神農頂雄踞“華中第一峯”,風景埡名躋“神農第一景”;紅坪峽谷、關門河峽谷、夾道河峽谷、野馬河峽谷雄偉壯觀;陰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風光綺麗;萬燕棲息的燕子洞、時冷時熱的冷熱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響出魚的錢魚洞令人叫絕;流泉飛瀑、雲海佛光皆爲大觀。

遠古時期,神農架林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經燕山和喜瑪拉雅運動逐漸提升成爲多級陸地,並形成了神農架羣和馬槽園羣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地層。神農架位於我國地勢第二階梯的東部邊緣,由大巴山脈東延的餘脈組成中高山地貌,區內山體高大,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神農架最高峯神農頂海拔3105.4米,成爲華中第一峯,平均海拔1700米。山峯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峯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峯20多座,因此神農架有“華中屋脊”之稱。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僅398米,爲境內最低點,相對落差達2706.4米。

神農架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宜人的氣候條件,原始獨特的內陸高山文化,共同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也使神農架享有了“綠色明珠”、“天然動植物園”、“生物避難所”、“物種基因庫”、“自然博物館”、“清涼王國”等等衆多美譽。神農架於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爲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1980年,神農架成立自然保護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爲“國家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爲人與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受到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成爲“亞洲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區”。

神農架人文歷史久遠,早在20多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此活動。秦漢以來,神農架地區分屬歷朝歷代鄰近州郡縣管轄(僅三國至隋初設綏陽縣),清代隸屬湖北省鄖陽府房縣及宜昌府興山縣。由於這裏谷深林密,交通不便,歷來爲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被貶爲廬陵王后,命神農架山脈爲“皇界”。清順治、康熙及嘉慶年間,義軍劉體純部及白蓮教軍先後在此屯守20xx年之久。革命戰爭時期,賀龍紅三軍在此建立蘇維埃政府。新中國成立後的上世紀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國家以採伐木材爲主要目的着手對神農架進行開發,並於1966年修通貫穿南北的公路。1970年國務院以〔1970〕國發47號檔案,批准神農架林區建置,由湖北省直轄,行政地域由房縣、興山、和巴東三縣毗鄰區域劃出,國土面積3253平方公里。此後行政隸屬幾經變更,終於於1987年確定直屬省轄至今。

神農架文化遺存衆似繁星,民俗鄉風淳厚質樸。陽日古剎淨蓮寺、九衝佛影天觀廟傳承佛教衣鉢,川鄂古鹽道依稀再現南方絲綢之路的繁榮,殘存的木雕、石刻及民間刺繡顯示炎帝后裔五千年的智慧。在此發現並已整理出版的《黑暗傳》被稱爲漢民族的創世史詩,從而打破西方關於中國沒有自己史詩的百年神話。反映秦巴平民喜怒哀樂的百代民風土家婚俗、打喪鼓、山鑼鼓、打火炮堪稱中原文化的活化石。神農架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背景共同構成了神農架絢麗多彩的畫卷,雋秀如屏的羣峯,茫茫蒼蒼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宜人的氣候,獨特的內陸高山文化使神農架成爲當今世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淨土和樂園。神農架據傳是華夏始祖、神農炎帝在此搭架採藥、療民疾矢的地方。神農炎帝是華夏文明開創者之一,後人將其豐功偉績列陳有八:訓牛以耕,焦尾五絃,積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創農耕,搭架採藥,日中爲市,穿井灌溉。

這裏有很多古老的傳說,在林區的南部巍峨的屹立着南北相峙的兩座高山,北邊的叫大神農架,海拔3105.4米,是神農架搭架採藥的地方,因此這座山便得名神農架了,那麼神農氏爲什麼要在這裏搭架採藥呢,神農氏出生在距今約4500--5020xx年的原始社會,今湖北省隨州市的歷山鎮,生活在現在的陝西省的歧山縣,他的部落原屬西族的一支,最早由甘肅遊牧到這裏,在黃河流域定居下來,繼伏儀之後,在軒轅之前,他擔任了部落聯盟的酋長,在此其間,社會生產力空前的提高,出現了一代文明盛世,神農架不僅是東西南北野生動植物種類的交匯地,而且是華夏民族四大文化種類的交匯地。以神農架爲原點,西有秦漢文化,東有楚文化,北有商文化,南有巴蜀文化。神農架是一處文化窪地,各種文化溪流在這裏交融。神農架在神農氏時代很有可能是聯繫四方交通的樞紐,是華夏文化的集散地,它恰好位於歧山和隨州的連線的中間位置上,神農氏要經常往返兩者之間,而神農架藥源豐富,所以神農氏在此搭架採藥是合乎情理的。

神農架的架字該怎麼解釋呢,有三種說法,一,架木爲梯;神農氏搭梯攀巖採藥,當年他用的是兩種梯子,一種是用藤做的,一種是用短木棒和大樹幹做的,二,架木爲屋;神農架人喜歡找一片森林就地取材,砍伐樹木建造房屋,比如現在人說的垛壁子,三,架木爲壇,說神農氏是奉天帝之命來這裏採藥的,完成任務之後就在高山上架起一座高臺,然後跨鶴飛去,總結下來,架木爲梯,以助攀巖,架木爲屋,以助避寒,架木爲壇,跨鶴昇仙。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16

在進入陵區遊覽前,我先就明顯陵向大家做一個大致的介紹:

顯陵,是明朝恭睿獻皇帝朱佑元與皇后蔣氏的合葬墓,始建於1519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了。早在1988年就被國務院列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底,顯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被錄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成爲世界人民共同的財富。世界遺產目前全世界共有500多處,中國僅30處,屬文化遺產的僅21處,湖北僅2處,即武當山和顯陵,全國32個省市大部分一處都沒有。

我剛纔講顯陵是明朝恭睿獻皇帝朱佑元陵墓,稍懂一點中國歷史的人一定是想罵我了,明朝那裏有過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說了,你知道的沒錯,我講得也沒錯,不僅明朝沒有,中國歷史上也沒有。因爲中國歷史上在編的皇帝的確沒有這個人,因爲他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個在死後被追認皇帝的人,這也是顯陵的奇特之處。儘管朱佑元生前沒有當過皇帝,而在他死後被他兒子,後來當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僅追認爲皇帝,而且還爲他建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皇陵。爲了讓顯陵的規模超過中國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40餘年,動用了國庫40餘年的庫銀,幾萬名勞力建設了40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規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設週期最長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顯陵,是中國最早被聯合國評爲世界文化遺產的皇陵,而大家熟悉的明孝陵、十三陵都是在顯陵成爲世界文化遺產的四年後作爲明清皇陵的擴充項目列入的,這主要是因爲顯陵有着明顯的優勢。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體現了封建禮制,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並影響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傑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獨特之處:其中一陵兩冢,爲歷代帝陵絕無僅有!中國沒有,全世界也沒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羅城、九曲迴環的御河、龍形神道、圓形內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絕對沒有的。其次,顯陵的建築是利用中國風水理論“陵墓多與山水相稱”的原則,將山水作爲陵墓的有機組成部分,統一佈局。建築依山就勢,錯落有致,構成了一項建築藝術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天才傑作。更重要的是,顯陵的修築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大禮儀之爭”的產物。

顯陵有這樣多的奇特之處都符合聯合國有關世界遺產的相關標準,連聯合國世界遺產專家讓路易先生都感到驚歎,說顯陵真是一個“神奇的明顯陵”。我不知道,大家遊覽完顯陵後會有什麼感想!會有什麼的評價!好,各位,現在你們已經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請保持肅靜,由我把大家帶回到明朝……

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塊石碑叫“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在此下馬”八個大字,爲嘉靖年間宰相嚴嵩手寫,在我國封建社會,帝王的尊嚴是至高無上的,陵區被視爲神聖的禁區,不僅老百姓不能隨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謁陵,也必須在此下馬,這塊碑在當時具有法律作用,違者將受到嚴懲,同時,它是顯陵重要的標誌性建築。

各位貴賓,我們面前的這座單檐山式建築,叫新紅門,穿過這座門我們就正式進入陵區了。顯陵工程浩大,前後用了四十年的時間,佔地面積183.13公頃,相當於300個足球場那麼大,整個顯陵由內外兩道城牆環護,大家看,連接這新紅門的城牆叫外羅城,牆高6.5米,厚1.9米。周長3600多米,紅牆黃瓦,蜿蜒于山巒起伏中,雄偉壯觀,大家所看到的這樣大的外羅城當時在建陵的之後,各地官員從全國各地,各州、府、縣上至東北。下至雲貴,從一磚、一瓦、一石都向這裏進獻。每一塊磚、一塊瓦都有完整標明拉來自何處,可見工程之浩大。從空中俯瞰,外羅城爲“金瓶”形狀,“金瓶”在風水術在中認爲不僅能饒氣護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聖吉祥。同時蜿蜒的城牆順山勢起伏,避免了建築外在的生硬感,使之與自然環境更加和諧。顯陵外羅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創!其後的明清陵寢均沿襲了這一做法。

穿過新紅門大家會發現依中國古建築之規制,所有主要建築均在中軸線爲中心在兩邊展開,而新紅門卻偏離了中軸線,這是爲什麼?請大家帶者這個疑問隨我繼續遊覽。

在我們的左手邊大家看到的這個水塘叫外明塘,因處風水術中外明堂的位置(這個堂是廳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風水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區開闊的空地,要寬闊忌狹窄,宜山長髮展之計。外明塘上接陵區九曲河出水,下通滄浪湖入水,它破牆而出,使外羅城有90米的缺口,說起這個缺口還有一段有意思的典故呢:據說當年嘉靖皇帝爲了給自己的父母修建陵寢,耗資巨大,然國庫銀兩短缺,拿不出如此多的款項,當朝的奸相嚴嵩便出計讓各地知府出資築陵,此計一出,全國各地迫於皇威相繼籌措不等銀兩,唯雲南和貴州兩府因地處邊遠窮困地區,未能及時籌措到足夠的款項,導致延誤大工,後被嘉靖皇帝貶官嚴辦,當時的設計師就決定在這一空缺段修一口明塘與兩邊的外羅城相連。而這一空缺段也就留下了缺—雲南,少—貴州的說法。至今鍾祥人仍將獨缺什麼說成缺—雲南少—貴州。

由外明塘連接着這彎曲的御河叫“九曲河”,它沿着進入陵區的神道拐了九個彎,故名。沿河建了五道並列三座單孔橋,九曲河與五道橋,附會“九五至尊”的含義。象徵着皇權的至高無上。由於設計巧妙,彎曲的河水將陵區地面分割爲幾個不同的區域,恰到好處地發揮了自然要素山、水、樹木的空間限定作用。“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環而川媚”,由於九曲河的營建,使周圍的環境顧盼生輝。雖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視陵區的排水、泄洪,開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河,然而顯陵的九曲河以其排水系統的完善,體現風水理論之完善,又與其他明陵有顯著的區別,成爲神奇顯陵的重要特點。

各位貴賓,這彎曲的九曲河讓您能產生怎樣的想象呢?對,龍!它正像一條彎曲騰挪的水龍遊弋在青山綠水的陵區,給顯陵增添了鮮活的靈氣。

請大家看這座御橋,它的通體都是由名貴的漢白玉石料建造,橋面兩邊的白玉欄杆,有欄板72塊,望柱72根,所有欄板上都掏空到成淨瓶如意方形,橋之間的兩邊望柱是火煸形柱頭,而兩邊側橋的望柱是素方形的柱頭,中間橋的望柱是子母獅蹲於柱頭,非常獨特,兩頭的欄板上雕的是一種怪獸,我們叫它靠山獸。整個御橋建造華麗,雕刻藝術精美,遠遠望去,十分雄偉壯觀,有人說可與天安門前的金水橋媲美。橋面是當年築陵原遺存下來的,而橋護欄毀於革命,現在大家看到的護欄是1998年照願樣修復的。

我們現在進入的是舊紅門,舊紅門建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它早於新紅門15年建成,是顯陵的第二道門戶,也是顯陵的中軸線的正門,在門旁的建築牆上,我們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遺產的標誌。標誌的外沿是一個圓形,代表地球與大自然,中間的方形代表人類創造的文明,方形和圓形的相連寓意着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同時圓形環護着方形又有對人類文明應予以保護的意思。各位貴賓,我們在遊覽顯陵的同時,也請大家注意對顯陵環境的愛護,您的文明舉止就是對顯陵這個世界文化遺產最好的保護。謝謝大家!

這裏是御碑樓,其主要作用是置放“御製睿功聖德碑”的,故又叫睿功聖德碑樓。碑文爲嘉靖皇帝親自書寫,內容主要是爲其父歌功頌德,其碑首爲四條高浮雕首尾交錯、頭部下垂的蛟龍,碑座是一個昂首遠眺的海龜似的神獸,是用一塊石料琢成,趴臥在刻滿海波漩流的水盤之上。這隻類似的神獸叫贔屓。傳說龍生九子,皆不成龍,各有所好,贔屓就是龍的其中一子,它天生喜文善水長壽,尤其最喜負重。這碑身重20噸,它可不是任何一個帝王都可以自行樹立的,凡後世帝王有失國之尺地寸土者,不得立此碑。因此這種碑是爲表彰其“豐功偉績”,樹立此碑即是顯示墓主顯赫的身份和高貴的地位。可惜的是,此碑在革命期間被紅衛兵造反派砸斷,碑身即斷裂成現在的幾塊,而整個碑樓的木製結構則毀於明末兵火。

大家請看神道兩邊這兩根高大的石柱,叫望柱。它是皇權的象徵,也是儀仗的開始標誌。相傳東邊的一柱爲“望君出”,西邊的一柱爲“望君歸”。“望君出”呼喚着帝王要走出九重深宮,去體察世間民情;“望君歸”呼喚着帝王在宮外不要過多的流連,要及時回來處理朝政。它們反映了天下百姓對“聖明天子”的渴望。

望柱後面的這些石雕叫石像生。它是皇權儀衛的縮影。在明代,凡是舉行大典的時候,除文武百官及軍隊儀仗隊排列兩側外還將人工馴養的獅子、大象等動物裝在籠子裏,放在街道兩旁,以壯皇威。待皇帝死後,也需要相同的排場,所以就在陵前設定了石像生。這種做法最早開始於秦漢時期,此後歷代皇帝、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數量和取像不盡相同。

前面的第一對是獅子,獅是百獸之王,顯示着皇帝的雄風與威嚴。

第二叫獬豸,又叫獨角獸,它是傳說中的餓一種異獸,能辨別是非邪正,把它放在陵前,起着扶正辟邪的作用。

第三對是駱駝,第四對是大象,一個來自北方沙漠,一個來自南方叢林,代表着皇權統治的版圖之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

五、第六對是麒麟,傳說中的太平、祥瑞之獸,代表吉祥,放在陵前有粉飾太平,爲帝王歌功頌德之意。第

七、第八對是馬,古人的坐騎,皇帝儀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後面四對文臣、武將象徵帝王駕前的文武百官。各位朋友,你們知道怎樣辨別這些文臣、武將的官職大小嗎?先看武將,持短劍者官職較高,再看文臣,官帽護耳者官職較高。

請大家注意看:所有這些石像生連同底座均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那麼如此之大的石料又是怎樣從遠處的深山運來的呢?相傳採用的是“旱船拽運”的方法,即沿運石道路每隔一里在地下鑿一深井,冬天到來時將水打出潑在路面,將巨石沿水面拖行。可以想象,爲修建此陵,衆多勞役們要付出多少血汗啊!另外沿途我們可看到很多牆磚上都刻着地名,這也說明顯陵的每一片磚瓦都來自全國各地,工程之浩大,調動人力物力之衆多,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小院落,俗稱啞巴院,這裏四全陵神道的起點,也是終止點。這個小院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實際上卻隱藏着巨大的玄機:這座琉璃影壁表面上起着美化裝飾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遮擋着地宮的入口。院內的神道下面是進入地宮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的棺槨就是從這個斜坡慢慢送入地宮的。我國曆代封建帝王都實行厚葬,正所謂“厚葬以明孝”,死後還把大量珍奇異寶葬入地宮,因此帝王們最擔心的就是陵寢被盜。能不能有效防止地宮被盜,這地宮入口的保密就顯得至關重要,所以小院工程所用的工匠都是啞巴,他們白天休息,夜間施工,上下工的路上都蒙着眼睛,使他們不識路途,不知道這裏的地點,完工後,把他們遣送到人煙稀少的邊遠地區居住,因這個院子是由啞巴修的,所以叫啞巴院。當然這只是傳說,還有待專家的考證。

好,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參觀顯陵最具有特色,也是中外陵墓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觀,那就是一陵兩冢!何爲一陵兩冢?就是一座陵園內有兩座墓冢。那麼爲什麼其他陵墓無此現象而獨顯陵有呢?這還要從墓主前後身份變化說起:明正德14年也就是1519年,墓主朱佑元因病去世,當時他只是一個潘王,依封建禮制,他的陵墓即按潘王的規制建造,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前墓冢,既是當年興獻王朱佑元死後的墳墓。

1521年朱厚璁登基成了嘉靖皇帝之後,追封其父也就是朱佑元爲“獻皇帝”,並一度想將其父的陵寢遷往北京,與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因而未遷,嘉靖17年(1539年)12月,嘉靖皇帝的母親章聖皇太后在北京病故。爲了給母親尋找“吉壤”,嘉靖帝於次年2月南巡承天府(即鍾祥市),在拜謁了其父新獻帝的陵墓後,他認爲這是一片難得的風水寶地,便決定將其母親的靈柩由京城送至鍾祥顯陵與父親合葬。但經檢查發現,顯停放父棺槨的地宮已經進水,且較小。於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後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宮以供放其父母的靈柩。這樣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單冢潘王墳經嘉靖帝在位幾十年的不斷擴建,變成一座規模宏大的前後雙冢帝王陵。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巨大的墓冢叫寶城,從空中看就像一個巨大的啞鈴。前寶城是橢圓形,東西寬112米,南北長125米,就是最早停放新獻王靈柩的地方(現供奉大量的隨葬品),而後寶城爲正圓形,直徑110米,下面的地宮中即停放嘉靖帝父母的棺槨。

我們現在停留的這個地方叫瑤臺,它將前後兩座寶城連接在一起。瑤臺在神話傳說中是神仙聚會的地方。而前後寶城以瑤臺想連接寓意人的靈魂已進入仙境。兩座寶城修建的時間相隔19年。在我過古代有個傳統習俗,那就是人死了以後是不能見天日的。於是,新地宮建成後,在舊地宮與新地宮之間修建了一條通道,並築成瑤臺。當年嘉靖皇帝的父親與母親合葬時,其父親朱佑元的棺槨就是從瑤臺下的通道運到了新地宮。可以說,瑤臺在顯陵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

顯陵自修建至今已近500年了,期間經歷數次劫難。其中最大上的一次即明代末年李自成農民起義。1643年冬,李自成大軍攻陷承天府(即鍾祥),拆毀朱家的家廟,並欲挖掘顯陵地宮。據說正準備開挖前地宮時,恰遇雷電交加。有迷信思想的李自成心有疑懼,未敢動土,便放火燒燬陵內所有木製結構的建築作罷。如今科學探測證明顯陵地宮儲存完好,從未被盜過,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此地民風純樸,相信將來的某一天,顯陵地宮開啓時定能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顯陵寶城的修築凝聚當時先進的科學思想,請大家注意看在環形的寶城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一個用漢白玉雕琢而成的龍頭。龍頭自頸部至龍嘴是相通的,所有龍頭都是面朝寶城外側。這就是顯陵獨特的排水系統。每逢下雨時,積聚的雨水透過龍頭嘴的管道排出寶城外,以便環道乾爽和減少墳冢的積水量。我們今天家裏用的水龍頭其叫法即源於此。除排水這一實用性外,威武兇悍的龍頭也顯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不可侵犯。同時,建造者們也是藉此物之威力保衛亡靈。

各位貴賓,請隨我一起登上方城明樓。

請大家看這塊碑,它高5米,寬1.2米,碑身字型“大明恭睿獻皇帝之陵”爲嘉靖皇帝親筆書寫。這塊碑具有特殊意義,它是整個顯陵的名片,對顯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並最終獲得透過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看整個碑文的兩邊均遭到毀壞,唯有這塊碑文完好,也無斷裂,這不能不說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啊!

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顯陵的恢宏與神奇吧!請大家放目遠望,自新紅門至陵寢的這條彎曲的龍鱗神道,恰似一條旱龍,龍尾三擺,龍頸三曲,煞是鮮活。新紅門與舊紅門不在一條中軸線上不正式顯示出了龍尾擺動的生氣嗎?再看九曲河,穿插於旱龍左右尤如一條水龍蜿蜒潛行,與旱龍在內明塘外交匯,形成二龍戲珠之妙。而內明糖則依風水理論“龍氣見風則散,遇水則止”。具有藏風聚氣、界止龍氣流失,象徵明代山水永固之意。此水陸二龍的設計,使整個顯陵倍具生機與活力!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17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時光飛逝旅行社的導遊員SUPERMAN,在這裏我對大家參加我社的旅遊團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爲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下面請大家和我一起去遊覽神農頂和神農壇兩大景區。

神農架地處長江和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1970年建立行政區劃,面積約爲325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蓋率達67%,區內居住有漢、土家、回等民族,人口約7.9萬。

另外神農架還有個十分氣派的稱號——華中屋脊,這是因爲神農架中的最高峯——神農頂海拔高達3105.4米,爲華中第一高峯,故而有此稱號。

神農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峯,即今天的大小神農架,到現在則指整個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開始有原始人類在此活動,相傳炎帝神農氏曾率衆在此搭架採藥,教人們耕種,故將這裏稱做神農架。神農架也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20世紀80年代,在神農架發現了一部民間唱本《黑暗傳》,以解釋宇宙和人類社會的起源、敘說中國古代歷史爲主要內容,其特徵近似神話史詩,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也填補了華中地區沒有發現過長篇神話史詩的空白。

大家都知道神農架是一片原始森林,其中有種類繁多的鳥獸蟲魚,很多瀕臨滅絕,在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物種在神農架卻可以見到,這是爲什麼呢?

原來神農架憑藉其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環境的優越性,在第三、第四紀冰川時期充當了生物界的避難所,至今尚較好的儲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風貌,其中有金絲猴、金錢豹、華南虎等極爲珍稀的動物。因此,神農架於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接納爲成員。

神農架也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天然藥材庫,有中草藥兩千多種,包括麝香、熊膽、金釵等名貴藥物和頭頂一顆珠、文王一支筆、江邊一碗水等珍惜草藥。其中有60多種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現在神農架憑藉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旅遊資源,在作爲觀光度假旅遊區的基礎上,還開展了森林浴行和自行車、攀巖、漂流、淡水垂釣等頗受旅遊者喜愛的旅遊活動。

好,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的旅遊車呢已經進入了神農壇景區,請大家稍作準備,我們馬上就要下車去遊覽。

現在我們所在的神農壇風景區位於神農架旅遊區的南部,是神農架旅遊的南大門。雖然面積很小,只有0.7平方公里,但整個景區層次分明,自然風光十分優美。

神農架是神農壇風景區的核心部分,是專供炎黃子孫在此緬懷先祖,祭祀神靈的場所,祭壇內神農塑像高達21米,高大雄偉,莊嚴肅穆,它以大地爲身軀,立於羣山之中,向上望去,炎帝雙目微啓,似在洞察世間萬物。頭上兩隻牛角是根據傳說中的“牛首人身”設計的,中間的草坪和兩邊的臺階也是根據過去皇宮的格局所佈置,中間爲天子所走,左右則是大臣的通道。因爲9在古時候被人們認爲是最大的數字,故兩邊的臺階全是9的倍數。臺階下即是祭壇,置有九鼎八簋、香爐、編鐘、大鼓等器物。每一位炎黃子孫都可以在此祭拜先祖。

炎帝神農氏首創牛耕,採藥救民,光照千秋,不僅因遍嘗百草,搭架採藥而使神農架得此名稱,更爲子孫後代繁榮昌盛、繼續發展與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離開神農壇,我們現在就要去神農架的至高點——神農頂風景區。神農頂風景區位於神農架的西部,我們今天主要是要去遊覽風景埡和板壁巖。請各位遊客朋友往車窗左邊看(講解時伴有手勢,因面對遊客,故出右手指自己身體右方),這就是被稱作“華中屋脊的華中第一高峯神農頂,海拔達3105.4米。

走過了神農頂,現在我們就到達了風景埡,風景埡原名巴東埡,號稱“神農第一絕”,海拔2800米,風景埡下的板橋河谷深萬丈,滿底琅岈,風姿各異,四周巖壁如切似削。遍佈冷杉如裘(qiu)似衾(qin),更加上氣象瞬變,神韻競奇,將這風景埡的風光齊聚一體。

從風景埡出發,大約二十分鐘的車程,我們就到達了板壁巖,這裏因爲有野人出沒和奇妙的石林而倍受遊人注目。

那麼現在我們就下車去板壁巖的石林和樹叢中走走,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看到野人呢。板壁巖上下箭竹漫山遍野,密不透風,這一帶是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箭竹林中曾多次發現野人的蹤跡,毛髮、腳印以及野人用箭竹做成的窩。野人的毛髮無論是從表面還是細胞結構,均優於高等靈長動物。野人的腳印長約25釐米,步幅約2.7米,可以想象野人的身材是很高大的。最令人驚歎的還要算是野人的窩,窩是用20根箭竹扭曲而成,人躺在上面,視野開闊,舒適如同靠椅,經驗證,這絕非獵人所做,更非猿類、熊類所爲,它的製造和使用者當然是那種介於人和高等靈長類之間的奇特動物了。

好了,遊覽完板壁巖以後,我們現在就要返回飯店了,這一路上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相信遊覽了一天的時間大家都會有些疲憊,那麼大家就可以在這個時間裏稍作休息。

湖北省明顯陵導遊詞 篇18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你們到三峽人家來做客,我叫_×,非常榮幸,能擔任大家本次行程的導遊,同時我將全程陪伴你們,爲你們的遊覽提供熱誠的服務,有服務不到之處盡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胡金灘碼頭,是我們景區的始發站,我們將乘坐渡船到達對岸的三峽人家風景區。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南岸,是長江三峽最美麗的景區,也是環壩集團歷經十多年精心打造的創新型景區。

三峽人家一肩挑兩壩(一個是世界第一大壩的三峽大壩,另一個是亞洲第一大壩的葛洲壩),一江攜兩溪(分別是可以體驗軍事漂流的楊家溪和美麗勝景龍進溪),保留着三峽工程蓄水後長江三峽唯一的三峽原始風貌和自然生態環境。石(燈影石、石令牌)、瀑(黃龍瀑、琴鷹瀑)、洞(燈影洞)、泉(天下第四泉)等多種自然元素在四平方公里內完美組合;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壯麗,石有石的氣質。極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這裏有洪荒之美、這裏有蒼涼之美、這裏有陰柔之美、這裏更有雄渾之美。

它又是大型三峽文化主題公園,古老的地質文化、巴人文化、楚國文化、土家文化、碼頭文化、軍事文化構成三峽的歷史人文景觀;走進三峽人家您將經受一次煙雨迷濛的文化夢幻洗禮。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餘。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裏交融、繁衍、發展。當博大與神祕結緣,輝煌與厚重聯姻,三峽人家就註定是新三峽旅遊的古老傳奇。

白牆青瓦石板路,小橋流水吊腳樓,枯藤老樹喜鵲窩,機槍碉堡舊戰壕,奇石溶洞古城堡,當您進入景區的一剎那,您的心註定將永遠留在這裏,徜徉在仙境般的夢幻景緻,這裏的美讓你心悸,這裏的美更讓人窒息。

三峽人家,一網打盡三峽的自然元素和文化舊夢。

常言說,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帶領大家一起去體驗一場充滿夢幻色彩的大型生態文化之旅吧!

TAG標籤:#通用 #湖北省 #導遊詞 #